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630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在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吸光层,吸光层暴露部分第一电极,且吸光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电极及第一电极表面的导电胶的厚度之和,吸光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具有安装凹槽,发光元件安装在安装凹槽内,通过导电胶与第一电极连接。吸光层环绕发光元件的侧壁,能够避免发光元件侧壁出射光线的串扰问题。而且吸光层还包括导流槽,导流槽能够收集安装发光元件时,溢出的导电胶,能够避免逸出的导电胶对其他区域的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电子设备实现显示功能的主要部件是显示模组。Micr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是新一代的显示元件,相对于传统多个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不仅具有更高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还具有更低的功耗。Micro-LED是将LED进行薄膜化、微型化和阵列化,其尺寸小于100μm。现有的Micro-LED制作的显示模组中,一般是通过金属共晶焊接的方式,将单独制备好的Micro-LED转移并焊接固定在阵列基板的电极上,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方案如下: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导电胶,所述导电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吸光层,所述吸光层暴露部分所述第一电极,且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一电极表面的所述导电胶的厚度之和;所述吸光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包括安装凹槽,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阵列基板表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安装凹槽在所述阵列基板表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发光元件,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其中,所述吸光层还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可见,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在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吸光层,所述吸光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电极及第一电极表面的导电胶的厚度之和,所述吸光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具有安装凹槽,发光元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凹槽内,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吸光层环绕所述发光元件的侧壁,能够避免发光元件侧壁出射光线的串扰问题。而且所述吸光层还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能够收集安装所述发光元件时,溢出的导电胶,能够避免逸出的导电胶对其他区域的污染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制作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表面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形成导电胶,所述导电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形成吸光层,所述吸光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包括预设凹槽,所述吸光层暴露部分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吸光层还包括与所述预设凹槽连通的导流槽;所述吸光层暴露所述第一电极,且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及其表面的所述导电胶的厚度之和;在所述预设凹槽内安装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可见,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制作方法中,在阵列基板上形成有吸光层,所述吸光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电极及第一电极表面的导电胶的厚度之和,所述吸光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具有安装凹槽,发光元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凹槽内,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吸光层环绕所述发光元件的侧壁,能够避免发光元件侧壁出射光线的串扰问题。而且所述吸光层还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能够收集安装所述发光元件时,溢出的导电胶,能够避免逸出的导电胶对其他区域的污染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常规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显示模组在A-A’方向的一种切面图;图4为图2所示显示模组在A-A’方向的另一种切面图;图5为图2所示显示模组在A-A’方向的又一种切面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槽和安装凹槽的俯视图;图7为一种发光元件的俯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流槽和安装凹槽的俯视图;图9-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1为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模组包括:阵列基板11,阵列基板11包括:基底111以及设置在基底111表面的薄膜晶体管112。阵列基板11表面设置第一电极12,用于和Micro-LED13的第二电极131通过共晶焊接方式电连接。为了避免相邻Micro-LED13之间侧壁光线发生串扰,同时降低显示模组对外界入射环境的反射,显示模组还包括吸光层14,吸光层14包围Micro-LED13的侧壁。通过LED晶圆形成大量的单粒Micro-LED13,通过转移工艺将其转移阵列基板11上,与第一电极12通过共晶焊接方式固定。Micro-LED13中,第二电极131包括阳极和阴极,阳极和阴极位于Micro-LED13同一侧,能够通过倒装方式焊接固定在阵列基板11上,无需整面的阴极结构。在图1所示方式中,电极之间是通过共晶方式焊接固定。共晶焊为一种低熔点合金焊接工艺,需要两种不同固定金属在远低于各自的熔点温度下按照一定重量比例形成合金。焊接效果对共晶焊的工艺参数要求较高,电极间连接效果会受到工艺精度的影响,而且工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在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吸光层,吸光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电极及第一电极表面的导电胶的厚度之和,吸光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具有安装凹槽,发光元件安装在安装凹槽内,通过导电胶与第一电极连接。吸光层环绕发光元件的侧壁,能够避免发光元件侧壁出射光线的串扰问题。而且吸光层还包括导流槽,导流槽能够收集安装发光元件时,溢出的导电胶,能够避免逸出的导电胶对其他区域的污染问题。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显示模组在A-A’方向的一种切面图,显示模组包括:阵列基板21,阵列基板21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电极22;导电胶23,导电胶2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电极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n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电极;/n导电胶,所述导电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n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吸光层,所述吸光层暴露部分所述第一电极,且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一电极表面的所述导电胶的厚度之和;所述吸光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包括安装凹槽,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阵列基板表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安装凹槽在所述阵列基板表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n发光元件,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n其中,所述吸光层还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电极;
导电胶,所述导电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
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吸光层,所述吸光层暴露部分所述第一电极,且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一电极表面的所述导电胶的厚度之和;所述吸光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包括安装凹槽,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阵列基板表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安装凹槽在所述阵列基板表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发光元件,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其中,所述吸光层还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覆盖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为各向异性导电胶;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胶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方向上的电阻小于在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方向上的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包括:阳极和阴极;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与所述阳极连接的第一子电极,以及与所述阴极连接的第二子电极;
所述安装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阳极位于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阴极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具有隔离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与所述阵列基板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与所述阵列基板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为黑色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的几何形状一致,所述安装凹槽的周围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导流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个侧边相邻设置有所述导流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导流槽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包括第一宽度渐变部分,所述第一宽度渐变部分具有与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凹槽连通的第一端以及背离所述安装凹槽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宽度渐变部分的宽度由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12.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阵列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菲符鞠建夏兴达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