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微观组织分散性预测金属材料不同温度疲劳强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高周疲劳强度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分散性预测金属材料不同温度疲劳强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火车、轮船以及飞机是现代运输业的主要工具。其中,汽车因其具有灵活、快捷方便等特点成为日常运输的首选。目前,汽车运输行业面临着运输需求量迅速增长、化石能源日益枯竭以及燃油价格上涨等问题。提高内燃机的单位体积功率或单位质量功率,即功率密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汽车的心脏,目前内燃机研究的重点在于提高功率密度以及可靠性、并且降低排放、提高经济性。在内燃机工作时,燃烧室各组件(例如缸盖)长期在高温条件和循环载荷下运行,缸盖鼻梁区不可避免经受高周疲劳损伤。由于疲劳测试特别是高温疲劳测试费时、费力、费钱,在构件设计制备中如不能采用全面准确的疲劳数据或疲劳强度预测本构关系,会极大程度增加构件服役成本,降低构件服役安全性,并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针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材料高周疲劳强度,急需一种相对简单、准确的预测方法。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分散性预测金属材料不同温度疲劳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选择至少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构件的典型服役温度,分别进行每种温度条件下的高周疲劳性能测试,获得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疲劳强度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分散性预测金属材料不同温度疲劳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至少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构件的典型服役温度,分别进行每种温度条件下的高周疲劳性能测试,获得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疲劳强度σw;
(2)对步骤(1)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疲劳测试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测试,获取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微观组织的分散性G;
(3)将步骤(1)中测试得到的疲劳强度σw和步骤(2)中所得微观组织分散性G进行关联,建立σw与G两者的定量关系,进而能够实现通过某一温度下的显微硬度测试对相应服役温度下的疲劳强度进行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分散性预测金属材料不同温度疲劳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高周疲劳试验中选择的典型服役温度根据构件的典型服役工况下不同部位的温度选取,且在试验过程中服役温度随服役时间恒定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分散性预测金属材料不同温度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建超,朱刚,张振军,宫柏山,张哲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