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纳米级配位聚合物在核磁成像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14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级配位聚合物在核磁成像中的应用,所述纳米级配位聚合物为Hemin@Gd‑NCPs,所述Hemin@Gd‑NCPs可作为造影剂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本发明专利技术Hemin@Gd‑NCPs与上市的钆基核磁成像剂Magnevist相比,其横向和纵向弛豫率的变化及其在小鼠体内增强核磁成像效果的能力更强。Hemin@Gd‑NCPs可以有效地蓄积在肿瘤部位并实现了比目前的商业化核磁成像剂Magnevist更好的成像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级配位聚合物在核磁成像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影像学诊断造影剂,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分子化学自组装的纳米级配位聚合物在肿瘤核磁共振成像中的运用。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现象最早在1946年被发现,其原理是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具有磁矩的原子核产生围绕外磁场的运动。如果在外磁场的垂直方向上加上一个射频脉冲,原子核将吸收该射频能量,实现从低能级到高能级的跃迁。撤掉射频脉冲后,原子核从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的现象称为弛豫。核磁共振成像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一种技术。由于人体内水的含量最大,且氢质子拥有最大的自旋比,因此氢核的核磁共振信号强,常用于人体成像。由于人体内各部位含水量不同,使得各部位的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向弛豫时间T2都有所不同,通过计算机将不同的信号转化为图像即可实现对不同组织和部位的辨识。此外,病变的组织或者器官与正常相比,弛豫时间会发生变化,因而核磁共振成像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能。核磁共振成像因其较高的时空分辨率,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度和无创的电离辐射而适用于癌症检测。但仍然存在着辨识的灵敏度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因此研究者期待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级配位聚合物在核磁成像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配位聚合物为Hemin@Gd-NCPs,所述Hemin@Gd-NCPs可作为造影剂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级配位聚合物在核磁成像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配位聚合物为Hemin@Gd-NCPs,所述Hemin@Gd-NCPs可作为造影剂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纳米级配位聚合物在核磁成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一桥吴锦慧袁阿虎姚丹黄竹胜汪钰翔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