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11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异形铜材加工技术领域,涉及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该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铜排通孔,铜排通孔截面与要挤压的产品形状相符;铜排通孔包括矩形孔、第一异形孔和第二异形孔,第一异形孔和第二异形孔关于垂直于矩形孔的直径对称,矩形孔分别与第一异形孔和第二异形孔连通;述铜排通孔从上到下包括进料槽和与进料槽连通的出料槽,进料槽截面不大于出料槽截面,不小于出料槽截面的95%;进料槽的中心与出料槽中心重合;模具本体包括模具外壳和模具内芯,模具内芯上设有燕尾凸起,模具外壳上设有与燕尾凸起相对应的燕尾槽。该成型模具使用时两组“π”形结构的异形铜排不需要焊接就可以实现一体成型,产品成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
本技术属于异形铜材加工
,具体涉及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铜排是一种大电流导电产品,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也广泛用于金属冶炼、电化电镀、化工烧碱等超大电流电解冶炼工程。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的异排中具有两个类葫芦形成的“π”形结构,采用该模具生产得到一异形铜排,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两个前述异形铜排焊接成型使用。但现有技术中仅仅通过将两个异形结构组合形成新的异形铜排,在铜排挤压成型过程中,增加后的截面变大,所受到的挤压力增加大,在异形铜排脱模时容易断裂,成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两组“π”形结构的异形铜排不需要焊接就可以实现一体成型,产品成品率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铜排通孔,所述铜排通孔截面与要挤压的产品形状相符;所述铜排通孔包括矩形孔、第一异形孔和第二异形孔,所述第一异形孔和第二异形孔关于垂直于矩形孔的直径对称,所述矩形孔分别与第一异形孔和第二异形孔连通;所述第一异形孔包括第一左倾斜槽、第一左圆形孔、第一左凸起通孔、第一左外弧槽组成,所述第一左倾斜槽、第一左圆形孔、第一左凸起通孔、第一左外弧槽连通,所述第一异形孔还包括与垂直于矩形孔的第一左外弧槽直径的第一右外弧槽、第一右凸起通孔、第一右圆形孔、第一右直边;所述第二异形孔包括第二左倾斜槽、第二左圆形孔、第二左凸起通孔、第二左外弧槽组成,所述第二左倾斜槽、第二左圆形孔、第二左凸起通孔、第二左外弧槽连通,所述第二异形孔还包括与垂直于矩形孔的第二左外弧槽直径的第二右外弧槽、第二右凸起通孔、第二右圆形孔、第二右直边;所述铜排通孔从上到下包括进料槽和与进料槽连通的出料槽,所述进料槽截面不大于出料槽截面,不小于出料槽截面的95%;所述进料槽的中心与出料槽中心重合。该种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将关于垂直于矩形孔直径对称的第一异形孔和第二异形孔以及矩形孔组成可以挤压成异形铜排的铜排通孔,两组“π”形结构的异形铜排不需要焊接就可以实现一体成型,第一右直边和第二右直边以及矩形孔组成的通孔挤压成型的异形铜排中部连接强度高,减少中部挤压的截面面积,从而降低中部连接部所受到的挤压力,在异型铜排成型时不易发生断裂,产品成品率高;通过设置截面面积不同进料槽和出料槽,可以确保铜排挤压成型过程中的均匀度,降低铜排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圆心在矩形孔和第一左外弧槽、第一右外弧槽交点与第二左外弧槽、第二右外弧槽交点连线之间。通过控制铜排通孔在模具本体上设置位置,确保铜排挤压成型时两端收到的压力相同,产品均匀度好,进一步降低铜排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左外弧槽、第一右外弧槽交点与矩形孔外边沿的距离大于矩形孔的宽度,所述第二左外弧槽、第二右外弧槽交点与矩形孔外边沿的距离大于矩形孔的宽度。控制铜排中第一左外弧槽和第一右外弧槽过渡时铜排厚度、第二左外弧槽和第二右外弧槽过渡时铜排厚度,可以确保成型后的铜排硬度,避免脱模时发生断裂,产品成品率高。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包括模具外壳和模具内芯,所述模具内芯上设有燕尾凸起,所述模具外壳上设有与燕尾凸起相对应的燕尾槽。通过燕尾凸起与燕尾槽配合的模具内芯和和模具外壳,便于提高模具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在模具内芯已使用或长期使用时已损坏的情况下进行替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长度为230mm—250mm,所述矩形孔长度为205mm—210mm;所述第一异形孔的高度为18mm—25mm,所述第二异形孔的高度与第一异形孔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一左圆形孔的直径为8mm—12mm;所述第一左外弧槽和第一右外弧槽形成的椭圆直径为第一左圆形孔直径的2.5—4倍;所述第一右圆形孔的直径为8mm—12mm;所述第二左外弧槽和第二右外弧槽形成的椭圆直径为第二左圆形孔直径的2.5—4倍。控制合适的模具本体长度、铜排通孔各局部的长度,既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异形铜排,又能降低现有技术中铜排脱模时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产品的成品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将关于垂直于矩形孔直径对称的第一异形孔和第二异形孔以及矩形孔组成可以挤压成异形铜排的铜排通孔,两组“π”形结构的异形铜排不需要焊接就可以实现一体成型,第一右直边和第二右直边以及矩形孔组成的通孔挤压成型的异形铜排中部连接强度高,减少中部挤压的截面面积,从而降低中部连接部所受到的挤压力,在异型铜排成型时不易发生断裂,产品成品率高;通过设置截面面积不同进料槽和出料槽,可以确保铜排挤压成型过程中的均匀度,降低铜排发生断裂的可能性;通过控制铜排通孔在模具本体上设置位置,确保铜排挤压成型时两端收到的压力相同,产品均匀度好,进一步降低铜排发生断裂的可能性;控制铜排中第一左外弧槽和第一右外弧槽过渡时铜排厚度、第二左外弧槽和第二右外弧槽过渡时铜排厚度,可以确保成型后的铜排硬度,避免脱模时发生断裂,产品成品率高。