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内镜下纤维环缝合器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柱内镜下纤维环缝合器。
技术介绍
椎间盘髓核摘除是一种治疗椎间盘突出常见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需损伤或者切开纤维环,会导致纤维环完整性破坏,加快椎间盘退变,生物力学功能下降。纤维环缝合修补可显著改善腰腿痛临床症状,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再手术率、降低再手术患者的医疗费用。脊柱大通道内镜技术近年来应用于椎间盘髓核的摘除,此技术通过椎板间开窗,可清晰显露神经根、突出的椎间盘,充分减压椎管。脊柱大通道内镜较大,同时通过椎板开窗的方式可为纤维环的缝合提供操作空间,减少神经根的过度牵拉。目前缝合纤维环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开窗椎板开窗周围软组织进行广泛剥离,可影响脊柱稳定性,增加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可能。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纤维环缝合器末端是T型锚栓结构,T型锚栓的尾部连接有尾线,缝合时将T型锚栓顶推进纤维环内,T型锚栓用于卡在纤维环中将尾线固定在适当位置。但是T型结构的锚栓可能存在缝合失败,T型结构滑出风险。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纤维环缝合器存在的缺陷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内镜下纤维环缝合器,包括手柄(1)、穿刺针(2)以及锚栓(3),穿刺针(2)的一端为针头端,穿刺针(2)的另一端与手柄(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手柄(1)上的驱动机构(5),手柄(1)和穿刺针(2)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手柄(1)和穿刺针(2)的通道(4),所述锚栓(3)移动设置于所述通道(4)内,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用于顶推锚栓(3)的尾部的顶推件(51)以及用于驱动顶推件(51)的驱动件(52),所述锚栓(3)包括锚栓主体(31)和固定结构(32),固定结构(32)包括固定端和悬伸端,固定端固定设置在锚栓主体(31)上,悬伸端位于固定端的斜后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内镜下纤维环缝合器,包括手柄(1)、穿刺针(2)以及锚栓(3),穿刺针(2)的一端为针头端,穿刺针(2)的另一端与手柄(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手柄(1)上的驱动机构(5),手柄(1)和穿刺针(2)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手柄(1)和穿刺针(2)的通道(4),所述锚栓(3)移动设置于所述通道(4)内,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用于顶推锚栓(3)的尾部的顶推件(51)以及用于驱动顶推件(51)的驱动件(52),所述锚栓(3)包括锚栓主体(31)和固定结构(32),固定结构(32)包括固定端和悬伸端,固定端固定设置在锚栓主体(31)上,悬伸端位于固定端的斜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下纤维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51)导向移动设置于所述通道(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下纤维环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相对的两侧槽壁上设置转轴(11),所述驱动件(52)为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11)上的滑轮,滑轮的转动平面与顶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朋,王红建,黄鹏博,王茂华,
申请(专利权)人:吴志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