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航行器壳体冷凝器的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的设计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切片法的水下航行器壳体冷凝器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闭式循环热动力系统由于不向外做任何排放,隐蔽性好,不受背压影响,从而得到水下航行器研究者的青睐。由于该动力系统不向外做任何排放,做工后的乏汽需经冷凝装置冷却成为液态后才能维持循环的继续。因此,冷凝器是闭式循环热动力系统的重要组件。由于水下航行器特殊的运行环境,其结构尺寸及载荷强度均是重要的设计指标且受到严格限制。为了节省能量同时降低载荷,壳体冷凝器通常与水下航行器的外壳做成一体的,冷凝通道则是布置在外壳体内部的一排排平行通道,壳体外侧的海水被当作冷源。冷凝过程牵涉到相变二次流等问题,本身机理较为复杂。传统冷凝器设计方法参数修改性差,设计成本较高,且设计周期较长。如何针对水下航行器壳体冷凝器的特殊结构,设计出一套灵活、通用性强、可封装的设计方法,仅通过修改设计要求便可以得到各尺寸参数,尽可能地降低设计成本及时间,成了未来研究方向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航行器壳体冷凝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1:将冷凝管道划分成N个小的控制单元;/n步骤2:每个控制单元中工作介质的热物性通过当前温度及压强在NIST中进行查找;/n步骤3:依据步骤2在NIST中所得到的干度x为指标,判断当前控制体适用于single-phase计算模型还是two-phase计算模型,计算出流过该控制体后工质的压降⊿P及散热量⊿h;/n步骤4:更新流过当前控制体后,工质的温度T和压强P;/n步骤5:判断所有控制体是否全部计算结束,若已完成,则保存数据,结束计算;否则,转去步骤2继续计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航行器壳体冷凝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冷凝管道划分成N个小的控制单元;
步骤2:每个控制单元中工作介质的热物性通过当前温度及压强在NIST中进行查找;
步骤3:依据步骤2在NIST中所得到的干度x为指标,判断当前控制体适用于single-phase计算模型还是two-phase计算模型,计算出流过该控制体后工质的压降⊿P及散热量⊿h;
步骤4:更新流过当前控制体后,工质的温度T和压强P;
步骤5:判断所有控制体是否全部计算结束,若已完成,则保存数据,结束计算;否则,转去步骤2继续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壳体冷凝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控制单元要尽可能的小,即N尽可能的大。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壳体冷凝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第一个控制单元的入口条件等于初始条件,即Tinitial,in=T0,Pinitial,in=P0;同一个控制单元中的热物性参数保持恒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壳体冷凝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以干度x为指标判断控制体所处的冷凝位置,其中x=1时,表示该控制体中全部为气体,x=0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昭勇,陈佩雨,卢丞一,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