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秉恭专利>正文

一种高浓度高效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43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浓度高效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包括钢筋混凝土筒身;沿着钢筋混凝土筒身的上边沿一圈固定连接有出水堰;密封沼气袋开口处与出水堰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出水堰的环形槽中设有温度控制器;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安装有螺旋发生器,在螺旋发生器的正上方安装有射流搅拌器,且在射流搅拌器的周围安装有生物填料;进水管的一端穿进钢筋混凝土筒身后,并插入射流搅拌器的射流管中;排水管的一端设在出水堰的环形槽中,另一端穿出水堰外侧壁;在钢筋混凝土筒身的中部固定安装带有电磁阀的循环水管。本反应器构造简单,适合现场建设,造价低,自动化运行管理方便,容积负荷有望达到IC工艺的高水平,必将是高浓度污水净化的最佳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高效厌氧生物膜反应器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工程高浓度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高效厌氧生物膜反应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厌氧高浓度污水净化工艺设施常用的如UASB、EGSB和IC,虽然技术和处理效率一个比一个先进高效,但是造价也一个比-个高所需的球形颗粒污泥菌种难得,污泥也难以培养,器内均需一组或两组构造复杂的气液固分离器(统称三相分离器),且后两种技术需要高/径比>3~4(高度达12~25m)的钢结构设备,使用现场难以制造,外购则运输安装都很困难不易推广。普通厌氧生物膜法除流化床工艺外处理效率又太低,但流化床能耗又太高。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环境保护工程高浓度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浓度高效厌氧生物膜反应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浓度高效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固定连接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的钢筋混凝土筒身;沿着钢筋混凝土筒身的上边沿一圈固定连接有出水堰;还包括密封沼气袋;密封沼气袋开口处朝下,且开口处与出水堰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出水堰的环形槽中设有温度控制器;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安装有螺旋发生器,且螺旋发生器位于钢筋混凝土筒身底部正中间;在钢筋混凝土筒身中,且在螺旋发生器的正上方安装有射流搅拌器;在钢筋混凝土筒身中,且在射流搅拌器的周围安装有生物填料;还包括有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从钢筋混凝土筒身上部穿进钢筋混凝土筒身后,并插入射流搅拌器的射流管中;排水管的一端设在出水堰的环形槽中,另一端穿出水堰外侧壁;在钢筋混凝土筒身的中部固定安装带有电磁阀的循环水管。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密封沼气袋为PVC软膜密封沼气袋。进一步,优选的是,生物填料为PE生物填料。进一步,优选的是,生物填料距钢筋混凝土基础1m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在出水堰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栏杆,其间为安全通道。进一步,优选的是,密封沼气袋的开口处与出水堰的内侧壁通过挂钩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是,钢筋混凝土筒身的高和直径比为1.9-2.1。来水储在贮液池中,通过水泵由进水管进入本技术反应器中,优选,在水泵出口安装流量计和加热器(或热交换器),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不限于此,也可以为水泵进口位置或贮液池中。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水温,来控制进水是否加热,若水温较低,使得厌氧反应效率过低,则控制加热器进行加热,以使得进水水温符合高效率厌氧反应的要求;若贮液池中来水量较少,则需要打开电磁阀,使得反应器中的水返回贮液池循环(循环搅拌或加热),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在使用现场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圆柱形高/径2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筒身,钢筋混凝土筒身加高更好,可以节省场地,但施工略困难。