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757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大型鱼的较大的力作用于钓线也不会破损、能够消除钓线的钩挂、即使没有其他部件也能够保持于钓线的水中灯。其具备:由透光性树脂材料形成的主体(2);埋设于主体(2)内、包括发光二级管(3e、3f)以及电池(3a)的电路装置(3);露出于主体(2)的表面并且分离隔开配置的一对电极,所述一对电极构成为:通过水存在于所述一对电极间而使电池(3a)的电流在电路装置(3)内流动;贯通主体(2)内的第一钓线孔(6);和与第一钓线孔(6)分离、贯通主体(2)内的第二钓线孔(7),第一钓线孔(6)以及第二钓线孔(7)形成为各自的轴线以钝角交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水中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延绳、立绳、曳绳等渔业用或者钓鱼用的钓钩组件(钓鱼组件)上的、用于照射附在鱼钩上的拟饵等饵的水中灯,特别涉及一种适于安装在用于钓深海金枪鱼等大型鱼类的钓钩组件上的水中灯。
技术介绍
以往,这种水中灯已知有如下水中灯:将用于对在钓钩组件上使用的绳、钓鱼肠线、钓鱼线等的钓线(以下简称为钓线)进行连结的环设置在两端部的水中灯(专利文献1等);将钓线所通过用的筒设于主体的侧面的水中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5-5346号公报但是,在钓蓝鳍金枪鱼那样超过100千克的大型鱼的钓钩组件中,存在如下问题:当将钓线连结在设置于水中灯主体的两端的环上时,环由于鱼的力从水中灯主体脱落或者破损,带鱼钓(钓针)的钓线(连结于水中灯的下端的轮的钓线)从水中灯脱落,让猎物逃脱。另外,对于设置于水中灯主体侧面的筒,在将钓钩组件从船上投下时,钓线钩挂于筒的部分,使投下的钓钩组件缠绕,从而钓钩组件无法在正常的状态下投入海中,其结果是,钓钩组件无法到达期望的水深,因此存在鱼不上钩的问题,另外,若当卷起钓钩组件时钓线也钩挂于筒的部分,则筒的部分由于鱼的力量作用于钩住的钓线而破损,另外,还存在钓线在破损的筒的部分断开,使挂在鱼钩上的猎物逃掉的问题。另外,在环的情况下需要连结钓线,在筒的情况下,由于形成为使钓线笔直地通过的方式,因此需要用于固定水中灯的其他的部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即使大型鱼的较大的力作用于钓线也不会破损、能够消除钓线的钩挂、即使没有其他部件也能够保持于钓线的水中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一方式具备:由透光性树脂材料形成的主体;埋设于上述主体内、包括发光二级管以及电池的电路装置;露出于上述主体的表面并且分离隔开配置的一对电极,上述一对电极构成为:通过水存在于上述一对电极间而使上述电池的电流在上述电路装置内流动,从而使上述发光二极管发光;贯通上述主体内的第一钓线孔;和与上述第一钓线孔分离、贯通上述主体内的第二钓线孔,上述第一钓线孔以及上述第二钓线孔形成为各自的轴线以钝角交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二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上述主体具备:圆柱状的躯干部、和一体地设置在上述躯干部的一端并且具有比上述躯干部的直径大的外径的第一球状部,上述第一钓线孔形成为贯通上述第一球状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三方式是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上述主体还具备:一体地设置在上述躯干部的另一端并且具有比上述躯干部的直径大的外径的第二球状部,上述第二钓线孔形成为贯通上述第二球状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四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上述主体为棒状,沿着上述第一钓线孔上延伸的流线形的第一膨出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主体的一端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五方式是在上述第四方式中,沿着上述第二钓线孔上延伸的流线形的第二膨出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主体的另一端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六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上述电路装置进一步包括振动器,其构成为当电流在上述电路装置中流动时上述振动器振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七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上述电路装置进一步包括声波发送器,其构成为当电流在上述电路装置中流动中时上述声波发送器进行发送。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八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中,在与上述第二钓线孔之间形成用于收容钓线的钓线槽。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九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上述电极设置在从上述主体的长边方向端面离开的位置,上述电极设置在形成于上述主体的表面的凹部内,上述凹部形成为从上述电极位置向上述主体的端面延伸的槽状。