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有关于数据处理方法,特别指一种应用于串行端口驱动程序(serial driver)中,可根据数据传输量进行缓冲区(FIFO buffer)长度动态调整来控制中断请求间隔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既有串行数据传输处理的结构里(如图1中所示),串行端口驱动程序(serial driver)30往往被用来作为负责微处理器10和外围装置50之间数据传输的主要沟通桥梁。当外围装置50有任务要执行,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处理的时候,便会由对应负责的串行端口驱动程序30负责向微处理器10发出中断(interrupt)请求,而在微处理器10接收到来自串行端口驱动程序30的中断请求之后,便会立刻分配一定的资源并允许对应的外围装置50开始执行所请求的数据传输处理。特别是在数据传输处理的过程中,串行端口驱动程序30主要用来负责微处理器10与外围装置50之间数据的输入/输出传输。而输入/输出传输通常会分别透过串行端口驱动程序30中的输入缓冲区31及输出缓冲区32来进行,所谓的缓冲区(FIFO buffer)即是可用来暂时保留等待传输处理数据的内存,主要用来作为微处理器10与外围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调整串行传输的缓冲区长度的方法,作用于一计算机可执行平台之上,在外围装置透过串行端口驱动程序(serialdriver)请求执行数据传输处理时,可对串行端口驱动程序中的缓冲区(FIFObuffer)进行动态调整以提升数据传输 处理效果,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取得一起始传输时间(T1)、读取一数据传输总量(D)及一终止传输时间(T2);进行运算求得一数据传输量(M);判断该数据传输量是否落于一标准区间内;当该数据传输量落于 标准区间内,且相对数值落于接近该标准区间上限时,增长缓冲区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调整串行传输的缓冲区长度的方法,作用于一计算机可执行平台之上,在外围装置透过串行端口驱动程序(serial driver)请求执行数据传输处理时,可对串行端口驱动程序中的缓冲区(FIFO buffer)进行动态调整以提升数据传输处理效果,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取得一起始传输时间(T1)、读取一数据传输总量(D)及一终止传输时间(T2);进行运算求得一数据传输量(M);判断该数据传输量是否落于一标准区间内;当该数据传输量落于标准区间内,且相对数值落于接近该标准区间上限时,增长缓冲区长度;当该数据传输量落于标准区间内,且相对数值落于接近该标准区间下限时,缩短缓冲区长度;及依据缓冲区数据状态产生中断请求,开始进行传输数据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调整串行传输的缓冲区长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执行平台是指具微处理器的手持式移动通信装置(handhelddevice)。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调整串行传输的缓冲区长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执行平台是指智能型手机(Smartp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承溱,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