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成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696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料加工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物料成型系统,所述物料成型系统包括加料单元(1)、沿物料的流向连接在所述加料单元(1)下游的搅拌单元(2)、用于向所述搅拌单元(2)内喷洒喷淋液的喷淋单元(3)以及连接在所述搅拌单元(2)下游的成型单元(4);所述加料单元(1)和搅拌单元(2)之间、所述搅拌单元(2)之和成型单元(4)之间密闭连接。通过该物料成型系统,能够在从物料进入加料单元(1)到最后经过成型单元(4)成型的过程中实现物料的自动连续的传送,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在物料的传送过程中,采用密闭管理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料成型系统
本技术涉及催化剂生产
,具体地,涉及一种物料成型系统。
技术介绍
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和环保行业的催化剂、吸附剂等产品很多是以条形的形态存在。生产这些条形产品时,需要先称取多种粉体原料进行干混,然后将混合之后的干粉转移到碾压机中并加入溶液进行碾压。碾压的作用是促使粉体、溶质和水尽可能的混合均匀,形成具有一定含水率的湿料。湿料从碾压机中取出之后再运输至挤条机处,挤条机将这些湿料挤出成型之后形成连续的条状物。条状物经过湿切或干切工序以使其长度在一定的尺寸范围之内,最后经过焙烧等环节形成产品。传统的生产工艺过程干粉混合、湿料碾压、挤出成型等环节往往都是分开的,在生产时按照次序进行,这就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产品质量波动大。此外,物料的转运等过程中需要人工参与,增大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外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在物料转运时,由于需要频繁对设备进行开合操作,导致粉体或易挥发性气体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针对上述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连续自动化化生产上述条形催化剂、条形吸附剂或者条形载体的装置。<b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成型系统包括加料单元(1)、沿物料的流向连接在所述加料单元(1)下游的搅拌单元(2)、用于向所述搅拌单元(2)内喷洒喷淋液的喷淋单元(3)以及连接在所述搅拌单元(2)下游的成型单元(4);所述加料单元(1)和搅拌单元(2)之间以及所述搅拌单元(2)和成型单元(4)之间密闭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成型系统包括加料单元(1)、沿物料的流向连接在所述加料单元(1)下游的搅拌单元(2)、用于向所述搅拌单元(2)内喷洒喷淋液的喷淋单元(3)以及连接在所述搅拌单元(2)下游的成型单元(4);所述加料单元(1)和搅拌单元(2)之间以及所述搅拌单元(2)和成型单元(4)之间密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2)包括用于搅拌原料的第一搅拌子单元(21)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搅拌子单元(21)下游并用于搅拌喷淋后的物料的第二搅拌子单元(22);其中,所述第一搅拌子单元(21)和所述第二搅拌子单元(22)的壳体均设置为密闭的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子单元(21)和第二搅拌子单元(2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道(23)密闭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2)和所述成型单元(4)之间通过变径连接结构(35)密封连接,所述变径连接结构(35)包括第二连接管道(351)和挤出料斗(352);其中,所述挤出料斗(352)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道(351)的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料斗(352)包括:进料口尺寸小于出料口尺寸的第一喇叭结构(352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保槐任靖杨柳祝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