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406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包括繁育池和过滤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水泵打开,水流开始通过水管从入水口进入繁育池内,此时将苗盖打开,放入亲鱼,亲鱼的交配的鱼卵将都落在分隔网上,当亲鱼不再进行交配时,将分隔网打开,分隔网的向右倾斜将使得水流开始向分隔池流动,鱼卵由于分隔网的网体将保持不动,当亲鱼都通过滤管进入分隔池中时,渔民将通过筛分网将亲鱼都打捞上来,鱼苗由于水流的影响,通过产卵池下方的筛分网进入培育池当中慢慢长大,由于体积过小可能被体积较大的鱼吃掉,所以提取网将通过那些体型较小的鱼苗,使得较大的鱼再被打捞走之前,较小的鱼苗将不会被大鱼吃掉大大提高了鱼苗的存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
本技术涉及石斑鱼繁育领域,具体为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淡水石斑鱼繁育养殖均是单个模块化进行养殖,由于淡水石斑鱼是食肉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将亲鱼及鱼苗及时分离,同时也需要将个体大小不同的鱼苗及时分离,就需要多个分离步骤,在养殖过程工作量大也不好掌控鱼苗成活率的问题。目前,淡水石斑鱼的人工繁育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自然的池塘条下,模拟淡水石斑鱼的自然生长条件,使淡水石斑鱼在池塘中自然繁育。繁育获得的淡水石斑鱼苗通过人工捞苗的方法捞取。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但是人工捞苗劳动强度大,劳动密集型;而且人工捞苗对捞苗的频率上和操作人员的捞苗技巧要求较高,如果捞苗不彻底,那池塘条件下由于饵料等原因存活的较大鱼苗捕食较小鱼苗,大大降低鱼苗的存活率。同时,由于自然条件下,大多没有进行人工催产,雌鱼与雄鱼的性腺发育不同步,导致繁育的效率较低。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繁育池(1)和过滤池(2),所述繁育池(1)上放固定安装有池盖(6),所述池盖(6)左侧设有入苗盖(5),所述入苗盖(5)通过铰链(3)与池盖(6)连接,所述入苗盖(5)顶部设有进气口(4),所述池盖(6)中间设有入水口(9),所述繁育池(1)内部顶部设有产卵池(10),所述进气口(4)和入水口(9)设置在产卵池(10)上方,所述产卵池(10)底部和侧面设有筛分网(11),所述产卵池(10)中间设有分隔网(13),所述产卵池(10)底部通过筛分网(11)连接有培育池(16),所述产卵池(10)右侧通过过滤管(15)连接有分隔池(17),所述分隔池(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繁育池(1)和过滤池(2),所述繁育池(1)上放固定安装有池盖(6),所述池盖(6)左侧设有入苗盖(5),所述入苗盖(5)通过铰链(3)与池盖(6)连接,所述入苗盖(5)顶部设有进气口(4),所述池盖(6)中间设有入水口(9),所述繁育池(1)内部顶部设有产卵池(10),所述进气口(4)和入水口(9)设置在产卵池(10)上方,所述产卵池(10)底部和侧面设有筛分网(11),所述产卵池(10)中间设有分隔网(13),所述产卵池(10)底部通过筛分网(11)连接有培育池(16),所述产卵池(10)右侧通过过滤管(15)连接有分隔池(17),所述分隔池(17)底部与培育池(16)通过筛分网(11)连接,所述过滤池(2)左侧顶部设有滤筒(14),所述滤筒(14)与培育池(16)通过筛分网(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网(13)位于右侧筛分网(11)上方,所述分隔网(13)左侧与产卵池(10)内壁铰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16)中间设有提取网(12),所述提取网(12)设置在顶部两筛分网(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发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海燕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