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十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上述第一钓线孔以及上述第二钓线孔各自的轴线交叉的角度为120°以上160°以下。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十一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上述第一钓线孔和上述第二钓线孔的对形成为两对。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将钓线通过贯通主体的第一钓线孔以及与第一钓线孔分离并且轴线以钝角交叉的第二钓线孔,因此不会如上述以往的环那样从主体脱落而使猎物逃脱,另外,没有上述以往的筒那样的突起物,因此也能够防止由于钓线钩挂而引起的上述不良情况,进而,根据作用于钓线的张力,不使用其他固定件就能够使水中灯保持于钓线。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水中灯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水中灯的仰视图。图4是图1的水中灯的右侧视图。图5是图1的水中灯的后视图。图6是沿图1的A-A线的中央纵截侧视图。图7是沿图2的B-B线的中央纵截主视图和其局部放大图。图8是表示在图6的中央纵截侧视图中以虚拟线插通了钓线的状态的中央纵截侧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中央纵截侧视图。图10是图9的水中灯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中央纵截侧视图。图12是图11的水中灯的俯视图。图13是图11的水中灯的主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水中灯的俯视图。图16是图14的水中灯的右侧视图。图17是图14的水中灯的仰视图。图18是图14的水中灯的立体图。图19是图14的水中灯的立体图。图20是沿图14的水中灯的C-C线的中央纵截侧视图。图21是沿图16的水中灯的D-D线的中央纵截主视图,表示虚拟地覆盖拟饵的状态。图2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3是沿图22的水中灯的E-E线的中央纵截侧视图。符号说明1水中灯2主体2c躯干部2m第一球状部2n第二球状部3电路装置3a电池3e、3f发光二极管3h、3i电极3j、3k凹部4振动器5声波发送器6第一钓线孔6a轴线7第二钓线孔7a轴线8a第一膨出部8b第二膨出部9钓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23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所有附图和所有实施方式中,对相同或类似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首先,参照图1~图8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中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仰视图、图4是右侧视图、图5是后视图、图6是图1的A-A线截面图、图7是图2的B-B线截面图、图8是表示在图6的截面图中以虚拟线插通了钓线的状态的截面图。左侧视图与图4的右侧视图相同,因此省略图示。水中灯1具有由透光性树脂材料例如聚碳酸酯等形成的主体2。图示例的水中灯1的主体2为棒状,具有半球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中灯,其特征在于,具备:/n主体,所述主体由透光性树脂材料形成;/n电路装置,所述电路装置埋设于所述主体内、包括发光二极管以及电池;/n一对电极,所述一对电极露出于所述主体的表面并且分离隔开配置,所述一对电极构成为:通过水存在于所述一对电极间而使所述电池的电流在所述电路装置内流动,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n第一钓线孔,所述第一钓线孔贯通所述主体内;和/n第二钓线孔,所述第二钓线孔与所述第一钓线孔分离并且贯通所述主体内,所述第一钓线孔以及所述第二钓线孔形成为各自的轴线以钝角交叉。/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16 JP 2018-2157351.一种水中灯,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所述主体由透光性树脂材料形成;
电路装置,所述电路装置埋设于所述主体内、包括发光二极管以及电池;
一对电极,所述一对电极露出于所述主体的表面并且分离隔开配置,所述一对电极构成为:通过水存在于所述一对电极间而使所述电池的电流在所述电路装置内流动,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
第一钓线孔,所述第一钓线孔贯通所述主体内;和
第二钓线孔,所述第二钓线孔与所述第一钓线孔分离并且贯通所述主体内,所述第一钓线孔以及所述第二钓线孔形成为各自的轴线以钝角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备:圆柱状的躯干部、和第一球状部,所述第一球状部一体地设置于所述躯干部的一端并且具有比所述躯干部的直径大的外径,
所述第一钓线孔形成为贯通所述第一球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还具备第二球状部,所述第二球状部一体地设置于所述躯干部的另一端并且具有比所述躯干部的直径大的外径,
所述第二钓线孔形成为贯通所述第二球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为棒状,沿着所述第一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泰正
申请(专利权)人:山田实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