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内部的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36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内部的防护结构,包括有轿厢,所述轿厢的内部设有多个安全气囊,多个所述安全气囊环绕所述轿厢内部供乘客活动的内腔设置,每个所述安全气囊的一侧表面均固定有遮盖,每个所述遮盖均贯穿所述轿厢的内壁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轿厢的底端固定有基座,所述基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基座的内部设有第一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的底端设有第二减震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囊、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的配合,能够为轿厢内的乘客提供全面的防护,从而提高了电梯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内部的防护结构
本技术主要涉及电梯的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内部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卷扬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轿厢,用于多层建筑承人或货物的运输工具。根据申请号为CN201720564677.7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带隐藏式逃生梯的电梯轿厢可知,该产品包括电梯主体、电梯内厢、第一防护层、通风口、扶手,电梯主体的表面设有防护外壳,第一防护层设置在防护外壳的内部,电梯内厢固定在第一防护层的内部,通风口固定在电梯内厢的顶端,通风口的上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的下方设有过滤层,电梯内厢左侧和右侧的中部均设有紧急医药箱,紧急医药箱的下方设有氧气输送口,扶手设置在电梯内厢的内部的中部,扶手的表面设有连接杆,电梯内厢的底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阀门。该多功能电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使用的安全性高。但现有的电梯任然存在着缺陷,例如现有的电梯缺少全面的防护结构,因此在发生故障时,轿厢可能出现晃动和振动,导致轿厢内乘客容易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电梯内部的防护结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内部的防护结构,包括有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的内部设有多个安全气囊(13),多个所述安全气囊(13)环绕所述轿厢(1)内部供乘客活动的内腔设置,每个所述安全气囊(13)的一侧表面均固定有遮盖(14),每个所述遮盖(14)均贯穿所述轿厢(1)的内壁并延伸至外部;/n所述轿厢(1)的底端固定有基座(12),所述基座(12)为中空结构,所述基座(12)的内部设有第一减震组件(121),所述第一减震组件(121)包括有四个连接块(1211),每个所述连接块(1211)均固定于所述基座(12)底端内壁相邻的两个顶点之间,每个所述连接块(1211)的两端均通过连杆(1212)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内部的防护结构,包括有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的内部设有多个安全气囊(13),多个所述安全气囊(13)环绕所述轿厢(1)内部供乘客活动的内腔设置,每个所述安全气囊(13)的一侧表面均固定有遮盖(14),每个所述遮盖(14)均贯穿所述轿厢(1)的内壁并延伸至外部;
所述轿厢(1)的底端固定有基座(12),所述基座(12)为中空结构,所述基座(12)的内部设有第一减震组件(121),所述第一减震组件(121)包括有四个连接块(1211),每个所述连接块(1211)均固定于所述基座(12)底端内壁相邻的两个顶点之间,每个所述连接块(1211)的两端均通过连杆(1212)铰接有导向套(1213),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导向套(1213)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216),每个所述导向杆(1216)的两端均通过支撑座(1215)固定于第一支撑板(1217)的壳体上;
所述第一减震组件(121)的底端设有第二减震组件(122),所述第二减震组件(122)包括有第二支撑板(1222),所述第二支撑板(1222)通过多个第一弹簧(1221)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7)的底端表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内部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向杆(1216)的两端均套接有第二弹簧(1214),每个所述第二弹簧(1214)均与同一侧所述导向套(12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胡也覃张建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融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