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艳旗专利>正文

一种饲养饲料高效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392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饲料喂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养饲料高效利用方法。坑塘挖掘开设于地面A上,坑塘截面为半圆形,坑塘内填充水层,坑塘内漂浮有泥鳅饲喂池,坑塘内混养泥鳅和甲鱼,泥鳅圈养于泥鳅饲喂池内而甲鱼散养于坑塘内并与泥鳅饲喂池内的泥鳅相隔离,泥鳅饲喂池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相邻的泥鳅饲喂池通过兜底管道相连通,相邻的泥鳅饲喂池之间形成甲鱼饲喂室,坑塘内的甲鱼在甲鱼饲喂室内进食饲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饲料食物的利用率,避免了坑塘内的水体富营养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饲养饲料高效利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喂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养饲料高效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甲鱼在饲养中多以动物内脏作为饲养饲料,在喂食甲鱼动物内脏时,多将内脏放置于岸边,甲鱼其会撕咬内脏并将动物内脏拖入池塘中进食,进食后多余的动物内脏会污染池塘水质,造成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影响甲鱼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饲养饲料高效利用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饲养饲料高效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坑塘挖掘开设于地面A上,坑塘截面为半圆形,坑塘内填充水层,坑塘内漂浮有泥鳅饲喂池,坑塘内混养泥鳅和甲鱼,泥鳅圈养于泥鳅饲喂池内而甲鱼散养于坑塘内并与泥鳅饲喂池内的泥鳅相隔离,泥鳅饲喂池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相邻的泥鳅饲喂池通过兜底管道相连通,相邻的泥鳅饲喂池之间形成甲鱼饲喂室,坑塘内的甲鱼在甲鱼饲喂室内进食饲料,饲料为动物内脏,甲鱼饲喂室、兜底管道均位于坑塘的水层的上水平面线α以下,坑塘内的水没过甲鱼饲喂室的上开口端,兜底管道位于甲鱼饲喂室底部,兜底管道作为甲鱼饲喂室内甲鱼进食的平台同时部分回收甲鱼饲喂室内产生的食物残渣,在甲鱼饲喂室内设置有残渣回收门,残渣回收门通过其上部的粘附层收集甲鱼饲喂室内由甲鱼在进食动物内脏时候产生的食物残渣,残渣回收门在自身重力和甲鱼向下拉拽食物产生的力的干扰作用下,不断进行旋转移位并扰动甲鱼饲喂室内的水层,扰动的水层沿着β方向进行运动并卷起底部或悬空的甲鱼进食过的食物残渣进行上浮运动,通过残渣回收门将残渣送至泥鳅饲喂池的侧壁供泥鳅进食,而一部分落入底部的残渣则进入至兜底管道内供给泥鳅进食,大部分落入底部的食物残渣在兜网的上下移动作用下被重新扬起并最终被泥鳅饲喂池内的泥鳅进食;使用时在坑塘内放养甲鱼,将泥鳅饲喂池放置于坑塘内,依靠浮筒的浮力