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474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包括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和web客户端。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包括内筒、垃圾检测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内储物桶、满载检测模块、第一舵机、塑料板、第二舵机、显示器、上桶、桶盖、垃圾投放口、下桶。树莓派通过图像处理模块接收垃圾图片,再通过Easy‑DL平台上生成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垃圾分类装置工作。服务器将垃圾分类结果、垃圾桶容量等信息进行存储,利用服务器和web客户端的数据无线传输,Web客户端实时显示垃圾分类结果等信息。本分类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景区垃圾堆积,得不到有效分类的问题,提高了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和工作人员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尤其是一种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政府对垃圾分类处理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景区,每年景区垃圾因为无法得到有效分类及处理,导致景区环境被破坏。以往针对景区游客随手扔垃圾、景区垃圾桶旁垃圾堆积、景区各类垃圾堆积的现状,景区管理员不得不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对垃圾进行处理,极大地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垃圾的利用率。当前市场上大部分存放垃圾装置没有自动分类的功能,而一些具有分类功能的垃圾分类装置体积较大,不适合放置在游客经过的景点内,最终导致游客扔的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景区垃圾分类过程中垃圾分类效率低,垃圾各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对景区垃圾智能识别并分类,对景区垃圾进行有效回收的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包括景区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和web客户端。景区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包括上桶和下桶,上桶上侧放有桶盖,桶盖上表面放置有显示屏、垃圾检测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垃圾投放口。垃圾通过垃圾投放口投入后进入上桶内部的内筒中,由上桶内部的第二舵机和塑料板承载。上桶内部的垃圾检测模块检测到垃圾投入后,树莓派读取图像处理模块捕获的垃圾图像,利用在Easy-DL平台上生成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判断垃圾类别。树莓派根据得到的垃圾类别结果控制上桶内部的第一舵机旋转,第一舵机带动内筒和第二舵机旋转到下桶内部的内储物桶上方,上桶内部的树莓派控制第二舵机旋转,垃圾掉入下桶内部的内储物桶中。桶盖上表面的显示屏显示垃圾分类结果。满载检测装置固定在下桶内部的内储物桶的上方。桶盖上表面的显示屏显示垃圾桶容量信息。树莓派将垃圾分类结果,垃圾容量等信息存储至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服务器和web客户端的数据无线传输。Web客户端实时显示分类结果等信息。上述的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所述的上桶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与之匹配的所述桶盖,所述桶盖上有所述的垃圾投放口、所述的垃圾检测模块和所述的图像处理模块和所述的显示屏。上述的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所述的垃圾检测模块,利用超声波测距原理,判定所述的内筒内是否有垃圾投入。上述的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所述的图像识别模块,用于捕获所述的内筒内的垃圾图片。上述的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所述的第一舵机、第二舵机的表面由舵盘和外壳组成,所述的第一舵机的舵盘固定在所述的内筒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二舵机的外壳固定在所述的内筒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二舵机的舵盘固定在所述的塑料板表面。根据垃圾分类结果控制第一舵机旋转舵盘带动内筒、第二舵机、塑料板至内储物桶的上方。所述的第二舵机的舵盘旋转带动塑料板旋转,垃圾失去塑料板的承载,掉入内储物桶中。上述的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所述的内储物桶个数为4个,分为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四个内储物垃圾桶为圆柱体,紧紧贴靠在一起,并紧贴在所述的下桶的内表面。用于存放各个类别的垃圾。上述的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所述的满载检测模块,利用超声波测距原理,检测所述的内储物桶存储的垃圾距离内储物桶上表面的距离,用于判定内储物桶内垃圾是否满载。上述的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所述的显示屏,用于显示最终的垃圾分类结果以及四个内储物桶的垃圾满载信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通过垃圾检测模块判定有景区垃圾投入,利用图像处理模块和树莓派对景区垃圾进行识别分类,树莓派根据分类结果控制第一舵机、内筒、第二舵机、塑料板的运动,使得四种不同类别的垃圾分别掉入四个内储物桶中,有效地对景区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垃圾的利用率。因为其体积小,所以适合放置在景区中的各个景点内。通过满载检测模块检测内储物桶内垃圾是否满载,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具体满载信息,提示游客是否允许往分类装置内扔垃圾,有效地解决景区垃圾桶旁垃圾堆积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下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舵机、内筒及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示意图。