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6076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5
本申请提供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各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对获取到的第一就餐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就餐数据;从第二就餐数据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就餐数据,并将选择出的第二就餐数据对应的学生确定为疑似贫困生;针对每个疑似贫困生,根据获取的该疑似贫困生在设定月数内的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权重、和获取的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加权值,计算该疑似贫困生的用于表征贫困程度的贫困指数;将计算出的贫困指数不小于设定指数的贫困指数对应的学生评定为贫困生。本申请可提高贫困生的评定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问题,并做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伟大承诺。目前,通常是通过人工甄别贫困生的申请材料来完成贫困生的评定,这种评定方式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进而导致贫困生的评定准确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方法及装置。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各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其中,每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为该学生在设定月数内在学校食堂就餐产生的,且包括多条月就餐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对获取到的第一就餐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就餐数据,其中,每条第二餐数据包括对应的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和每餐平均消费额;从所述第二就餐数据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就餐数据,并将选择出的第二就餐数据对应的学生确定为疑似贫困生;针对每个疑似贫困生,根据获取的该疑似贫困生在所述设定月数内的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权重、和获取的所述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加权值,计算该疑似贫困生的用于表征贫困程度的贫困指数;将计算出的贫困指数不小于设定指数的贫困指数对应的学生评定为贫困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其中,每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为该学生在设定月数内在学校食堂就餐产生的,且包括多条月就餐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对获取到的第一就餐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就餐数据,其中,每条第二餐数据包括对应的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和每餐平均消费额;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就餐数据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就餐数据,并将选择出的第二就餐数据对应的学生确定为疑似贫困生;计算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疑似贫困生,根据获取的该疑似贫困生在所述设定月数内的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权重、和获取的所述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加权值,计算该疑似贫困生的用于表征贫困程度的贫困指数;评定模块,用于将计算出的贫困指数不小于设定指数的贫困指数对应的学生评定为贫困生。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先获取各个学生在设定月数内在学校食堂就餐产生的第一就餐数据;然后,按照预设规则,对获取到的第一就餐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就餐数据;并基于第二就餐数据进一步筛选出疑似贫困生;之后,针对每个疑似贫困生,根据获取的该疑似贫困生的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权重、和获取的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加权值,计算该疑似贫困生的用于表征贫困程度的贫困指数;最后,将计算出的贫困指数不小于设定阈值的贫困指定对应的学生评定为贫困生。这种评定方式可实现基于贴合贫困生的消费数据及相关评定指标数据来评定贫困生,相较于人工甄别贫困生的方式,提高了贫困生的评定准确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1、获取各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其中,每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为该学生在设定月数内在学校食堂就餐产生的,且包括多条月就餐数据。S12、按照预设规则,对获取到的第一就餐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就餐数据。其中,每条第二餐数据中包括有对应的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和每餐平均消费额。S13、从第二就餐数据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就餐数据,并将选择出的第二就餐数据对应的学生确定为疑似贫困生。S14、针对每个疑似贫困生,根据获取的该疑似贫困生的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权重、和获取的所述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加权值,计算该疑似贫困生的用于表征贫困程度的贫困指数。S15、将计算出的贫困指数不小于设定指数的贫困指数对应的学生评定为贫困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1~步骤S15可由电子设备来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服务器等,以下以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11中,各个学生可以包括指定学校的全部学生等;设定月数可以根据实际评定需求来设定,例如,设定月数可以按照学期或者学年来设置等。对于服务器而言,可以从学校的后勤系统(包括学生一卡通消费管理系统)的服务器获取这些学生在设定月数内在学校食堂就餐产生的第一就餐数据。针对每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可以包括多条月就餐数据,每一条月就餐数据可以进一步包括月就餐次数、月消费总额、月早餐消费总额、月午餐消费总额和月晚餐消费总额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在学校外就餐、点外卖等,这部分学生可能极少在学校食堂就餐或者从不在学校食堂就餐,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产生的月就餐次数往往较低。由于这部分学生是贫困生的概率较小,所以,为了提高评定贫困生的准确率,以及减轻分析数据的压力,服务器在获取到各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之后,需要对这些第一就餐数据进行处理,即,执行上述步骤S12。具体地,服务器执行的处理流程如下:从获取到的第一就餐数据中丢弃包括的月就餐次数未达到设定次数的月就餐数据;针对丢弃后的每条第一就餐数据(即,包括的月就餐数据中的月就餐次数已达到设定次数),根据该条第一就餐数据包括的各条月就餐数据中的月消费总额和月就餐数据的总条数,计算该条第一就餐数据对应的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根据所述各条月就餐数据中的月消费总额和月就餐次数,计算该学生的每餐平均消费额;将该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和每餐平均消费额确定为第二就餐数据。在此处理流程中,月就餐次数可根据实际经验值设定,例如,月就餐次数设定为21等。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各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其中,每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为该学生在设定月数内在学校食堂就餐产生的,且包括多条月就餐数据;/n按照预设规则,对获取的第一就餐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就餐数据,其中,每条第二餐数据包括对应的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和每餐平均消费额;/n从所述第二就餐数据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就餐数据,并将选择出的第二就餐数据对应的学生确定为疑似贫困生;/n针对每个疑似贫困生,根据获取的该疑似贫困生在所述设定月数内的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权重、和获取的所述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加权值,计算该疑似贫困生的用于表征贫困程度的贫困指数;/n将计算出的贫困指数不小于设定指数的贫困指数对应的学生评定为贫困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学生经济状况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其中,每个学生的第一就餐数据为该学生在设定月数内在学校食堂就餐产生的,且包括多条月就餐数据;
按照预设规则,对获取的第一就餐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就餐数据,其中,每条第二餐数据包括对应的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和每餐平均消费额;
从所述第二就餐数据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就餐数据,并将选择出的第二就餐数据对应的学生确定为疑似贫困生;
针对每个疑似贫困生,根据获取的该疑似贫困生在所述设定月数内的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权重、和获取的所述各条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加权值,计算该疑似贫困生的用于表征贫困程度的贫困指数;
将计算出的贫困指数不小于设定指数的贫困指数对应的学生评定为贫困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第二就餐数据:
从获取到的第一就餐数据中丢弃包括的月就餐次数未达到设定次数的月就餐数据;
针对丢弃后的每条第一就餐数据,根据该条第一就餐数据包括的各条月就餐数据中的月消费总额和月就餐数据的总条数,计算该条第一就餐数据对应的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
根据所述各条月就餐数据中的月消费总额和月就餐次数,计算该学生的每餐平均消费额;
将该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和每餐平均消费额确定为该学生的第二就餐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计算该条第一就餐数据对应的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
计算所述各条月就餐数据中的月消费总额的总和,得到第一总和;
将所述第一总和与所述总条数进行比值运算,得到该条第一就餐数据对应的学生的月度平均消费总额;
通过以下方式计算该学生的每餐平均消费额:
计算所述各条月就餐数据中的月就餐次数的总和,得到第二总和;
将所述第一总和与所述第二总和进行比值运算,得到该学生的每餐平均消费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就餐数据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就餐数据,具体包括:
利用K-Means算法,将所述第二就餐数据划分为K个聚类,其中,K为设定数值;
针对每个聚类,若该聚类对应的每餐平均消费额所对应的中心值不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该聚类的第二就餐数据为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就餐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计算该疑似贫困生的用于表征贫困程度的贫困指数:
将所有的评定指标数据对应的加权值的总和与所有的评定指标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