使得泥鳅饲喂池漂浮于坑塘内,其中侧网壁二、侧网壁三、侧网壁四和底网壁没入至的水层的上水平面线α以下,侧网壁一的上部突出于上水平面线α以上;在泥鳅饲喂池内投放泥鳅,泥鳅在泥鳅饲喂池内自由游动,相邻的泥鳅饲喂池之间通过横管相连通,泥鳅通过横管穿梭于相邻的泥鳅饲喂池之间,同时进入横管的泥鳅可以进入下部的纵管,这样扩大了泥鳅的游动区域,同时“洞穴”样式的结构便于泥鳅藏匿,避免了因为饲养密度过大造成泥鳅的拥挤撕咬;收卷提拉绳,残渣回收门相对侧网壁三处于展开状态,拉起压料板向入料槽内投放动物内脏,松开压料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压料头推动入料槽内已经投放的动物内脏在入料槽内由上往下移动,动物内脏逐渐从回收门上滑落至甲鱼饲喂室内,同时甲鱼在动物内脏腥味的引导下由甲鱼进出区进入至甲鱼饲喂室,甲鱼撕咬处于悬吊状态的动物内脏,并不断进食动物内脏,甲鱼在撕咬拉动内脏的过程中,不断触动回收门进行摆动同时甲鱼带动动物内脏触碰回收门带动回收门摆动,从而带动甲鱼饲喂室内的水不断被扰动,使得甲鱼进食动物内脏过程中产生的食物不断跟随水流扰动不下沉,裹挟在水中的食物残渣或透过侧网壁进入至泥鳅饲喂池内或被回收门的泥鳅饲喂池吸附回收,一部分透过入料孔、纵管孔进入至横管、纵管内供给泥鳅进食,而最终下沉的食物残渣则经由兜网收集,而伴随着回收门的上下运动,回收门通过弹性绳不断带动兜网上下移动,这样兜网内的食物残渣不断的被扬起,最终大部分进入泥鳅饲喂池内被泥鳅进食;待甲鱼进食完毕后后,甲鱼从甲鱼进出区爬出,启动电机放下提拉绳使得回收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贴合槽靠近并最终使得粘附层进入至贴合槽内,而粘附层的凸起部分由于其柔软性则凸出至侧网壁三的内表面,泥鳅透过侧网壁三进食粘附在粘附层上的食物残渣。与现有技术相比,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高了饲料食物的利用率,避免了坑塘内的水体富营养化,在水中给甲鱼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同时利于泥鳅藏匿和便于泥鳅进食甲鱼留下的食物残渣,利用泥鳅饲喂池形成甲鱼饲喂室引诱甲鱼在甲鱼饲喂室内进行进食,同时利用残渣回收门的展开收合造成甲鱼饲喂室内水层的扰动,避免了食物残渣落入坑塘底部,污染坑塘,利用漂浮的食物残渣通过泥鳅饲喂池进行收集供给泥鳅进食。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泥鳅饲喂池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撒料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兜底管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兜底管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兜网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请参阅图1-7所示的请重点参阅图1、2,一种饲养饲料高效利用方法,坑塘1挖掘开设于地面A上,坑塘1截面为半圆形,坑塘1内填充水层,坑塘1内漂浮有泥鳅饲喂池2,坑塘1内混养泥鳅和甲鱼,泥鳅圈养于泥鳅饲喂池2内而甲鱼散养于坑塘1内并与泥鳅饲喂池2内的泥鳅相隔离,泥鳅饲喂池2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相邻的泥鳅饲喂池2通过兜底管道3相连通,相邻的