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丙烯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3658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聚丙烯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将引发基团引入到聚丙烯膜的表面形成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引发和亲水或疏水单体于进行聚合反应,具体为先利用表面沉积法,将PP膜浸入含有多巴胺盐酸盐、2‑溴异丁酰溴、三乙胺和pH=8.5的tris缓冲液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制备表面沉积有多巴胺引发剂的PP膜,再将制备的PP膜浸入含有溴化亚铜和三(2‑(二甲基氨基)乙基)胺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亲水单体或疏水单体,进行紫外光照,引发聚合反应,得到改性PP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有效提高或降低膜的表面亲水性和通量,抑制膜污染,比纯聚丙烯膜具有更佳的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性聚丙烯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膜材料表面改性
,涉及一种改性聚丙烯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紫外光调控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在聚丙烯膜表面进行聚合物接枝改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中,膜材料表面性能与结构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材料的应用性能。对于大多数聚烯烃聚合物,其表面化学惰性较强,往往在亲水性、生物相容性、染色性、戮结性等各方面性能上表现较差,限制其进一步应用。聚丙烯(PP)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成膜性能,易于控制膜孔径和分布,是超/微滤膜的主流材质之一。聚丙烯表面没有极性基团,其本体表面是疏水的。为了解决聚丙烯材料亲疏水的问题,业通过表面接枝引入极性官能团,或亲疏水特性官能团接枝改性,或共混改性等,可以提高膜的传质和分离效率,减少膜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早前的表面改性技术通常有共混改性、等离子改性、表面辐射等。穆海宝等为了增强聚丙烯薄膜的浸润特点,利用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APPJ)对聚丙烯薄膜进行表面改性,结果显示,PP薄膜经过APPJ处理后,其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加,且引入了亲水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性聚丙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利用表面沉积法,将PP膜浸入含有多巴胺盐酸盐、2-溴异丁酰溴、三乙胺和pH=8.5的tris缓冲液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制得表面沉积有多巴胺引发剂的PP膜;/n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PP膜浸入含有溴化亚铜和三(2-(二甲基氨基)乙基)胺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亲水单体或疏水单体,进行紫外光照,引发与亲水单体或疏水单体的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乙醇冲洗后烘干,得到表面接枝亲水单体或者疏水单体的改性PP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改性聚丙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表面沉积法,将PP膜浸入含有多巴胺盐酸盐、2-溴异丁酰溴、三乙胺和pH=8.5的tris缓冲液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制得表面沉积有多巴胺引发剂的PP膜;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PP膜浸入含有溴化亚铜和三(2-(二甲基氨基)乙基)胺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亲水单体或疏水单体,进行紫外光照,引发与亲水单体或疏水单体的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乙醇冲洗后烘干,得到表面接枝亲水单体或者疏水单体的改性PP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多巴胺盐酸盐、2-溴异丁酰溴、三乙胺的摩尔比为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李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