图中:1-内筒,2-垃圾检测模块,3-图像处理模块,4-内储物桶,5-满载检测模块,6-第一舵机,71-塑料板,72-第二舵机,8-显示器,91-上桶,92-桶盖,921-垃圾投放口,93-下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6: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包括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和web客户端,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包括用于盛放待分类垃圾的无盖无底的内筒1、用于检测垃圾已投入内筒1的垃圾检测模块2、用于对垃圾进行图片捕获的图像处理模块3、多个用于盛放分类后垃圾的内储物桶4、用于检测各个内储物桶4是否满载的满载检测模块5、用于将分类后垃圾运送至相应内储物桶4的第一舵机6、控制垃圾掉落至相应内储物桶4的旋转机构7、控制器以及供电电源、用于显示垃圾分类结果以及各个内储物桶4垃圾容量的显示器8、整个垃圾桶的外桶。所述外桶包括上桶91,桶盖92,下桶93,所述桶盖92上设有垃圾投放口921;所述供电电源及所述控制器存放在上桶91中。所述内筒1,内储物桶4,满载检测模块5和旋转机构7置于下桶93的内腔;垃圾检测模块2,图像处理模块3及所述显示器8置于桶盖92上;所述垃圾检测模块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图像处理模块3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舵机6和旋转机构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满载检测模块5的信号输出端、图像处理模块3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器8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旋转机构置于所述内筒1的底部;所述第一舵机6的输出轴与所述内筒1相连;所述垃圾检测装置2的输电端、所述图象处理模块3的输电端、所述满载检测模块5的输电端、所述显示器8的输电端以及所述控制器的输电端与供应电源的供电端相连。所述图像处理模块3对准所述垃圾投放口921,用于识别从垃圾投放口投入的垃圾类别。每个所述内储物桶4对应一个垃圾类别,共有4个内储物桶,分别是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均为圆柱体垃圾桶,并且每个内储物桶顶部均设有垃圾入口。所述垃圾检测模块2为超声波模块,用于检测投入垃圾的行为,若检测到有垃圾投入,图像识别装置3将开始工作进行垃圾类型识别。所述满载检测模块5为超声波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内储物桶4内的垃圾容量,一共有4个,分别位于内储物桶4的上内侧壁。所述第一舵机6置于所述上桶91内,舵机输出轴穿过上桶91中央的孔与内筒1连接,使内筒1可以绕舵机轴旋转,所述舵机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负责将垃圾识别完后的内筒1旋转至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包括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和web客户端;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包括上桶和下桶,上桶上侧放有桶盖,桶盖上表面放置有显示屏、垃圾检测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垃圾投放口;垃圾通过垃圾投放口投入后进入上桶内部的内筒中,由上桶内部的第二舵机和塑料板承载;上桶内部的垃圾检测模块检测到垃圾投入后,树莓派读取图像处理模块捕获的垃圾图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判断垃圾类别,控制上桶内部的第一舵机旋转,第一舵机带动内筒和第二舵机旋转到下桶内部的内储物桶上方,上桶内部的树莓派控制第二舵机旋转,垃圾掉入下桶内部的内储物桶中;桶盖上表面的显示屏显示垃圾分类结果;满载检测模块固定在下桶内部的内储物桶的上方;桶盖上表面的显示屏显示垃圾满载信息;树莓派将垃圾分类结果,垃圾容量等信息存储至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服务器和web客户端的数据无线传输,Web客户端实时显示分类结果等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包括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和web客户端;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包括上桶和下桶,上桶上侧放有桶盖,桶盖上表面放置有显示屏、垃圾检测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垃圾投放口;垃圾通过垃圾投放口投入后进入上桶内部的内筒中,由上桶内部的第二舵机和塑料板承载;上桶内部的垃圾检测模块检测到垃圾投入后,树莓派读取图像处理模块捕获的垃圾图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判断垃圾类别,控制上桶内部的第一舵机旋转,第一舵机带动内筒和第二舵机旋转到下桶内部的内储物桶上方,上桶内部的树莓派控制第二舵机旋转,垃圾掉入下桶内部的内储物桶中;桶盖上表面的显示屏显示垃圾分类结果;满载检测模块固定在下桶内部的内储物桶的上方;桶盖上表面的显示屏显示垃圾满载信息;树莓派将垃圾分类结果,垃圾容量等信息存储至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服务器和web客户端的数据无线传输,Web客户端实时显示分类结果等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舵机、第二舵机的表面由舵盘和外壳组成,所述的第一舵机的舵盘固定在所述的内筒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二舵机的外壳固定在所述的内筒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二舵机的舵盘固定在所述的塑料板表面。


3.上桶内部的垃圾检测模块检测到垃圾投入后,树莓派读取图像处理模块捕获的垃圾图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判断垃圾类别,根据垃圾分类结果控制第一舵机旋转舵盘带动内筒、第二舵机、塑料板至内储物桶的上方;所述的第二舵机的舵盘旋转带动塑料板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联唐琳杰张双千肖澳戴聪玲谢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