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立零件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17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立零件盒,包括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底壁,左壁和右壁的上方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底壁的与左壁和右壁相对应位置的下方设有第二限位结构,两个零件盒上下堆叠时,一个零件盒的第二限位结构与另一个零件盒的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对接,从而实现上下堆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立零件盒,堆叠时直接上下组合,非常方便;零件盒通过第二限位结构直接放置在另一个零件盒上,通过零件盒的侧壁提供支撑,支撑强度高;没有使用单独的小部件,不存在丢失问题,非常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立零件盒
本技术涉及零件盒
,具体涉及一种组立零件盒。
技术介绍
零件盒也称元件盒,适合工厂、办公室各种小型零件、物料、文具用品等的储存使用。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家电、轻工、电子等行业,能耐酸耐碱、耐油污,无毒无味,清洁方便;零件盒周转便捷、堆放整齐,便于管理。其合理的设计,优良的品质,适用于工厂生产中的运输、配送、储存、流通加工等环节。零件盒可与多种物流容器和工位器配合,用于各类仓库、生产现场等多种场合,在生产现场管理越来越被广大企业重视的今天,零件盒能够帮助完成零件存放的通用化,便于实现一体化管理,是生产及流通企业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必备品。现有技术中具有一种组立零件盒,参考图1所示,包括若干单独的零件盒,零件盒侧壁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至少四个安装孔,需要扩展上下空间时,将至少四个立柱分别安装在上下两个零件盒的相对位置的安装孔中,完成组装;现有技术中的组立零件盒能够较为方便地拓展上下空间,但却至少存在如下缺点:需要使用立柱来连接上下零件盒,组装麻烦;立柱插接的连接方式,无法保证承载力度,上面的零件盒承载较重物品时,可能发生立柱损坏或安装孔损坏的情况;立柱是单独的配件,再未安装到安装孔内部时(如未组立时)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零件盒在拓展上下空间时,需要使用立柱与安装孔的配合,导致组装麻烦、承载力差且易丢失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组装简单、承载力好且不存在丢失问题的组立零件盒。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组立零件盒,包括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底壁,所述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底壁围合形成具有上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左壁和所述右壁的上方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底壁的与所述左壁和所述右壁相对应位置的下方设有第二限位结构,一个组立零件盒的第二限位结构能够与另一个组立零件盒的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对接,实现上下堆叠。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限位长条块。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长条块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与所述左壁和所述右壁相对应位置的下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长条块包括前面、后面、侧限位立面、内侧面和连接所述侧限位立面和所述左壁或所述右壁的顶斜面,以及若干连接在由所述前面、所述后面、所述侧限位立面、所述内侧面和所述顶斜面连接形成空间内侧的支撑加强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左支撑顶面,与所述左壁的顶面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一定宽度;左侧立面,与所述左支撑顶面的靠外一侧侧边连接,并向上延伸一定高度;右支撑顶面,与所述右壁的顶面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一定宽度;右侧立面,与所述右支撑顶面的靠外一侧侧边连接,并向上延伸一定高度;所述左支撑顶面和所述右支撑顶面基本平齐;两个组立零件盒上下堆叠后,所述左支撑顶面和所述右支撑顶面从底部承载所述限位长条块,所述左侧立面和所述右侧立面分别从左右两侧对所述限位长条块进行限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后立面,所述后壁高出所述左支撑顶面和所述右支撑顶面一定高度,形成所述后立面;两个组立零件盒上下堆叠后,所述后立面从后侧对所述限位长条块进行限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左前限位凸起和右前限位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支撑顶面和所述右支撑顶面上;两个组立零件盒上下堆叠后,所述左前限位凸起和右前限位凸起从前侧对所述限位长条块进行限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壁向着远离所述后壁的方向成V形或梯形弯折,并在与所述上开口连通的位置形成向前倾斜的前开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左加强筋,连接在所述左支撑顶面的下方和所述左壁的外侧;和/或,右加强筋,连接在所述右支撑顶面的下方和所述右壁的外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长条块的宽度≥所述左支撑顶面或所述右支撑顶面的宽度,两个组立零件盒上下堆叠后,部分所述限位长条块的底面位于所述上开口上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组立零件盒,包括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底壁,左壁和右壁的上方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底壁的与左壁和右壁相对应位置的下方设有第二限位结构,两个零件盒上下堆叠时,一个零件盒的第二限位结构与另一个零件盒的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对接,从而实现上下堆叠;本技术的组立零件盒,堆叠时直接上下组合,非常方便;零件盒通过第二限位结构直接放置在另一个零件盒上,通过零件盒的侧壁提供支撑,支撑强度高;没有使用单独的小部件,不存在丢失问题,非常方便实用。