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光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热力无人值守站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5768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供热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热力无人值守站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包括:隔热防水外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隔热防水外壳的内腔;停电报警器,所述停电报警器安装在所述隔热防水外壳的内腔,所述停电报警器并联在所述供电模块上;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工作模块,所述工作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基于物联网的热力无人值守站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以保障站内环境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异常情况,并且能够及时的对异常进行处理,降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热力无人值守站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
,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热力无人值守站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集供热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向该区域的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和采暖用热。集中供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它具有节约燃料、减少城市污染等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采用集中供热。改革开放后,城市城镇化发展迅速,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也紧随其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动化程度,热力系统换热站多采用“无人值守”方式,无人值守站的数量也与日俱增。现实中站内突发异常的汽、水工质严重外泄时,会造成站内环境迅速的恶化,温度湿度急剧上升、停电、水淹、站的运行失去监控、设备损坏等,当维护人员赶到现场处理时,为时已晚,必然影响区域的供热,事关国计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热力无人值守站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xxxxxxxxx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热力无人值守站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隔热防水外壳(100);/n控制器(200),所述控制器(200)安装在所述隔热防水外壳(100)的内腔;/n供电模块(300),所述供电模块(300)安装在所述隔热防水外壳(100)的内腔,所述供电模块(300)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200)的输入端;/n停电报警器(400),所述停电报警器(400)安装在所述隔热防水外壳(100)的内腔,所述停电报警器(400)并联在所述供电模块(300)上;/n液位传感器(500),所述液位传感器(500)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200)的输入端;/n温湿度传感器(6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热力无人值守站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热防水外壳(100);
控制器(200),所述控制器(200)安装在所述隔热防水外壳(100)的内腔;
供电模块(300),所述供电模块(300)安装在所述隔热防水外壳(100)的内腔,所述供电模块(300)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200)的输入端;
停电报警器(400),所述停电报警器(400)安装在所述隔热防水外壳(100)的内腔,所述停电报警器(400)并联在所述供电模块(300)上;
液位传感器(500),所述液位传感器(500)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200)的输入端;
温湿度传感器(600),所述温湿度传感器(600)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200)的输入端;
通讯模块(700),所述通讯模块(700)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200)的输出端;
工作模块(800),所述工作模块(800)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200)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热力无人值守站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00)为物联网远程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热力无人值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茹江郝旭杜凯王海霞吴浩董波魏淑华许国栋李广岩马威张锐徐疆丁伟刘宝山成振宇李占华孙慧王伟王岩王广楠张荷李伟涛孟津华高岩刘志李辉戎华曹家畅吕寒冰许博洋吕伟光胡桂秋孙继学仇金丽
申请(专利权)人:李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