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24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属于脱模机构技术领域,通过向模具组件内加入需要制作的工件,启动电动伸缩杆带动输出杆向下运动,通过输出杆带动上滑动板压持在压持组件上,从而带动传动组件运动,通过带动传动组件运动进而带动模具顶出组件收入底座内侧,压持成型后再反向推动输出杆向上运动,通过输出杆带动上滑动板解除对压持组件的压持,进而通过传动组件使其模具顶出组件将压持好的工件顶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模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属于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脱模指将钢锭从钢锭模内脱出的一系列操作,钢锭浇注完毕至脱模的时间,从一桶钢最后一支(下注盘)钢锭浇注完毕至第一支锭开始脱模(脱帽)的时间称为钢锭的传搁时间。镇静钢钢锭,要求钢锭本体全部凝固方能开始脱保温帽,半镇静钢钢锭和沸腾钢钢锭的凝固层达到一定厚度即可脱模。各种钢锭在模内的传搁时间取决于钢锭的凝固速度或完全凝固时间,可根据经验计算或实验确定。小型钢厂生产单重3t以下的钢锭,一般以通用桥式起重机附加的脱模(锭)夹具或吊具完成脱模作业。用车注法生产大钢锭的钢厂在脱模跨间采用脱模(锭)机作业,现有技术中在对模具进行脱模的时候并不够便捷,为此设计一种高效脱模的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来优化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通过向模具组件内加入需要制作的工件,启动电动伸缩杆带动输出杆向下运动,通过输出杆带动上滑动板压持在压持组件上,从而带动传动组件运动,通过带动传动组件运动进而带动模具顶出组件收入底座内侧,压持成型后再反向推动输出杆向上运动,通过输出杆带动上滑动板解除对压持组件的压持,进而通过传动组件使其模具顶出组件将压持好的工件顶出。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内底部四角处的电动伸缩杆,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输出杆,所述输出杆远离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安装有上滑动板,所述上滑动板与所述底座顶部之间安装有模具组件,所述底座一侧贯穿有压持组件,所述底座上且贯穿所述模具组件安装有模具顶出组件,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将压持组件与模具顶出组件联动的传动组件。优选的,所述模具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滑动板底部远离所述压持组件且靠近所述模具顶出组件处的上制作模具,所述底座顶部远离所述压持组件且所述模具顶出组件贯穿处安装有下制作模具。优选的,所述下制作模具为凹槽形结构,且所述上制作模具与所述下制作模具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压持组件包括贯穿所述底座内部一侧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位于所述底座外侧处套设有第一限位弹簧,且所述第一限位弹簧焊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杆位于所述底座外侧的顶部安装有压持块,且所述上滑动板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压持块相互配合的压块。优选的,所述模具顶出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内部且位于所述下制作模具下方的顶出杆,且所述顶出杆贯穿所述下制作模具,所述底座内侧的顶部且位于所述下制作模具的下方同时在所述顶出杆的外侧处安装有第二限位弹簧,所述第二限位弹簧的底部安装有限位盘,且所述限位盘内侧中部与所述顶出杆外侧固定。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第一滑动杆位于所述底座内侧底部的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滑动杆处铰接有转盘,且所述转盘的中部通过转杆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转盘的外侧上部铰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远离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外侧安装有插杆,且所述插杆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通过向模具组件内加入需要制作的工件,启动电动伸缩杆带动输出杆向下运动,通过输出杆带动上滑动板压持在压持组件上,从而带动传动组件运动,通过带动传动组件运动进而带动模具顶出组件收入底座内侧,压持成型后再反向推动输出杆向上运动,通过输出杆带动上滑动板解除对压持组件的压持,进而通过传动组件使其模具顶出组件将压持好的工件顶出。