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399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包括有外架、内套管和留气盒;外架:上端通过铰链铰接有转板,其内部左右侧均设有插槽,两个插槽之间活动穿插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前半部侧面直线阵列排布有栽培孔,所述外筒的上半部侧面固定有附着管,所述外架的左侧穿过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附着管左右对应设置,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固定有引风扇,可在外筒内放入培养基,通过栽培孔栽培食用菌,且可方便将外筒向上拉出外架。本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首先可为食用菌提供培养基、水分、氧气和光照,全面改良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且可方便更换培养基,且可将多个本设备相互配合使用,以此方便用户大面积种植食用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养殖设备
,具体为一种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通常称为蘑菇。目前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一般是床栽、露天栽种或袋料连体。这些传统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采用床栽或露天栽种的食用菌的栽培处于开放式场所,在栽培过程中无法避免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如使用农药则会使食用菌的质量大打折扣;采用袋料连体的食用菌栽培,袋料容易过期腐烂,影响食用菌的生长,且污染率高。现有的培养设备不仅生产效率低下和食用菌的质量不可调控,而且使用寿命低和灵活性差;在对比申请号为201710899471.4所提供的设计来看,该设计可便于更换培养基,但是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不仅仅取决于培养基和水分,还包括氧气、光照等等,因此该设计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的改良不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首先可为食用菌提供培养基、水分、氧气和光照,全面改良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且可方便更换培养基,且可将多个本设备相互配合使用,以此方便用户大面积种植食用菌,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包括有外架、内套管和留气盒;外架:上端通过铰链铰接有转板,其内部左右侧均设有插槽,两个插槽之间活动穿插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前半部侧面直线阵列排布有栽培孔,所述外筒的上半部侧面固定有附着管,所述外架的左侧穿过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附着管左右对应设置,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固定有引风扇,可在外筒内放入培养基,通过栽培孔栽培食用菌,且可方便将外筒向上拉出外架,进而方便更换外筒内的培养基;内套管:活动穿过外架的左右侧和外筒,其上侧前后端均矩形阵列排布有出液孔,其与栽培孔上下对应设置,通过内套管可对水和营养液进行引流,通过出液孔向培养基内渗透水或营养液;留气盒:活动穿过附着管的上侧和外筒的上半部侧面,其直线阵列排布在附着管的上侧和外筒的上半部侧面,其左右侧均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附着管左右对应设置,所述留气盒的下侧矩形阵列排布有进气孔,所述留气盒的上侧固定有拉环,通过留气盒对引风扇吹来的气体进行引流,使氧气从进气孔流入外筒,为食用菌供氧;其中:还包括有单片机,固定在外架的前侧,其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其输出端电连接引风扇的输入端。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外接管,右端固定在内套管的左端,通过外接管可连接左右两个本装置中的内套管。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进液管、圆管、水泵和中介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固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固定有圆管,所述圆管的另一端固定有中介管,所述中介管的另一端活动穿插在外接管的左端内,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水泵、进液管、圆管和中介管来主动为最左边的内套管提供水分或营养液。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线条补光灯,固定在转板的下侧前端,其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线条补光灯来为食用菌提供光照。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过滤网,固定在内套管的右端内,通过过滤网过滤内套管内的水中的杂质,避免杂质流向下一个内套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具有以下好处:1、可在外筒内放入培养基,通过栽培孔栽培食用菌,且可方便将外筒向上拉出外架,进而方便更换外筒内的培养基,通过内套管可对水和营养液进行引流,通过出液孔向培养基内渗透水或营养液,通过留气盒对引风扇吹来的气体进行引流,使氧气从进气孔流入外筒,为食用菌供氧。