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及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17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及墙体结构,属于木结构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节点,包括附加墙骨柱和过梁,以及用于将附加墙骨柱和过梁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用于支撑过梁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用连接钉从不同的方向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附加墙骨柱连接,从而提高连接件与附加墙骨柱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连接件对于过梁的支撑强度,有利于将过梁的受力传导至附加墙骨柱上,提高连接节点的稳定性。提高连接节点的稳定性。提高连接节点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及墙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木结构建筑结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及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木结构建筑
中,特别是轻型木结构中,门窗洞口处墙骨柱的布置比较复杂。与没有开洞的墙体段不同,门窗洞口处的构件大致分为:竖向布置在顶梁板和底梁板之间的规格材,即全长墙骨柱;紧贴过梁的全长墙骨柱,即附加墙骨柱;支撑过梁的稍短墙骨柱,即托柱;由规格材组合或工程木材制作而成跨过墙体开口的梁,即过梁;用来支撑窗台板或过梁上部顶梁板的短墙骨柱;作为窗开口框架下部的水平规格材,即窗台板。
[0003]在组装时,先将过梁、托柱和窗台板摆放就位,接着从第一层顶梁板上部下钉,钉住过梁,从托柱对面一侧下钉,钉住窗台板,然后将附加墙骨柱钉在每个托柱旁边,并和顶梁板和底梁板相连接,最后按照位置将短柱钉在窗台板和底梁板之间。因此,上述的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结构较为复杂,且安装步骤繁琐,施工速度较为缓慢。
[0004]此外,在相关领域中,存在利用连接件实现过梁与墙骨柱之间的连接,例如,申请号为 2013206817943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墙体过梁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门窗过梁、窗边立柱和墙体立柱,墙体立柱与窗边立柱底部设置有底导梁,门窗过梁搭接在窗边立柱上;门窗过梁通过配件与门窗立柱连接,配件固定在墙体立柱上。
[0005]然而,上述连接件仅在水平方向设置连接钉,以将过梁和门窗立柱连接,这种连接结构本身并不稳定,同时门窗立柱间的受力不均匀,容易产生连接钉拉出、撕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过梁和墙骨柱之间连接不够稳定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旨在提高过梁与墙骨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08]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组装简便的墙体结构。
[0009]2.技术方案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1]本技术的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包括附加墙骨柱和过梁,以及用于将所述附加墙骨柱和过梁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过梁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用连接钉从不同的方向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附加墙骨柱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附加墙骨柱由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连接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和附加墙骨柱由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连接钉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和若干个第二连接孔,所
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与附加墙骨柱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与过梁相对应。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为两个以上,且所有的第一连接孔相连形成的直线与所有的第二连接孔相连形成的直线相互平行。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支撑板相互垂直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支撑板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
[0018]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设置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加强筋相互平行设置。
[0019]本技术的一种墙体结构,包括底梁板和顶梁板,底梁板和顶梁板之间支撑设置有若干个墙骨柱,若干个所述墙骨柱间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处两侧设置有附加墙骨柱,两个所述附加墙骨柱之间设置有过梁,所述附加墙骨柱和过梁采用上述的连接节点实现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处设置有窗台,所述窗台通过短柱连接在底梁板上,所述窗台、附加墙骨柱和过梁共同形成为用于安装窗框的洞口。
[0021]3.有益效果
[0022]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的连接节点,包括附加墙骨柱和过梁,以及用于将附加墙骨柱和过梁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用于支撑过梁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用连接钉从不同的方向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附加墙骨柱连接,从而提高连接件与附加墙骨柱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连接件对于过梁的支撑强度,有利于将过梁的受力传导至附加墙骨柱上,提高连接节点的稳定性。
[0024](2)本技术中,在第二连接板与支撑板的内侧设置若干个加强筋,若干个加强筋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加强筋之间等距设置,从而提高第二连接板与支撑板之间的稳定性,防止第二连接板和支撑板在受压过程中发生塑性形变。
[0025](3)本技术的墙体结构,其过梁与附加墙骨柱之间的连接节点强度高,墙体结构整体较为稳定;同时,由于过梁的端部不需要突出于附加墙骨柱的侧面设置以实现过梁与附加墙骨柱之间的钉连接,组装时可以先将附加墙骨柱与顶梁板连接,再将过梁通过本技术的连接件连接在附加墙骨柱上,因而大大简化了墙体结构的组装过程,提高了墙体结构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中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9]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01、墙骨柱;102、底梁板;103、顶梁板;104、附加墙骨柱; 201、短柱;202、窗台板;203、过梁;300、连接件;310、第一连接板;311、第一连接孔; 312、第二连接孔;313、第四连接孔;314、加强部;320、第二连接板;321、第三连接孔; 322、加强筋;33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31]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2]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墙体结构。具体的,该墙体结构包括底梁板102和顶梁板103,底梁板102和顶梁板103之间支撑设置有若干个墙骨柱101,墙骨柱101的两端分别与底梁板102和顶梁板103相连接,若干个墙骨柱10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若干个墙骨柱101的内外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面板,面板与墙骨柱101之间可以为钉连接。面板之上还可以设置有石膏板。
[0033]一般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附加墙骨柱和过梁,以及用于将所述附加墙骨柱和过梁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过梁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用连接钉从不同的方向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附加墙骨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附加墙骨柱由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连接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和附加墙骨柱由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连接钉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和若干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与附加墙骨柱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与过梁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梁与墙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意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