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司志春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营养输注盒的肠内营养灌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09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带有营养输注盒的肠内营养灌注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将需要灌注的药物或者食物一次性加入到营养输注盒体的内腔中,通过连通管将注射器与营养输注盒体连通,通过控制调节螺杆能够在调节套筒的内腔向下滑动,推动注射器中的药物或者食物进行灌注,当注射器中的药物或者食物灌注完成以后,打开阀门,控制驱动马达的反转,使营养输注盒体中的药物或者食物能够被吸取到注射器的内腔,避免每次灌注都需要取下再吸取的繁琐性,且每次推送的速度相同,减少因为推注速度的变化而造成患者胃部不适的现象,同时操作可以由陪同的家属进行控制,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营养输注盒的肠内营养灌注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带有营养输注盒的肠内营养灌注器。
技术介绍
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份和食物。胃管一般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根据材质,聚氨酯、硅胶胃管应一月一换。粗细长短均有不同规格,胃管分别是口胃管和鼻胃管。其中,口胃管长约45Cm,是经口插入35~40cm即可。鼻饲管长约105cm,需经鼻孔插入55Cm左右,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鼻胃管容易脱出,应粘贴牢固,防止反复插管和误吸,由管路、胃管注食口接头、胃管夹、十字结堵帽组成。食管内留置鼻胃管,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会导致食道末端括约肌关闭不严,气道不畅剧烈咳嗽等压力性刺激容易导致食管返流等并发症,也可以通过胃管抽取胃液。胃管的注食口接头一般有两个,最上面的堵帽打开只能用小注射器手动加压推杆和活塞打一些水一样的流质食物,下面能用助推器和100ml大注射器打一些稠一些的肉菜沫或用机械粉碎成膏状或糊状的面条等,可增加膳食纤维,有利于排便,促进消化和营养供给,但不能一次喂食过多过快,会导致胃排空不畅发生食管返流。在肠胃科的医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注射器进行食物或者药物的灌注,现有的灌注器每次通过灌注器进行灌注后,需要取下在吸取后,再灌注,较为的繁琐,且每次灌注需要医务人员缓慢的推入,而由于每次灌注的速度不同,容易引起患者胃部的不舒适现象,且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带有营养输注盒的肠内营养灌注器,以解决上述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营养输注盒的肠内营养灌注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营养输注盒的肠内营养灌注器,包括营养输注盒体,所述营养输注盒体的侧壁粘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腔竖向插接有注射器,所述营养输注盒体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的顶部中间粘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密封端盖的顶部靠近注射器的一侧粘接有驱动马达,所述固定套筒的内腔安装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输出轴端套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马达的顶板的顶部竖向安装有调节套筒,且调节套筒的底端贯穿驱动马达的顶板,所述调节套筒的外壁套接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调节套筒的内腔竖向插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焊接有抵触压板,且抵触压板的底部与注射器的推杆顶板接触,所述抵触压板的侧壁对称焊接有两组U型卡齿,且U型卡齿卡接在注射器推杆顶板的侧壁,所述营养输注盒体的底部和注射器的侧壁底端安装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中部安装有阀门,所述营养输注盒体的侧壁开设有观察窗口,所述营养输注盒体的侧壁上下对称粘接有L型挂架和固定架,且L型挂架和固定架与支撑架的位置相对设置。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和固定架均为顶部为弧板的Y型支架,且支撑架与注射器支架为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营养输注盒体与密封端盖之间以及固定套筒与驱动马达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营养输注盒体与密封端盖的连接处安装有橡胶密封垫。优选的,所述驱动齿轮的顶板开设有与调节套筒相配合的限位插孔,且限位插孔与调节套筒的连接处安装有耐磨轴承。优选的,所述调节套筒的内腔侧壁设置有与调节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且调节螺杆的长度大于驱动齿轮顶板到支撑架顶部的距离。