2、通过外接管可连接左右两个本装置中的内套管,通过水泵、进液管、圆管和中介管来主动为最左边的内套管提供水分或营养液,通过线条补光灯来为食用菌提供光照,通过过滤网过滤内套管内的水中的杂质,避免杂质流向下一个内套管。3、本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首先可为食用菌提供培养基、水分、氧气和光照,全面改良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且可方便更换培养基,且可将多个本设备相互配合使用,以此方便用户大面积种植食用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A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B-B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D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E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风扇、2进风管、3进液管、4圆管、5水泵、6中介管、7外接管、8内套管、9单片机、10外架、11外筒、12栽培孔、13留气盒、14配合孔、15拉环、16线条补光灯、17转板、18附着管、19过滤网、20进气孔、21出液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包括有外架10、内套管8和留气盒13;外架10:上端通过铰链铰接有转板17,其内部左右侧均设有插槽,两个插槽之间活动穿插有外筒11,外筒11的前半部侧面直线阵列排布有栽培孔12,外筒11的上半部侧面固定有附着管18,外架10的左侧穿过有进风管2,进风管2与附着管18左右对应设置,进风管2的另一端固定有引风扇1,可在外筒11内放入培养基,通过栽培孔12栽培食用菌,且可方便将外筒11向上拉出外架10,进而方便更换外筒11内的培养基,还包括有线条补光灯16,固定在转板17的下侧前端,其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9的输出端,通过线条补光灯16来为食用菌提供光照;内套管8:活动穿过外架10的左右侧和外筒11,其上侧前后端均矩形阵列排布有出液孔21,其与栽培孔12上下对应设置,通过内套管8可对水和营养液进行引流,通过出液孔21向培养基内渗透水或营养液,还包括有外接管7,右端固定在内套管8的左端,通过外接管7可连接左右两个本装置中的内套管8,还包括有进液管3、圆管4、水泵5和中介管6,水泵5的出水端固定有进液管3,进液管3的另一端固定有圆管4,圆管4的另一端固定有中介管6,中介管6的另一端活动穿插在外接管7的左端内,单片机9的输出端电连接水泵5的输入端,通过水泵5、进液管3、圆管4和中介管6来主动为最左边的内套管8提供水分或营养液,还包括有过滤网19,固定在内套管8的右端内,通过过滤网19过滤内套管8内的水中的杂质,避免杂质流向下一个内套管8;留气盒13:活动穿过附着管18的上侧和外筒11的上半部侧面,其直线阵列排布在附着管18的上侧和外筒11的上半部侧面,其左右侧均设有配合孔14,配合孔14与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架(10)、内套管(8)和留气盒(13);/n外架(10):上端通过铰链铰接有转板(17),其内部左右侧均设有插槽,两个插槽之间活动穿插有外筒(11),所述外筒(11)的前半部侧面直线阵列排布有栽培孔(12),所述外筒(11)的上半部侧面固定有附着管(18),所述外架(10)的左侧穿过有进风管(2),所述进风管(2)与附着管(18)左右对应设置,所述进风管(2)的另一端固定有引风扇(1);/n内套管(8):活动穿过外架(10)的左右侧和外筒(11),其上侧前后端均矩形阵列排布有出液孔(21),其与栽培孔(12)上下对应设置;/n留气盒(13):活动穿过附着管(18)的上侧和外筒(11)的上半部侧面,其直线阵列排布在附着管(18)的上侧和外筒(11)的上半部侧面,其左右侧均设有配合孔(14),所述配合孔(14)与附着管(18)左右对应设置,所述留气盒(13)的下侧矩形阵列排布有进气孔(20),所述留气盒(13)的上侧固定有拉环(15);/n其中:还包括有单片机(9),固定在外架(10)的前侧,其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其输出端电连接引风扇(1)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式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架(10)、内套管(8)和留气盒(13);
外架(10):上端通过铰链铰接有转板(17),其内部左右侧均设有插槽,两个插槽之间活动穿插有外筒(11),所述外筒(11)的前半部侧面直线阵列排布有栽培孔(12),所述外筒(11)的上半部侧面固定有附着管(18),所述外架(10)的左侧穿过有进风管(2),所述进风管(2)与附着管(18)左右对应设置,所述进风管(2)的另一端固定有引风扇(1);
内套管(8):活动穿过外架(10)的左右侧和外筒(11),其上侧前后端均矩形阵列排布有出液孔(21),其与栽培孔(12)上下对应设置;
留气盒(13):活动穿过附着管(18)的上侧和外筒(11)的上半部侧面,其直线阵列排布在附着管(18)的上侧和外筒(11)的上半部侧面,其左右侧均设有配合孔(14),所述配合孔(14)与附着管(18)左右对应设置,所述留气盒(13)的下侧矩形阵列排布有进气孔(20),所述留气盒(13)的上侧固定有拉环(15);
其中:还包括有单片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全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祥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