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透明纳米颗粒电极的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透明纳米颗粒作为电极材料的发光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规发光装置包括基板、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发射层(EML)、阳极与EML之间的第一电荷传输层、以及阴极与EML之间的第二电荷传输层。EML含有在电子和空穴复合时发射光的材料。光发射穿过的电极材料必须既是良好电导体以将电荷传导到EML,又是至少部分透明的以允许光从发光装置透射出去。期望的电极材料具有在可见光谱(即,400nm至700nm的波长)中尽可能高的光学透射率以及尽可能低的电阻率。然而,具有100%光学透射率和零电阻率的理想材料不得而知,并且用于改进此类参数的常规途径通过增加装置厚度或制造复杂性以获得可接受的光学和电气性能。常见电极选项是薄银层或薄镁银合金层,其实例可见于US7304428(Ghosh等人,授权于2007年12月4日)和US9419174(Zheng等人,授权于2016年8月16日)。银的使用导致电极具有低电阻率。然而,银层的最小厚度受其中形成离散材料域而非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n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装置的观看侧与所述基板之间;/n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观看侧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导电的一层纳米颗粒;以及/n发射层,所述发射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和包括纳米颗粒的所述第二电极进行电接触,其中所述发射层包括在电激励时发射光的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0 US 16/689383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装置的观看侧与所述基板之间;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观看侧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导电的一层纳米颗粒;以及
发射层,所述发射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和包括纳米颗粒的所述第二电极进行电接触,其中所述发射层包括在电激励时发射光的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还包括:
第一电荷传输层,所述第一电荷传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射层之间;以及
第二电荷传输层,所述第二电荷传输层设置在所述发射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观看侧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层、所述第二电荷传输层和所述发射层中的至少一者或多者具有在由所述发光装置发射的光的波长下相差不超过0.25的折射率。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所述一层纳米颗粒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电荷传输层中的颗粒的第二直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所述一层纳米颗粒是纳米棒,所述纳米棒具有平行于由所述第二电极形成的平面对齐的长轴以及垂直于由所述第二电极形成的所述平面的短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所述一层纳米颗粒是纳米片,所述纳米片具有平行于由所述第二电极形成的平面对齐的两条正交的长轴以及垂直于由所述第二电极形成的所述平面的短轴。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耦合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极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堤部结构,其中所述堤部结构将所述发光装置隔开成至少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并且包括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发射层的第一部分,所述发射层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电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子像素发射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的光并且包括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部分和所述发射层的第二部分,所述发射层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爱德华·安德鲁·伯尔德曼,蒂姆·米迦勒·斯米顿,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