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融合大动态可重构变频装置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射频信号处理
,涉及一种光电融合大动态可重构变频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频率变换是射频信号处理的重要功能之一,与传统的电学变频技术相比,光子变频技术具有低损耗、大带宽、高抗电磁干扰特性等优势,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雷达系统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子变频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微波信号经过电光调制转换至光域,在光域中对信号进行处理,最后经过光电探测输出变频后的信号。光子变频具有处理带宽大的优势,并且可以实现将多个频段微波信号一次进行变频到目标频段,克服了电学变频技术中多次变频导致的系统复杂等问题。通常在光子变频系统中由于光电器件的非线性响应,导致输出信号中除了所需的目标信号之外,还会产生其它的非线性杂散成分,尤其是三阶交调杂散分量,因其难以通过滤波器滤除,成为限制光子变频系统动态范围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受到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极大关注。在先技术[1](C.K.Sun,R.J.Orazi,S.A.Pappert,andW.K.Burns,“Ap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融合大动态可重构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激光器(1)、可调光分路器(2)、可调电分路器(3)、第一电光调制单元(4)、第二电光调制单元(5)、第一直流偏置控制单元(6)、第二直流偏置控制单元(7)、本振信号源(8)、固定电分路器(9)、第一光放大单元(10)、第二光放大单元(11)、光电接收单元(12)和可调谐电滤波单元(13);/n所述第一电光调制单元(4)和第二电光调制单元(5)均具有双射频输入端口,分别用于本振信号和待变频信号的输入,实现本振信号和待变频信号的电光调制转换至光域的功能;/n所述第一电光调制单元(4)通过第一直流偏置控制单元(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融合大动态可重构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激光器(1)、可调光分路器(2)、可调电分路器(3)、第一电光调制单元(4)、第二电光调制单元(5)、第一直流偏置控制单元(6)、第二直流偏置控制单元(7)、本振信号源(8)、固定电分路器(9)、第一光放大单元(10)、第二光放大单元(11)、光电接收单元(12)和可调谐电滤波单元(13);
所述第一电光调制单元(4)和第二电光调制单元(5)均具有双射频输入端口,分别用于本振信号和待变频信号的输入,实现本振信号和待变频信号的电光调制转换至光域的功能;
所述第一电光调制单元(4)通过第一直流偏置控制单元(6)控制工作在最小偏置工作点,实现上支路本振信号和待变频信号的载波抑制双边带调制功能;所述第二电光调制单元(5)通过第二直流偏置控制单元(7)控制工作在最小偏置工作点,实现下支路本振信号和待变频信号的载波抑制双边带调制功能;
所述可调光分路器(2)用于分配进入第一电光调制单元(4)和第二电光调制单元(5)的光功率比值,以满足变频过程中对三阶交调杂散分量抑制的光功率匹配条件;
所述可调电分路器(3)用于分配进入第一电光调制单元(4)和第二电光调制单元(5)的待变频信号的功率比值,以满足变频过程中对三阶交调杂散分量抑制的电功率匹配条件;
所述第一光放大单元(10)在光域内放大第一电光调制单元(4)输出的载波抑制双边带信号;所述第二光放大单元(11)在光域内放大第一电光调制单元(5)输出的载波抑制双边带信号;
所述光电接收单元(12)包括第一光电探测器(12-1)和第二光电探测器(12-2);第一光电探测器(12-1)用于接收第一光放大单元(10)输出的放大后的载波抑制双边带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电信号;第二光电探测器(12-2)用于接收第二光放大单元(11)输出的放大后的载波抑制双边带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电信号;第一光电探测器(12-1)和第二光电探测器(12-2)通过差分电路连接,通过差分合路完成变频过程中三阶交调杂散分量的消除;
所述可调电滤波单元(13)具有低通模式和高通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并采用开关进行切换;设置在低通模式,用于选通光电接收单元(12)输出的下变频电信号,实现下变频功能;设置在高通模式,用于选通光电接收单元(12)输出的上变频电信号,实现上变频功能;
所述激光器(1)、可调光分路器(2)、第一电光调制单元(4)、第二电光调制单元(5)、第一光放大单元(10)、第二光放大单元(11)、光电接收单元(12)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秀友,白宇,王卫恒,付双林,谷一英,赵明山,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