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GIS的土壤污染防治分区划定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GIS的土壤污染防治分区划定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有关部门对于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土壤环境质量保护也已经成为我国环境质量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生态环境部出台了一系列标准,针对场地环境调查、监测、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的流程和要求做出了详细说明;2016年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具体计划。“计划”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各省(区、市)要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第二十七条提出: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通过政策驱动,加快完善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第十一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GIS的土壤污染防治分区划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n步骤1,收集土壤污染防治区域的基础数据,构建基于生态敏感性、人居环境敏感性、土壤环境质量的空间分析评价框架;/n步骤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分级体系,根据选用的分析方法,对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区域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n步骤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根据选用的分析方法,对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区域进行人居环境敏感性评价分析;/n步骤4,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分级体系,根据选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GIS的土壤污染防治分区划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收集土壤污染防治区域的基础数据,构建基于生态敏感性、人居环境敏感性、土壤环境质量的空间分析评价框架;
步骤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分级体系,根据选用的分析方法,对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区域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
步骤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根据选用的分析方法,对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区域进行人居环境敏感性评价分析;
步骤4,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分级体系,根据选用的分析方法,对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区域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步骤5,利用步骤2得到的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结果、步骤3得到的人居环境敏感性评价分析结果、步骤4得到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析结果,确定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划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土壤污染防治分区划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土壤污染防治区域的基础数据包括高程、坡度、坡向、植物多样性、植物覆盖率、水体分布、水体缓冲分析、人口密度、人类活动活跃度、土地利用类型、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其他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土壤污染防治分区划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生态敏感性、人居环境敏感性、土壤环境质量的空间分析评价框架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壤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土壤污染防治分区划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评价分级体系包括一级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国柱,焦坤,李明民,徐吉平,史考,吴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