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392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包括养殖池、循环水槽和污水槽,所述养殖池的底板外侧通过支撑腿设置在循环水槽内,所述循环水槽一侧设有污水槽,且循环水槽的另一侧设有循环水泵,且循环水泵的一端通过循环进水管连通养殖池,且循环水泵的另一端通过循环进水管连通循环水槽,本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中,清洁毛刷对养殖池底部进行清洁,减少养殖池底部杂质的残留,便于养殖池清洁,同时打开污水出水阀,杂质从污水出水管流出,进入污水槽中,循环水泵能够使养殖池和循环水槽中的水进行循环,保持水的活性,从而提高子虾的活性,本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是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随时小龙虾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小龙虾的养殖日趋增多,养殖中关键的就是小龙虾育苗,传统的育苗都是大面的孵化场地来孵化幼苗,待幼苗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再移出育苗池,但大面积的育苗造成育苗孵化成活率较低,子虾易被种虾吞食,子虾之间得斗争也会造成子虾的死亡,并且大面积育苗对水质、水温以及水中的含氧量难以把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包括养殖池、循环水槽和污水槽,所述养殖池的底板外侧通过支撑腿设置在循环水槽内,所述循环水槽一侧设有污水槽,且循环水槽的另一侧设有循环水泵,且循环水泵的一端通过循环进水管连通养殖池,且循环水泵的另一端通过循环进水管连通循环水槽,所述循环水槽外壁设有加热器和制氧器,所述养殖池上端设有横梁,且横梁通过固定脚架连接养殖池外壁,且固定脚架上对称设有固定孔,所述横梁上端设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连接绕线盘,且绕线盘上绕包拉绳,所述养殖池的下端一侧连通污水出水管,且污水出水管设有污水出水阀,且污水出水管的另一端设有通过弯管接头连通水管,且水管位于污水槽上方;所述养殖池内部设有收集板,且收集板固定于养殖池内部的边槽中,所述收集板上端设有隔离网,且收集板下端连接纱布,所述养殖池下端设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内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连接主动锥齿轮,且主动锥齿轮啮合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上端固定连接传动轴,且传动轴贯穿养殖池底部,且传动轴上端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端设有清洁毛刷,且清洁毛刷贴合养殖池底部内壁。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轴与养殖池连接处设有防水胶圈,且传动轴转动连接养殖池。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器连接蛇形加热管,且蛇形加热管位于循环水槽内部,且蛇形加热管上端设有滤网。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制氧器连接输气管,且输气管设成U型,且输气管上设有若干出气孔。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气管位于蛇形加热管上方。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集板上端中部设有拉手,且收集板上设有若干隔板,且隔板设成环形。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板将收集板分割成若干收集槽,且收集槽下端设有若干通孔,且通孔下端连通纱布。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绕线盘通过拉绳连接拉手,且横梁对应拉绳设有穿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手通过固定底座连接收集板,且拉手转动连接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对应拉手设有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中,将小龙虾放于养殖池中,养殖池中的隔离网将种虾与子虾分离,防止子虾被种虾吞食,纱布防止子虾流入污水出水管中,从而保证子虾的产量,启动伺服电机,绕线盘转动,拉绳缠绕绕线盘,此时收集板上升,便于观察子虾的生长情况,养殖池底部的电机转动,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使转动杆转动,清洁毛刷对养殖池底部进行清洁,减少养殖池底部杂质的残留,便于养殖池清洁,同时打开污水出水阀,杂质从污水出水管流出,进入污水槽中,循环水泵能够使养殖池和循环水槽中的水进行循环,保持水的活性,从而提高子虾的活性。2、本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中,加热器连接蛇形加热管,增加蛇形加热管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快速调节循环水槽中的水温,滤网过滤水中掺杂的杂质,防止杂质吸附蛇形加热管的表面,造成加热效果降低,制氧器连接输气管,并通过出气孔排出氧气,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从而保障子虾的存活率。