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顶杆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压杆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滑动板,2-压块,3-上制作模具,4-下制作模具,5-输出杆,6-第一滑动杆,7-电动伸缩杆,8-底座,10-第一限位弹簧,12-压持块,13-第二限位弹簧,14-顶出杆,15-限位盘,16-转盘,17-第一铰接杆,18-第二铰接杆,19-滑槽,20-插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包括底座8以及安装在底座8内底部四角处的电动伸缩杆7,且电动伸缩杆7的输出端安装有输出杆5,输出杆5远离电动伸缩杆7的一端安装有上滑动板1,上滑动板1与底座8顶部之间安装有模具组件,底座8一侧贯穿有压持组件,底座8上且贯穿模具组件安装有模具顶出组件,底座8的内部安装有将压持组件与模具顶出组件联动的传动组件。通过向模具组件内加入需要制作的工件,启动电动伸缩杆7带动输出杆5向下运动,通过输出杆5带动上滑动板1压持在压持组件上,从而带动传动组件运动,通过带动传动组件运动进而带动模具顶出组件收入底座8内侧,压持成型后再反向推动输出杆5向上运动,通过输出杆5带动上滑动板1解除对压持组件的压持,进而通过传动组件使其模具顶出组件将压持好的工件顶出。在本实施例中,模具组件包括安装在上滑动板1底部远离压持组件且靠近模具顶出组件处的上制作模具3,底座8顶部远离压持组件且模具顶出组件贯穿处安装有下制作模具4。在本实施例中,下制作模具4为凹槽形结构,且上制作模具3与下制作模具4相互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压持组件包括贯穿底座8内部一侧的第一滑动杆6,第一滑动杆6位于底座8外侧处套设有第一限位弹簧10,且第一限位弹簧10焊接在底座8的顶部。通过压持块2压持第一滑动杆6进而带动第一滑动杆6在底座8内侧滑动,从而实现压缩第一滑动杆6使其通过第一铰接杆17带动转盘16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杆6位于底座8外侧的顶部安装有压持块12,且上滑动板1的底部安装有与压持块12相互配合的压块2。在本实施例中,模具顶出组件包括安装在底座8内部且位于下制作模具4下方的顶出杆14,且顶出杆14贯穿下制作模具4,底座8内侧的顶部且位于下制作模具4的下方同时在顶出杆14的外侧处安装有第二限位弹簧13,第二限位弹簧13的底部安装有限位盘15,且限位盘15内侧中部与顶出杆14外侧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包括铰接在第一滑动杆6位于底座8内侧底部的第一铰接杆17,第一铰接杆17远离第一滑动杆6处铰接有转盘16,且转盘16的中部通过转杆与底座8固定,转盘16的外侧上部铰接有第二铰接杆18,第二铰接杆18远离第一铰接杆17的一端铰接有滑槽19,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8)内底部四角处的电动伸缩杆(7),且所述电动伸缩杆(7)的输出端安装有输出杆(5),所述输出杆(5)远离所述电动伸缩杆(7)的一端安装有上滑动板(1),所述上滑动板(1)与所述底座(8)顶部之间安装有模具组件,所述底座(8)一侧贯穿有压持组件,所述底座(8)上且贯穿所述模具组件安装有模具顶出组件,所述底座(8)的内部安装有将压持组件与模具顶出组件联动的传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8)内底部四角处的电动伸缩杆(7),且所述电动伸缩杆(7)的输出端安装有输出杆(5),所述输出杆(5)远离所述电动伸缩杆(7)的一端安装有上滑动板(1),所述上滑动板(1)与所述底座(8)顶部之间安装有模具组件,所述底座(8)一侧贯穿有压持组件,所述底座(8)上且贯穿所述模具组件安装有模具顶出组件,所述底座(8)的内部安装有将压持组件与模具顶出组件联动的传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滑动板(1)底部远离所述压持组件且靠近所述模具顶出组件处的上制作模具(3),所述底座(8)顶部远离所述压持组件且所述模具顶出组件贯穿处安装有下制作模具(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制作模具(4)为凹槽形结构,且所述上制作模具(3)与所述下制作模具(4)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精密注塑模具行位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持组件包括贯穿所述底座(8)内部一侧的第一滑动杆(6),所述第一滑动杆(6)位于所述底座(8)外侧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中英姚纪荣刘斌周甫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立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