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菌快速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4148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野生菌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野生菌快速脱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散气口、进料口、第一出料口、排水口,所述散气口位于外壳外部的顶部,所述进料口位于外壳外部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外壳外部的顶部,所述排水口位于外壳外部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第二电机、振动盒、凸轮、弹簧、出水孔,而振动盒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出料口,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与凸轮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电机转动带动凸轮转动,经过凸轮与弹簧相互配合使振动盒上下振动,然后使附着在野生菌表面的水通过振动快速从出水孔流出,使野生菌脱水,与人工晾晒相比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流程也减少了细菌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生菌快速脱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野生菌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野生菌快速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营养价值与质量水平越来越重视,野生菌不但肉质鲜美,而且也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所以人们对野生菌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升高,对于产品的质量与野生菌的处理息息相关,随着野生菌的产量扩大,野生菌处理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升高,对于野生菌清洗后脱水烘干的问题一直是野生菌处理的重点。现今野生菌脱水烘干的技术存在着脱水用时长,脱水不干净,烘干不彻底等一系列影响野生菌品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菌快速脱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野生菌脱水不干净,烘干不彻底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生菌快速脱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散气口、进料口、第一出料口、排水口,所述散气口位于外壳外部的顶部,所述进料口位于外壳外部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外壳外部的顶部,所述排水口位于外壳外部的一侧,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风机、底板、支撑座、振动盒,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生菌快速脱水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部设置有散气口(16)、进料口(14)、第一出料口(17)、排水口(10),所述散气口(16)位于外壳(1)外部的顶部,所述进料口(14)位于外壳(1)外部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料口(17)位于外壳(1)外部的顶部,所述排水口(10)位于外壳(1)外部的一侧,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6)、风机(8)、底板(5)、支撑座(23)、振动盒(13),所述第一电机(6)位于外壳(1)内部的底部,所述风机(8)位于外壳(1)内部的底部,所述底板(5)位于外壳(1)内部的中部,所述振动盒(13)位于外壳内部的顶部,所述支撑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菌快速脱水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部设置有散气口(16)、进料口(14)、第一出料口(17)、排水口(10),所述散气口(16)位于外壳(1)外部的顶部,所述进料口(14)位于外壳(1)外部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料口(17)位于外壳(1)外部的顶部,所述排水口(10)位于外壳(1)外部的一侧,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6)、风机(8)、底板(5)、支撑座(23)、振动盒(13),所述第一电机(6)位于外壳(1)内部的底部,所述风机(8)位于外壳(1)内部的底部,所述底板(5)位于外壳(1)内部的中部,所述振动盒(13)位于外壳内部的顶部,所述支撑座(23)位于振动盒(13)的下方,所述支撑座(23)的上方安装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一侧与支撑座(2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的另一侧与振动盒(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23)的上方还安装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的驱动端连接有凸轮(12),所述凸轮(12)位于振动盒(1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菌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盒(1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18),所述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昌杨慧顾昌华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