钢筋混凝土筒身上口做成圆周出水堰并预留PVC软膜密封沼气袋挂钩,中心处垂直安装一套射流搅拌器,底部装螺旋发生器,顶部敞开待运行调试正常时,覆以PVC软膜密封沼气袋密封并贮存沼气;钢筋混凝土筒身内满挂PE生物填料,即从水面下到螺旋发生器上方(距离底部1m左右)全部安装生物填料。进水管从出水堰下方、钢筋混凝土筒身上部引进并插入射流搅拌器的射流管中,在中下部面向进水贮池侧装一回流管用电磁阀放水,用于处理水加热或搅拌。本技术处理后出水排往下级或后续采用好氧工艺继续处理至达标。本技术可根据水质浓度、水量大小采用单台或多台高浓度高效厌氧生物膜反应器联合组成,例如串联、并联、或复联也可以作为原有污水处理站的升级、扩容之用,使用灵活。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凡是厌氧处理设备都是在全封闭的混凝土或钢结构设备内进行,本技术是先建成敞开的砼结构待运行正常才覆盖,省掉复杂的砼密封盖工程,构造简单、新颖,在使用现场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高度灵活,池顶用软膜密封施工简单造价低;(2)本技术无需使用构造复杂的三相分离器就能实现高效的厌氧生物膜反应;(3)本技术不需球形颗粒污泥,该此污泥是UASB、EGSB和IC工艺运行成败和效率高低的关键,而且菌种难得,污泥培养训化难,启动周期长;(4)本技术使用市售生物填料易购、价廉容易挂膜,生物膜更新快微生物充满活性,启动周期短;(5)本技术使用射流搅拌器配合螺旋发生器可造成全池水体自下而上旋转,新进水与原池水快速混合效果好与生物填料充分接触,混合流直观可见;(6)本技术不需要特别关注进水分布的均匀性,且反应器顶部周边出水出水均匀,绝无短流;(7)本技术不怕污泥流失;(8)PVC软膜密封沼气袋虽然已有使用,但用在高出地面十多米的污水净化设施尚属首创;(9)本技术由于具有上述优势加上中温消化(30-40℃),其容积负荷有望直逼IC设备的20kg~35kgcod/m3·d高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高浓度高效厌氧生物膜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钢筋混凝土基础;2、钢筋混凝土筒身;3、密封沼气袋;4、射流搅拌器;5、螺旋发生器;6、生物填料;7、进水管;8、排水管;9、电磁阀;10、温度控制器;11、栏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连接关系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连接关系、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仪器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浓度高效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1)和固定连接在钢筋混凝土基础(1)上的钢筋混凝土筒身(2),其特征在于:/n沿着钢筋混凝土筒身(2)的上边沿一圈固定连接有出水堰(12);/n还包括密封沼气袋(3);密封沼气袋(3)开口处朝下,且开口处与出水堰(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n出水堰(12)的环形槽中设有温度控制器(10);/n在钢筋混凝土基础(1)上安装有螺旋发生器(5),且螺旋发生器(5)位于钢筋混凝土筒身(2)底部正中间;/n在钢筋混凝土筒身(2)中,且在螺旋发生器(5)的正上方安装有射流搅拌器(4);/n在钢筋混凝土筒身(2)中,且在射流搅拌器(4)的周围安装有生物填料(6);/n还包括有进水管(7)和排水管(8);/n进水管(7)的一端从钢筋混凝土筒身(2)上部穿进钢筋混凝土筒身(2)后,并插入射流搅拌器(4)的射流管中;/n排水管(8)的一端设在出水堰(12)的环形槽中,另一端穿出水堰(12)外侧壁;/n在钢筋混凝土筒身(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带有电磁阀(9)的循环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高效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1)和固定连接在钢筋混凝土基础(1)上的钢筋混凝土筒身(2),其特征在于:
沿着钢筋混凝土筒身(2)的上边沿一圈固定连接有出水堰(12);
还包括密封沼气袋(3);密封沼气袋(3)开口处朝下,且开口处与出水堰(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出水堰(12)的环形槽中设有温度控制器(10);
在钢筋混凝土基础(1)上安装有螺旋发生器(5),且螺旋发生器(5)位于钢筋混凝土筒身(2)底部正中间;
在钢筋混凝土筒身(2)中,且在螺旋发生器(5)的正上方安装有射流搅拌器(4);
在钢筋混凝土筒身(2)中,且在射流搅拌器(4)的周围安装有生物填料(6);
还包括有进水管(7)和排水管(8);
进水管(7)的一端从钢筋混凝土筒身(2)上部穿进钢筋混凝土筒身(2)后,并插入射流搅拌器(4)的射流管中;
排水管(8)的一端设在出水堰(12)的环形槽中,另一端穿出水堰(12)外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秉恭
申请(专利权)人:杨秉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