2.本技术的组立零件盒,第一限位结构为限位长条块,在堆叠时方便限位固定,在没有堆叠时,方便与地面接触,提供支撑。作为优选,限位长条块有两个,分别放置在底壁的与左壁和右壁相对应位置的下方,方便分别与设置在左壁和右壁上方的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对接。3.本技术的组立零件盒,限位长条块包括前面、后面、侧限位立面、内侧面和顶斜面,以及支撑加强筋,限位长条块的这种结构设计,不仅支撑强度高,而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4.本技术的组立零件盒,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左支撑顶面和左侧立面,右支撑顶面和右侧立面;零件盒上下堆叠时,通过左、右支撑顶面为上方的零件盒提供支撑,支撑强度高;左侧立面和右侧立面能够将上方的零件盒牢牢限位,避免左右偏移。5.本技术的组立零件盒,还包括后立面,后立面由后壁高出左支撑面和右支撑面形成,零件盒上下堆叠时,可防止上方零件盒向后方偏移。还包括左前限位凸起和右前限位凸起,分别设置在左支撑顶面和右支撑顶面上,用于防止零件盒向前方偏移。6.本技术的组立零件盒,前壁向着远离后壁的方向成V形或梯形弯折,在与上开口连通的位置形成向前倾斜的前开口;V形或梯形弯折以及前开口,便于使用者取放或观察零件。7.本技术的组立零件盒,还包括连接在左支撑顶面下方和左壁外侧的左加强筋,以及连接在右支撑面下方和右壁外侧的右加强筋,左右加强筋和设置,提升了左右支撑顶面及左右壁的支撑强度。8.本技术的组立零件盒,限位长条块的宽度大于等于左支撑顶面或右支撑顶面的宽度,在需要进一步增加支撑强度的时候,也可以在零件盒内部放置单独的支撑件,使其与左支撑顶面或右支撑顶面平齐,在上方放置零件盒后,限位长条块同时压在左支撑顶面或右支撑顶面以及额外放置的支撑件上,支撑强度更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图1是现有技术中组立零件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组立零件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两个组立零件盒上下组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前视图。图6是图4的微仰视图。图7是图6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前壁;11、前开口;2、后壁;21、后立面;3、左壁;31、左支撑顶面;32、左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立零件盒,包括前壁(1)、后壁(2)、左壁(3)、右壁(4)和底壁(5),所述前壁(1)、后壁(2)、左壁(3)、右壁(4)和底壁(5)围合形成具有上开口(6)的容纳空间(7);/n其特征在于:/n所述左壁(3)和所述右壁(4)的上方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底壁(5)的与所述左壁(3)和所述右壁(4)相对应位置的下方设有第二限位结构,一个组立零件盒的第二限位结构能够与另一个组立零件盒的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对接,实现上下堆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立零件盒,包括前壁(1)、后壁(2)、左壁(3)、右壁(4)和底壁(5),所述前壁(1)、后壁(2)、左壁(3)、右壁(4)和底壁(5)围合形成具有上开口(6)的容纳空间(7);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壁(3)和所述右壁(4)的上方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底壁(5)的与所述左壁(3)和所述右壁(4)相对应位置的下方设有第二限位结构,一个组立零件盒的第二限位结构能够与另一个组立零件盒的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对接,实现上下堆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限位长条块(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长条块(8)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壁(5)的与所述左壁(3)和所述右壁(4)相对应位置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长条块(8)包括前面(81)、后面(82)、侧限位立面(83)、内侧面(84)和连接所述侧限位立面(83)和所述左壁(3)或所述右壁(4)的顶斜面(85),以及若干连接在由所述前面(81)、所述后面(82)、所述侧限位立面(83)、所述内侧面(84)和所述顶斜面(85)连接形成空间内侧的支撑加强筋(8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立零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
左支撑顶面(31),与所述左壁(3)的顶面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一定宽度;
左侧立面(32),与所述左支撑顶面(31)的靠外一侧侧边连接,并向上延伸一定高度;
右支撑顶面(41),与所述右壁(4)的顶面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一定宽度;
右侧立面(42),与所述右支撑顶面(41)的靠外一侧侧边连接,并向上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伟孙超许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冠宇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