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35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电池组件、导热垫和热调节组件。电池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单体电池,电池组件固定于壳体内;热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壳体的侧壁上的液冷通道,液冷通道沿电池组件的周向设置,液冷通道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每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均设置导热垫。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避免了单体电池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保证了安全性,也保证了电池能够稳定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动力电池以电池包的形式固定在车架上。将多个电池模组固定在电池包箱体内,再将电池包箱体固定在车架上。由于磷酸铁锂电芯的最佳使用温度一般为20℃~30℃,为了避免电池所处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通常在电池包箱体的底部铺设液冷板,通过在液冷板内通入热水或冷水实现对电池的加热或降温。但此种设置方式仅能够从电池模组的底面对电池模组内部的单体电池降温,热传递的效率低,使得电池的加热或降温速度较慢,不能保证安全性,也降低了电池供电的稳定性以及电池寿命。基于此,亟需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避免了单体电池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保证了安全性,也保证了电池能够稳定供电。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电池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单体电池,所述电池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热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沿所述电池组件的周向设置,所述液冷通道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导热垫,每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均设置所述导热垫。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U型设置的侧框,所述液冷通道设置在所述侧框上,所述侧框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侧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板,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上。优选地,所述导热垫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凸出部,所述侧板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凸出部固定在所述容纳槽内。优选地,所述液冷通道包括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分支通道、第二分支通道和第三分支通道,所述第一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且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支通道位于所述侧板,所述第三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二端板并与所述出液口连通。优选地,所述液冷通道还包括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四分支通道和第五分支通道,所述第四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且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五分支通道位于所述侧板并与所述第三分支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热调节组件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置于所述侧框上。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外壁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加热件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底座,所述侧框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以使所述底座和所述侧框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电池组件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侧封板,所述侧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远离所述侧板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侧板的端部连接。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电池模组壳体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液冷通道,扩大了液冷通道与电池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液冷通道与电池组件之间热传递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避免了电池温度过高或过低,保证了安全性,又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导热垫,使得单体电池上的温度均匀,也减小了单体电池各个部位的温差,从而解决因温差导致的压差问题,保证了电池能够稳定供电,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图2中沿A-A截面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单体电池;2、导热垫;21、凸出部;211、折弯部;3、侧框;31、第一端板;32、第二端板;321、吊装孔;33、侧板;331、容置槽;332、槽盖板;333、容纳槽;4、液冷通道;41、进液通道;411、第一分支通道;412、第二分支通道;413、第三分支通道;42、出液通道;421、第四分支通道;422、第五分支通道;51、进液口;52、出液口;6、加热件;7、底座;71、安装孔;72、减重孔;8、侧封板;81、焊接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如图1-图6所示,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电池组件、导热垫2和热调节组件。电池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单体电池1,电池组件固定于壳体内。热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壳体的侧壁上的液冷通道4,液冷通道4沿电池组件的周向设置,液冷通道4上设置有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每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之间均设置导热垫2,且导热垫2与壳体的侧壁接触,具体为导热垫2的一端端面与壳体的侧壁接触。在电池模组壳体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液冷通道4,扩大了液冷通道4与电池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液冷通道4与电池组件之间热传递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避免了单体电池1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保证了安全性,又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之间设置有导热垫2,使得单体电池1上的温度均匀,也减小了单体电池1各个部位的温差,从而解决因温差导致的压差问题,保证了电池能够稳定供电。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均采用快速接头,可为卡扣式快速进出水管,且其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壳体包括U型设置的侧框3,液冷通道4设置在侧框3上,侧框3包括第一端板31、第二端板32和侧板33,第一端板31和第二端板32分别设置在电池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侧板3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端板31,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电池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单体电池(1),所述电池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n热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液冷通道(4),所述液冷通道(4)沿所述电池组件的周向设置,所述液冷通道(4)上设置有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n导热垫(2),每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1)之间均设置所述导热垫(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池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单体电池(1),所述电池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热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液冷通道(4),所述液冷通道(4)沿所述电池组件的周向设置,所述液冷通道(4)上设置有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
导热垫(2),每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1)之间均设置所述导热垫(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U型设置的侧框(3),所述液冷通道(4)设置在所述侧框(3)上,所述侧框(3)包括第一端板(31)、第二端板(32)和侧板(33),所述第一端板(31)和所述第二端板(32)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侧板(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3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板(32),所述进液口(51)和所述出液口(52)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垫(2)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凸出部(21),所述侧板(33)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槽(333),所述凸出部(21)固定在所述容纳槽(333)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通道(4)包括进液通道(41),所述进液通道(4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分支通道(411)、第二分支通道(412)和第三分支通道(413),所述第一分支通道(411)位于所述第一端板(31)且与所述进液口(51)连通,所述第二分支通道(4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