泥鳅饲喂池2之间形成甲鱼饲喂室4,坑塘1内的甲鱼在甲鱼饲喂室4内进食饲料,饲料为动物内脏,甲鱼饲喂室4、兜底管道3均位于坑塘1的水层的上水平面线α以下,坑塘1内的水没过甲鱼饲喂室4的上开口端,兜底管道3位于甲鱼饲喂室4底部,兜底管道3作为甲鱼饲喂室4内甲鱼进食的平台同时部分回收甲鱼饲喂室4内产生的食物残渣,在甲鱼饲喂室4内设置有残渣回收门5,残渣回收门5通过其上部的粘附层收集甲鱼饲喂室4内由甲鱼在进食动物内脏时候产生的食物残渣,残渣回收门5在自身重力和甲鱼向下拉拽食物产生的力的干扰作用下,不断进行旋转移位并扰动甲鱼饲喂室4内的水层,扰动的水层沿着β方向进行运动并卷起底部或悬空的甲鱼进食过的食物残渣进行上浮运动,通过残渣回收门5将残渣送至泥鳅饲喂池2的侧壁供泥鳅进食,而一部分落入底部的残渣则进入至兜底管道3内供给泥鳅进食,大部分落入底部的食物残渣在兜网30的上下移动作用下被重新扬起并最终被泥鳅饲喂池2内的泥鳅进食。本专利技术通过坑塘1内甲鱼和泥鳅的混养实现了食物的循环利用,甲鱼进食的食物残渣可以及时的被泥鳅进食,避免了食物残渣的浪费和坑塘水质的富营养化,而泥鳅饲喂池2作为隔绝甲鱼和泥鳅的载体,避免甲鱼伤害泥鳅同时将泥鳅集中饲养便于管理,而将甲鱼饲喂室4设置在泥鳅饲喂池2之间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甲鱼进食的食物残渣供给一侧的泥鳅进食,而兜底管道3一方面起到作为支撑甲鱼进食的平台,另一方面兜底管道3可以作为泥鳅进出两侧泥鳅饲喂池2的通道,同时还可以给泥鳅提供藏匿的场所,同时可以接受沉底的食物残渣供给泥鳅进食,在甲鱼饲喂室4产生的食物残渣一方面可以在残渣回收门5的作用下进行浮动漂移,另一方面残渣回收门5可以及时的回收浮动中的食物残渣,并最终供给泥鳅进食。泥鳅饲喂池2为塑料网状结构,耐腐蚀便于残渣的进入和水流的交换,泥鳅饲喂池2横截面为矩形状,泥鳅饲喂池2上部呈开口状且底部为封闭状,且泥鳅饲喂池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饲料高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包括如下步骤:/n坑塘挖掘开设于地面A上,坑塘截面为半圆形,坑塘内填充水层,坑塘内漂浮有泥鳅饲喂池,坑塘内混养泥鳅和甲鱼,泥鳅圈养于泥鳅饲喂池内而甲鱼散养于坑塘内并与泥鳅饲喂池内的泥鳅相隔离,泥鳅饲喂池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相邻的泥鳅饲喂池通过兜底管道相连通,相邻的泥鳅饲喂池之间形成甲鱼饲喂室,坑塘内的甲鱼在甲鱼饲喂室内进食饲料,饲料为动物内脏,甲鱼饲喂室、兜底管道均位于坑塘的水层的上水平面线α以下,坑塘内的水没过甲鱼饲喂室的上开口端,兜底管道位于甲鱼饲喂室底部,兜底管道作为甲鱼饲喂室内甲鱼进食的平台同时部分回收甲鱼饲喂室内产生的食物残渣,在甲鱼饲喂室内设置有残渣回收门,残渣回收门通过其上部的粘附层收集甲鱼饲喂室内由甲鱼在进食动物内脏时候产生的食物残渣,残渣回收门在自身重力和甲鱼向下拉拽食物产生的力的干扰作用下,不断进行旋转移位并扰动甲鱼饲喂室内的水层,扰动的水层沿着β方向进行运动并卷起底部或悬空的甲鱼进食过的食物残渣进行上浮运动,通过残渣回收门将残渣送至泥鳅饲喂池的侧壁供泥鳅进食,而一部分落入底部的残渣则进入至兜底管道内供给泥鳅进食,大部分落入底部的食物残渣在兜网的上下移动作用下被重新扬起并最终被泥鳅饲喂池内的泥鳅进食;/n使用时在坑塘内放养甲鱼,将泥鳅饲喂池放置于坑塘内,依靠浮筒的浮力使得泥鳅饲喂池漂浮于坑塘内,其中侧网壁二、侧网壁三、侧网壁四和底网壁没入至的水层的上水平面线α以下,侧网壁一的上部突出于上水平面线α以上;/n在泥鳅饲喂池内投放泥鳅,泥鳅在