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工装及汽车前大梁、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441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定位工装及汽车前大梁、汽车,该定位工装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的定位组件,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与支撑基座之间的滑轨滑块适配副,以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带动安装底座相对于支撑基座沿第一方向直线位移;定位组件的安装侧具有至少两个定位销和至少三个限位块;定位销沿第一方向设置,用于与待焊零件的定位孔适配;限位块具有与第一方向垂直的限位面,用于与待焊零件的定位面适配,以构建待焊零件的预定位;其中,定位组件的本体具有多个内凹避让空间,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投影面内,内凹避让空间与待焊零件的焊接部位相互错开。本方案通过工装结构优化可有效提高待焊零件在焊接工位的位置精度,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位工装及汽车前大梁、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工艺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定位工装及汽车前大梁、汽车。
技术介绍
从结构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前大梁是汽车白车身车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端的安装螺母板用于安装汽车前防撞钢梁。因此,该汽车前防撞钢梁安装螺母板的位置度要求特别高,且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也需要保证。基于此,对汽车前防撞钢梁安装板的焊接夹具的定位结构就有很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在夹具设计时大多采用双导杆气缸带动定位,实现对零件进行定位。然而,受其自身配合结构的限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定位松动的现象,导致待焊零件的位置度无法保证,进而在整车装配过程出现质量问题。另外,在其他质量要求相对较高的其他汽车零部件的焊接工序,上述问题也有存在。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现有的定位工装进行结构优化,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位工装及汽车前大梁、汽车,通过工装结构优化可有效提高待焊零件在焊接工位的位置精度,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技术保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定位工装,包括支撑基座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上的安装底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的定位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支撑基座之间的滑轨滑块适配副,以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安装底座相对于所述支撑基座沿第一方向直线位移;所述定位组件的安装侧具有至少两个定位销和至少三个限位块;所述定位销沿第一方向设置,用于与待焊零件的定位孔适配;所述限位块具有与第一方向垂直的限位面,用于与待焊零件的定位面适配,以构建所述待焊零件的预定位;其中,所述定位组件的本体具有多个内凹避让空间,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投影面内,所述内凹避让空间与待焊零件的焊接部位相互错开。优选地,还包括感应部件和控制部件,其中,所述感应部件设置在所述定位组件上,以采集待焊零件的预定位信号;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感应部件采集的预定位信号,输出动作指令至所述驱动部件,以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带动待焊零件沿第一方向直线位移至焊接工位。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三个磁性件,与至少三个限位块一一对应配置,所述磁性件嵌装在所述限位块中,以形成作用于待焊零件磁吸力。优选地,所述滑轨滑块适配副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底座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且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定位组件位于所述驱动部件旁侧的所述安装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优选地,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适配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上,以形成所述安装底座相对于所述支撑基座沿第一方向直线位移的限位。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安装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以分别调节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基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表面;第一销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础连接件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表面,且所述第一销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第二基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基础连接件的本体在第三方向上延伸后,在第二方向上向所述安装底座的一侧延伸,以在其与所述第一销座之间形成第一内凹避让空间;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基础连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表面;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本体在第二方向上向所述安装底座的另一侧延伸后,在第三方向上向远离所述安装底座的方向延伸,以在其与所述第二基础连接件的自由端之间形成第二内凹避让空间;第二销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销座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销;感应器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基础连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以在其与所述第二销座形成第三内凹避让空间;其中,第一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基础连接件的自由端,第二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销座近所述安装底座的一端,第三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在第三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基础连接件上;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基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三垫片,以调节所述第一基础连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销座与所述第一基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四垫片,以调节所述第一销座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基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五垫片,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六垫片,以调节所述第二连接件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销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七垫片,以调节所述第二销座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基础连接件的自由端之间设置有第八垫片,以调节所述第一定位块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前大梁,包括前大梁和固定在所述前大梁前侧的前防撞钢梁安装板;所述前防撞钢梁安装板与所述前大梁的焊接采用如前所述的定位工装进行定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位于车身前侧的如前所述的汽车前大梁。针对现有技术,本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在安装底座与支撑基座之前配置滑轨滑块适配副,以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带动安装底座相对于支撑基座沿第一方向直线位移;相比于传统采用双导杆带动定位的结构形式,滑轨滑块适配副具有更佳的传动精度以及耐用稳定性,可有效规避长时间使用出现定位松动的现象。同时,本方案的定位组件安装侧具有至少两个定位销和至少三个限位块,以构建可靠的待焊零件预定位;并且定位组件的本体具有与待焊零件的焊接部位相互错开的内凹避让空间,由此,可根据待焊零件自身结构特征确定相应的避让空间,在有效提高待焊零件定位精度的基础上,能够避开焊接通道,具有较好的可适应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提供限位面的限位块中嵌装有磁性件,可形成作用于待焊零件磁吸力;待焊零件的定位孔套装在相应定位销上后,在磁性件所构建的磁吸力的作用下,确保待焊零件在第一方向上精确组装到位。在组装过程中,磁性件的配置能够辅助快速获得定位可靠性,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滑轨滑块适配副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安装底座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与支撑基座之间,在滑动位移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平衡均载,且不易松动,可进一步提高传动精度以及耐用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方案中,工装各构成之间配置有调节垫片,能够从三个不同维度上实现定位关系的调节;可根据使用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微调,也可根据不同产品类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定位工装的可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定位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定位工装的另一角度装配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角度下的待焊零件的定位关系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角度下的待焊零件的定位关系示意图;图5为第二基础连接件的示意图。图中:前防撞钢梁安装板10、第一定位孔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工装,包括支撑基座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上的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滑轨滑块适配副,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支撑基座之间,以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安装底座相对于所述支撑基座沿第一方向直线位移;/n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定位组件的安装侧具有至少两个定位销和至少三个限位块;所述定位销沿第一方向设置,用于与待焊零件的定位孔适配;所述限位块具有与第一方向垂直的限位面,用于与待焊零件的定位面适配,以构建所述待焊零件的预定位;/n其中,所述定位组件的本体具有多个内凹避让空间,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投影面内,所述内凹避让空间与待焊零件的焊接部位相互错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工装,包括支撑基座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上的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轨滑块适配副,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支撑基座之间,以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安装底座相对于所述支撑基座沿第一方向直线位移;
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定位组件的安装侧具有至少两个定位销和至少三个限位块;所述定位销沿第一方向设置,用于与待焊零件的定位孔适配;所述限位块具有与第一方向垂直的限位面,用于与待焊零件的定位面适配,以构建所述待焊零件的预定位;
其中,所述定位组件的本体具有多个内凹避让空间,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投影面内,所述内凹避让空间与待焊零件的焊接部位相互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感应部件,设置在所述定位组件上,以采集待焊零件的预定位信号;
控制部件,根据所述感应部件采集的预定位信号,输出动作指令至所述驱动部件,以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带动待焊零件沿第一方向直线位移至焊接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三个磁性件,与至少三个限位块一一对应配置,所述磁性件嵌装在所述限位块中,以形成作用于待焊零件磁吸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滑块适配副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底座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且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定位组件位于所述驱动部件旁侧的所述安装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适配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上,以形成所述安装底座相对于所述支撑基座沿第一方向直线位移的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安装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以分别调节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第一基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表面;
第一销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陆兆轰周华谢蔚张亚坤黄长亮吴伟深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