2、通过燕尾凸起与燕尾槽配合的模具内芯和和模具外壳,便于提高模具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在模具内芯已使用或长期使用时已损坏的情况下进行替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控制合适的模具本体长度、铜排通孔各局部的长度,既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异形铜排,又能降低现有技术中铜排脱模时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产品的成品率。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为现有技术异形铜排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A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A通孔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铜排通孔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模具本体,11为模具外壳,12为模具内芯,13为燕尾凸起,14为燕尾槽,2为铜排通孔,21为矩形孔,22为第一异形孔,221为第一左倾斜草,222为第一左圆形孔,223为第一左凸起通孔,224为第一左外弧槽,225为第一右外弧槽,226为第一右凸起通孔,227为第一右圆形孔,228为第一右直边,23为第二异形孔,231为第二左倾斜草,232为第二左圆形孔,233为第二左凸起通孔,234为第二左外弧槽,235为第二右外弧槽,236为第二右凸起通孔,237为第二右圆形孔,238为第二右直边,24为进料槽,25为出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2—图5,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铜排通孔2,所述铜排通孔2截面与要挤压的产品形状相符;所述铜排通孔2包括矩形孔21、第一异形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铜排通孔(2),所述铜排通孔(2)截面与要挤压的产品形状相符;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通孔(2)包括矩形孔(21)、第一异形孔(22)和第二异形孔(23),所述第一异形孔(22)和第二异形孔(23)关于垂直于矩形孔(21)的直径对称,所述矩形孔(21)分别与第一异形孔(22)和第二异形孔(23)连通;/n所述第一异形孔(22)包括第一左倾斜槽(221)、第一左圆形孔(222)、第一左凸起通孔(223)、第一左外弧槽(224)组成,所述第一左倾斜槽(221)、第一左圆形孔(222)、第一左凸起通孔(223)、第一左外弧槽(224)连通,所述第一异形孔(22)还包括与垂直于矩形孔(21)的第一左外弧槽(224)直径的第一右外弧槽(225)、第一右凸起通孔(226)、第一右圆形孔(227)、第一右直边(228);/n所述第二异形孔(23)包括第二左倾斜槽(231)、第二左圆形孔(232)、第二左凸起通孔(233)、第二左外弧槽(234)组成,所述第二左倾斜槽(231)、第二左圆形孔(232)、第二左凸起通孔(233)、第二左外弧槽(234)连通,所述第二异形孔(23)还包括与垂直于矩形孔(21)的第二左外弧槽(234)直径的第二右外弧槽(235)、第二右凸起通孔(236)、第二右圆形孔(237)、第二右直边(238);/n所述铜排通孔(2)从上到下包括进料槽(24)和与进料槽(24)连通的出料槽(25),所述进料槽(24)截面不大于出料槽截面,不小于出料槽(25)截面的95%;所述进料槽(24)的中心与出料槽(25)中心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异形铜排用一体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铜排通孔(2),所述铜排通孔(2)截面与要挤压的产品形状相符;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通孔(2)包括矩形孔(21)、第一异形孔(22)和第二异形孔(23),所述第一异形孔(22)和第二异形孔(23)关于垂直于矩形孔(21)的直径对称,所述矩形孔(21)分别与第一异形孔(22)和第二异形孔(23)连通;
所述第一异形孔(22)包括第一左倾斜槽(221)、第一左圆形孔(222)、第一左凸起通孔(223)、第一左外弧槽(224)组成,所述第一左倾斜槽(221)、第一左圆形孔(222)、第一左凸起通孔(223)、第一左外弧槽(224)连通,所述第一异形孔(22)还包括与垂直于矩形孔(21)的第一左外弧槽(224)直径的第一右外弧槽(225)、第一右凸起通孔(226)、第一右圆形孔(227)、第一右直边(228);
所述第二异形孔(23)包括第二左倾斜槽(231)、第二左圆形孔(232)、第二左凸起通孔(233)、第二左外弧槽(234)组成,所述第二左倾斜槽(231)、第二左圆形孔(232)、第二左凸起通孔(233)、第二左外弧槽(234)连通,所述第二异形孔(23)还包括与垂直于矩形孔(21)的第二左外弧槽(234)直径的第二右外弧槽(235)、第二右凸起通孔(236)、第二右圆形孔(237)、第二右直边(238);
所述铜排通孔(2)从上到下包括进料槽(24)和与进料槽(24)连通的出料槽(25),所述进料槽(24)截面不大于出料槽截面,不小于出料槽(25)截面的95%;所述进料槽(24)的中心与出料槽(25)中心重合。


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建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金方圆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