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409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包括底座、置于底座上端两侧的升降结构、置于升降结构顶端之间的横板、置于升降结构之间且与升降结构滑动连接的支撑板、置于升降结构之间且置于支撑板下方的连接板,横板上设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输出端穿过横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靠近连接板的一面设有齿条结构,连接板上对称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与齿条结构啮合的齿轮结构,齿轮结构与连接板转动连接,齿轮结构上设有把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根据患者的需要加强或者减弱训练的强度,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训练,使得患者能更快的恢复,同时也提高该装置的使用范围,避免装置的闲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
,特别涉及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部,由一间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每个腔室又分为位于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两部分,心房收集入心血液,心室射血出心,心室的进口和出口都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水平不同,对血流量的需要也不同,心血管活动能在机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解下,改变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协调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血流分配,以满足各器官组织对血流量的需要。在进行心血管术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便让患者快速进行恢复,但现在一般的训练装置不能根据患者的需要加强训练的强度,从而造成现有的装置的局限性,装置闲置以及实用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解决了但现在一般的训练装置不能根据患者的需要加强训练的强度,从而造成现有的装置的局限性,装置闲置以及实用性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该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包括底座、置于所述底座上端两侧的升降结构、置于所述升降结构顶端之间的横板、置于所述升降结构之间且与所述升降结构滑动连接的支撑板、置于所述升降结构之间且置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连接板,所述横板上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输出端穿过所述横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面设有齿条结构,所述连接板上对称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齿条结构啮合的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结构上设有把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套筒、一端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的套杆,所述套筒与所述套杆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套杆与所述套筒通过定位杆穿过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实现升降,所述套筒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连接板均置于所述套杆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直线电机、置于所述直线电机输出端的连接轴,所述直线电机置于所述横板上,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直线电机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齿条结构包括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的滑板、置于所述滑板两侧向下设置的限位块以及置于所述滑板靠近所述齿轮结构一面的齿轮条。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齿轮结构包括转轴以及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结构啮合,所述转轴两端与所述连接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把手穿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把手与所述转轴垂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根据患者的需要加强或者减弱训练的强度,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训练,使得患者能更快的恢复,同时也提高该装置的使用范围,避免装置的闲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齿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齿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升降结构、3.横板、4.支撑板、5.连接板、6.驱动结构、7.齿条结构、8.齿轮结构、9.把手、21.套筒、22.套杆、61.直线电机、62.连接轴、71.滑板、72.限位块、73.齿轮条、81.转轴、82.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实施例一:图1-图3示出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该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包括底座1、置于所述底座1上端两侧的升降结构2、置于所述升降结构2顶端之间的横板3、置于所述升降结构2之间且与所述升降结构2滑动连接的支撑板4、置于所述升降结构2之间且置于所述支撑板4下方的连接板5,所述横板3上设有驱动结构6,所述驱动结构6输出端穿过所述横板3与所述支撑板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靠近所述连接板5的一面设有齿条结构7,所述连接板5上对称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齿条结构7啮合的齿轮结构8,所述齿轮结构8与所述连接板5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结构8上设有把手9。所述升降结构2包括套筒21、一端与所述套筒2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板3固定连接的套杆22,所述套筒21与所述套杆22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套杆22与所述套筒21通过定位杆穿过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实现升降,所述套筒21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以及所述连接板5均置于所述套杆22上。所述驱动结构6包括直线电机61、置于所述直线电机61输出端的连接轴62,所述直线电机61置于所述横板3上,所述连接轴62远离所述直线电机6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4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结构7包括与所述支撑板4滑动连接的滑板71、置于所述滑板71两侧向下设置的限位块72以及置于所述滑板71靠近所述齿轮结构8一面的齿轮条73。所述齿轮结构8包括转轴81以及套设在所述转轴81上的齿轮82,所述齿轮82与所述齿条结构7啮合,所述转轴81两端与所述连接板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把手9穿过所述连接板5与所述转轴81固定连接。所述把手9与所述转轴81垂直。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检查各个部件的连接时是否到位到位,各个部件是否存在损坏,对于影响使用的部件及时的更换,保证使用的质量和效果;使用时,将套筒21与套杆22滑动到合适的高度后,通过定位杆穿过对应的定位孔实现固定,启动直线电机61,使得连接轴62带的动支撑板4向下或者向上运动,使得齿条结构7与齿轮结构8之间的啮合程度得到控制,通过把手9使得转轴81带动齿轮82转动,从而使得齿轮条73在支撑板4上进行左右滑动,从而锻炼患者,有利于康复,根据需要选择驱动结构6向下挤压支撑板4的强度,从而控制患者锻炼的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包括底座(1)、置于所述底座(1)上端两侧的升降结构(2)、置于所述升降结构(2)顶端之间的横板(3)、置于所述升降结构(2)之间且与所述升降结构(2)滑动连接的支撑板(4)、置于所述升降结构(2)之间且置于所述支撑板(4)下方的连接板(5),/n所述横板(3)上设有驱动结构(6),所述驱动结构(6)输出端穿过所述横板(3)与所述支撑板(4)固定连接,/n所述支撑板(4)靠近所述连接板(5)的一面设有齿条结构(7),所述连接板(5)上对称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齿条结构(7)啮合的齿轮结构(8),所述齿轮结构(8)与所述连接板(5)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结构(8)上设有把手(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包括底座(1)、置于所述底座(1)上端两侧的升降结构(2)、置于所述升降结构(2)顶端之间的横板(3)、置于所述升降结构(2)之间且与所述升降结构(2)滑动连接的支撑板(4)、置于所述升降结构(2)之间且置于所述支撑板(4)下方的连接板(5),
所述横板(3)上设有驱动结构(6),所述驱动结构(6)输出端穿过所述横板(3)与所述支撑板(4)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4)靠近所述连接板(5)的一面设有齿条结构(7),所述连接板(5)上对称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齿条结构(7)啮合的齿轮结构(8),所述齿轮结构(8)与所述连接板(5)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结构(8)上设有把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2)包括套筒(21)、一端与所述套筒(2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板(3)固定连接的套杆(22),所述套筒(21)与所述套杆(22)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套杆(22)与所述套筒(21)通过定位杆穿过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实现升降,所述套筒(21)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以及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岩李宁杨忠路张铭鑫侯杰朱永达朱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