3、本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中,子虾落入收集板中的收集槽中,隔板将子虾之间隔离,减少子虾的斗争造成子虾死亡,从而提高子虾的存活率,拉手和固定底座采用PVC材料制成,延长拉手的使用寿命,本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中养殖池的剖面图。图3为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中制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中收集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中拉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养殖池,2-循环水槽,3-污水槽,4-循环水泵,5-加热器,6-制氧器,7-循环进水管,8-支撑腿,9-污水出水管,10-污水出水阀,11-弯管接头,12-横梁,13-固定脚架,14-固定孔,15-伺服电机,16-绕线盘,17-拉绳,18-拉手,19-穿线孔,20-收集板,21-隔离网,22-纱布,23-驱动电机,24-主动锥齿轮,25-从动锥齿轮,26-保护外壳,27-传动轴,28-转动杆,29-清洁毛刷,30-蛇形加热管,31-滤网,32-输气管,33-出气孔,34-隔板,35-收集槽,36-通孔,37-固定底座,38-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包括养殖池1、循环水槽2和污水槽3,所述养殖池1的底板外侧通过支撑腿8设置在循环水槽2内,所述循环水槽2一侧设有污水槽3,且循环水槽2的另一侧设有循环水泵4,且循环水泵4的一端通过循环进水管7连通养殖池1,且循环水泵4的另一端通过循环进水管7连通循环水槽2,所述循环水槽2外壁设有加热器5和制氧器6,所述养殖池1上端设有横梁12,且横梁12通过固定脚架13连接养殖池1外壁,且固定脚架13上对称设有固定孔14,所述横梁12上端设有伺服电机15,且伺服电机15连接绕线盘16,且绕线盘16上绕包拉绳17,所述养殖池1的下端一侧连通污水出水管9,且污水出水管9设有污水出水阀10,且污水出水管9的另一端设有通过弯管接头11连通水管,且水管位于污水槽3上方;所述养殖池1内部设有收集板20,且收集板20固定于养殖池1内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包括养殖池(1)、循环水槽(2)和污水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的底板外侧通过支撑腿(8)设置在循环水槽(2)内,所述循环水槽(2)一侧设有污水槽(3),且循环水槽(2)的另一侧设有循环水泵(4),且循环水泵(4)的一端通过循环进水管(7)连通养殖池(1),且循环水泵(4)的另一端通过循环进水管(7)连通循环水槽(2),所述循环水槽(2)外壁设有加热器(5)和制氧器(6),所述养殖池(1)上端设有横梁(12),且横梁(12)通过固定脚架(13)连接养殖池(1)外壁,且固定脚架(13)上对称设有固定孔(14),所述横梁(12)上端设有伺服电机(15),且伺服电机(15)连接绕线盘(16),且绕线盘(16)上绕包拉绳(17),所述养殖池(1)的下端一侧连通污水出水管(9),且污水出水管(9)设有污水出水阀(10),且污水出水管(9)的另一端设有通过弯管接头(11)连通水管,且水管位于污水槽(3)上方;/n所述养殖池(1)内部设有收集板(20),且收集板(20)固定于养殖池(1)内部的边槽中,所述收集板(20)上端设有隔离网(21),且收集板(20)下端连接纱布(22),所述养殖池(1)下端设有保护外壳(26),所述保护外壳(26)内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3),且驱动电机(23)连接主动锥齿轮(24),且主动锥齿轮(24)啮合从动锥齿轮(25),所述从动锥齿轮(25)上端固定连接传动轴(27),且传动轴(27)贯穿养殖池(1)底部,且传动轴(27)上端连接转动杆(28),所述转动杆(28)下端设有清洁毛刷(29),且清洁毛刷(29)贴合养殖池(1)底部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包括养殖池(1)、循环水槽(2)和污水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的底板外侧通过支撑腿(8)设置在循环水槽(2)内,所述循环水槽(2)一侧设有污水槽(3),且循环水槽(2)的另一侧设有循环水泵(4),且循环水泵(4)的一端通过循环进水管(7)连通养殖池(1),且循环水泵(4)的另一端通过循环进水管(7)连通循环水槽(2),所述循环水槽(2)外壁设有加热器(5)和制氧器(6),所述养殖池(1)上端设有横梁(12),且横梁(12)通过固定脚架(13)连接养殖池(1)外壁,且固定脚架(13)上对称设有固定孔(14),所述横梁(12)上端设有伺服电机(15),且伺服电机(15)连接绕线盘(16),且绕线盘(16)上绕包拉绳(17),所述养殖池(1)的下端一侧连通污水出水管(9),且污水出水管(9)设有污水出水阀(10),且污水出水管(9)的另一端设有通过弯管接头(11)连通水管,且水管位于污水槽(3)上方;
所述养殖池(1)内部设有收集板(20),且收集板(20)固定于养殖池(1)内部的边槽中,所述收集板(20)上端设有隔离网(21),且收集板(20)下端连接纱布(22),所述养殖池(1)下端设有保护外壳(26),所述保护外壳(26)内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3),且驱动电机(23)连接主动锥齿轮(24),且主动锥齿轮(24)啮合从动锥齿轮(25),所述从动锥齿轮(25)上端固定连接传动轴(27),且传动轴(27)贯穿养殖池(1)底部,且传动轴(27)上端连接转动杆(28),所述转动杆(28)下端设有清洁毛刷(29),且清洁毛刷(29)贴合养殖池(1)底部内壁。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移斌艾晓辉刘永涛朱霞胥宁杨秋红董靖周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