优选的,所述观察窗口的内腔安装有弧形的透明玻璃板,且玻璃板上均匀设置有刻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将需要灌注的药物或者食物一次性加入到营养输注盒体的内腔中,通过连通管将注射器与营养输注盒体连通,需要灌注药物或者食物时,关闭阀门,通过控制驱动马达的转动带动驱动齿轮的转动,经过一系列传动,使调节螺杆能够在调节套筒的内腔向下滑动,推动注射器中的药物或者食物进行灌注,当注射器中的药物或者食物灌注完成以后,打开阀门,控制驱动马达的反转,使营养输注盒体中的药物或者食物能够被吸取到注射器的内腔,避免每次灌注都需要取下再吸取的繁琐性,且灌注的推送通过螺纹的相互作用进行的,每次推送的速度相同,减少因为推注速度的变化而造成患者胃部不适的现象,同时操作可以由陪同的家属进行控制,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A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B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后视轴测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营养输注盒体,2-支撑架,3-注射器,4-密封端盖,5-固定套筒,6-驱动马达,7-L型支架,8-驱动齿轮,9-调节套筒,10-传动齿轮,11-调节螺杆,12-抵触压板,13-U型卡齿,14-连通管,15-阀门,16-观察窗口,17-L型挂架,18-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营养输注盒的肠内营养灌注器,包括营养输注盒体1,营养输注盒体1的侧壁粘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内腔竖向插接有注射器3,支撑架2和固定架18均为顶部为弧板的Y型支架,且支撑架2与注射器3支架为过盈配合,使注射器3能够卡紧在支撑架2的内腔中;营养输注盒体1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端盖4,密封端盖4的顶部中间粘接有固定套筒5,密封端盖4的顶部靠近注射器3的一侧粘接有驱动马达6,营养输注盒体1与密封端盖4之间以及固定套筒5与驱动马达6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方便营养输注盒体1与密封端盖4之间以及固定套筒5与驱动马达6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且营养输注盒体1与密封端盖4的连接处安装有橡胶密封垫,保证1与4连接处的密封性;固定套筒5的内腔安装有L型支架7,L型支架7的输出轴端套接有驱动齿轮8,驱动马达6的顶板的顶部竖向安装有调节套筒9,且调节套筒9的底端贯穿驱动马达6的顶板,驱动齿轮8的顶板开设有与调节套筒9相配合的限位插孔,且限位插孔与调节套筒9的连接处安装有耐磨轴承,减少调节套筒9的转动磨损;调节套筒9的外壁套接有传动齿轮10,且传动齿轮10与驱动齿轮8之间相互啮合,调节套筒9的内腔竖向插接有调节螺杆11,调节套筒9的内腔侧壁设置有与调节螺杆11相配合的内螺纹,且调节螺杆11的长度大于驱动齿轮8顶板到支撑架2顶部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营养输注盒的肠内营养灌注器,包括营养输注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输注盒体(1)的侧壁粘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内腔竖向插接有注射器(3),所述营养输注盒体(1)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端盖(4),所述密封端盖(4)的顶部中间粘接有固定套筒(5),所述密封端盖(4)的顶部靠近注射器(3)的一侧粘接有驱动马达(6),所述固定套筒(5)的内腔安装有L型支架(7),所述L型支架(7)的输出轴端套接有驱动齿轮(8),所述驱动马达(6)的顶板的顶部竖向安装有调节套筒(9),且调节套筒(9)的底端贯穿驱动马达(6)的顶板,所述调节套筒(9)的外壁套接有传动齿轮(10),且传动齿轮(10)与驱动齿轮(8)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调节套筒(9)的内腔竖向插接有调节螺杆(11),所述调节螺杆(11)的底端焊接有抵触压板(12),且抵触压板(12)的底部与注射器(3)的推杆顶板接触,所述抵触压板(12)的侧壁对称焊接有两组U型卡齿(13),且U型卡齿(13)卡接在注射器(3)推杆顶板的侧壁,所述营养输注盒体(1)的底部和注射器(3)的侧壁底端安装有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的中部安装有阀门(15),所述营养输注盒体(1)的侧壁开设有观察窗口(16),所述营养输注盒体(1)的侧壁上下对称粘接有L型挂架(17)和固定架(18),且L型挂架(17)和固定架(18)与支撑架(2)的位置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营养输注盒的肠内营养灌注器,包括营养输注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输注盒体(1)的侧壁粘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内腔竖向插接有注射器(3),所述营养输注盒体(1)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端盖(4),所述密封端盖(4)的顶部中间粘接有固定套筒(5),所述密封端盖(4)的顶部靠近注射器(3)的一侧粘接有驱动马达(6),所述固定套筒(5)的内腔安装有L型支架(7),所述L型支架(7)的输出轴端套接有驱动齿轮(8),所述驱动马达(6)的顶板的顶部竖向安装有调节套筒(9),且调节套筒(9)的底端贯穿驱动马达(6)的顶板,所述调节套筒(9)的外壁套接有传动齿轮(10),且传动齿轮(10)与驱动齿轮(8)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调节套筒(9)的内腔竖向插接有调节螺杆(11),所述调节螺杆(11)的底端焊接有抵触压板(12),且抵触压板(12)的底部与注射器(3)的推杆顶板接触,所述抵触压板(12)的侧壁对称焊接有两组U型卡齿(13),且U型卡齿(13)卡接在注射器(3)推杆顶板的侧壁,所述营养输注盒体(1)的底部和注射器(3)的侧壁底端安装有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的中部安装有阀门(15),所述营养输注盒体(1)的侧壁开设有观察窗口(16),所述营养输注盒体(1)的侧壁上下对称粘接有L型挂架(17)和固定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志春孙燕
申请(专利权)人:司志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