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管节分段预制的节段间端模及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6817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管管节分段预制的节段间端模及模板系统,端模包含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所述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之间设有中埋止水带,所述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若干个模板,所述模板具有钢筋孔道,所述模板外侧设有横楞和竖楞,所述竖楞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位于顶板和底板的所述竖楞外侧设有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套设于纵筋上;位于外侧墙和中墙的所述模板外侧设有反力架,所述反力架分别连接外侧模和行车道内模或者分别连接行车道内模和中廊道内模,所述反力架外侧连接有反力顶杆。本装置有效缩小安拆节段间端模所需的空间,方便人工拆卸,无需设置吊装设备,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缩短管节的预制周期,降低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管节分段预制的节段间端模及模板系统
本技术涉及沉管预制
,特别涉及一种沉管管节分段预制的节段间端模及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沉管的单个管节达到一定长度(大于或等于30m)时,需要对单个管节进行分段浇筑,随着沉管隧道的超级工程越来越多,管节的长度、截面尺寸也越来越大。现有技术中在对管节进行分段预制时,为保证端模安装的稳定性,通常采用斜撑进行支撑,由于端模高度大、重量重,因此斜撑所占空间较大,地面连接结构复杂,斜撑角度调节困难,拆转繁杂,导致相邻两个节段间往往需要设置后浇带,而后浇带与两侧节段之间容易发生渗水等问题,并且,现有技术中相邻两个节段间的纵筋并不连通,导致影响沉管管节成型质量和抗裂性能,同时,设置后浇带还会延长整个管节的预制周期,增加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乏相邻节段间不设后浇带的沉管管节预制时可用的节段间端模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沉管管节分段预制的节段间端模及模板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沉管管节分段预制的节段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管管节分段预制的节段间端模,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所述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之间设有中埋止水带(1),所述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若干个模板(2),所述模板(2)具有钢筋孔道,所述模板(2)外侧设有横楞(21)和竖楞(22),所述竖楞(22)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n位于顶板和底板的所述竖楞(22)外侧设有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套设于纵筋(4)上;位于外侧墙和中墙的所述竖楞(22)外侧设有反力架(51),所述反力架(51)分别连接外侧模(61)和行车道内模(62)或者分别连接行车道内模(62)和中廊道内模(63),所述反力架(51)外侧连接有反力顶杆(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管节分段预制的节段间端模,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所述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之间设有中埋止水带(1),所述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若干个模板(2),所述模板(2)具有钢筋孔道,所述模板(2)外侧设有横楞(21)和竖楞(22),所述竖楞(22)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圈端模和内圈端模;
位于顶板和底板的所述竖楞(22)外侧设有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套设于纵筋(4)上;位于外侧墙和中墙的所述竖楞(22)外侧设有反力架(51),所述反力架(51)分别连接外侧模(61)和行车道内模(62)或者分别连接行车道内模(62)和中廊道内模(63),所述反力架(51)外侧连接有反力顶杆(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管节分段预制的节段间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2)为铝合金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管管节分段预制的节段间端模,其特征在于,位于顶板和底板的所述竖楞(22)两端分别套设于对应的纵筋(4)。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智马亿光明陈猛梁邦炎陈伟彬黄文慧旷明智王晓东戴双全黄跃龙龚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