泥鳅饲喂池内自由游动,相邻的泥鳅饲喂池之间通过横管相连通,泥鳅通过横管穿梭于相邻的泥鳅饲喂池之间,同时进入横管的泥鳅可以进入下部的纵管,这样扩大了泥鳅的游动区域,同时“洞穴”样式的结构便于泥鳅藏匿,避免了因为饲养密度过大造成泥鳅的拥挤撕咬;/n收卷提拉绳,残渣回收门相对侧网壁三处于展开状态,拉起压料板向入料槽内投放动物内脏,松开压料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压料头推动入料槽内已经投放的动物内脏在入料槽内由上往下移动,动物内脏逐渐从回收门上滑落至甲鱼饲喂室内,同时甲鱼在动物内脏腥味的引导下由甲鱼进出区进入至甲鱼饲喂室,甲鱼撕咬处于悬吊状态的动物内脏,并不断进食动物内脏,甲鱼在撕咬拉动内脏的过程中,不断触动回收门进行摆动同时甲鱼带动动物内脏触碰回收门带动回收门摆动,从而带动甲鱼饲喂室内的水不断被扰动,使得甲鱼进食动物内脏过程中产生的食物不断跟随水流扰动不下沉,裹挟在水中的食物残渣或透过侧网壁进入至泥鳅饲喂池内或被回收门的泥鳅饲喂池吸附回收,一部分透过入料孔、纵管孔进入至横管、纵管内供给泥鳅进食,而最终下沉的食物残渣则经由兜网收集,而伴随着回收门的上下运动,回收门通过弹性绳不断带动兜网上下移动,这样兜网内的食物残渣不断的被扬起,最终大部分进入泥鳅饲喂池内被泥鳅进食;/n待甲鱼进食完毕后后,甲鱼从甲鱼进出区爬出,启动电机放下提拉绳使得回收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贴合槽靠近并最终使得粘附层进入至贴合槽内,而粘附层的凸起部分由于其柔软性则凸出至侧网壁三的内表面,泥鳅透过侧网壁三进食粘附在粘附层上的食物残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料高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包括如下步骤:
坑塘挖掘开设于地面A上,坑塘截面为半圆形,坑塘内填充水层,坑塘内漂浮有泥鳅饲喂池,坑塘内混养泥鳅和甲鱼,泥鳅圈养于泥鳅饲喂池内而甲鱼散养于坑塘内并与泥鳅饲喂池内的泥鳅相隔离,泥鳅饲喂池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相邻的泥鳅饲喂池通过兜底管道相连通,相邻的泥鳅饲喂池之间形成甲鱼饲喂室,坑塘内的甲鱼在甲鱼饲喂室内进食饲料,饲料为动物内脏,甲鱼饲喂室、兜底管道均位于坑塘的水层的上水平面线α以下,坑塘内的水没过甲鱼饲喂室的上开口端,兜底管道位于甲鱼饲喂室底部,兜底管道作为甲鱼饲喂室内甲鱼进食的平台同时部分回收甲鱼饲喂室内产生的食物残渣,在甲鱼饲喂室内设置有残渣回收门,残渣回收门通过其上部的粘附层收集甲鱼饲喂室内由甲鱼在进食动物内脏时候产生的食物残渣,残渣回收门在自身重力和甲鱼向下拉拽食物产生的力的干扰作用下,不断进行旋转移位并扰动甲鱼饲喂室内的水层,扰动的水层沿着β方向进行运动并卷起底部或悬空的甲鱼进食过的食物残渣进行上浮运动,通过残渣回收门将残渣送至泥鳅饲喂池的侧壁供泥鳅进食,而一部分落入底部的残渣则进入至兜底管道内供给泥鳅进食,大部分落入底部的食物残渣在兜网的上下移动作用下被重新扬起并最终被泥鳅饲喂池内的泥鳅进食;
使用时在坑塘内放养甲鱼,将泥鳅饲喂池放置于坑塘内,依靠浮筒的浮力使得泥鳅饲喂池漂浮于坑塘内,其中侧网壁二、侧网壁三、侧网壁四和底网壁没入至的水层的上水平面线α以下,侧网壁一的上部突出于上水平面线α以上;
在泥鳅饲喂池内投放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艳旗
申请(专利权)人:郭艳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