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束原竹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992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束原竹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包括主梁和支承柱,所述支承柱包括立柱和曲柱;所述主梁与立柱的上端之间以及主梁与曲柱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连接板,在中间连接板的上侧设有主梁钢夹板,下侧设有支柱钢夹板;所述中间连接板对应位于主梁与立柱或主梁与曲柱之间;所述主梁钢夹板伸入主梁的相邻两行原竹的间隙,主梁与主梁钢夹板通过对拉螺杆相连在一起;所述支柱钢夹板伸入立柱或曲柱的相邻两行或两列的间隙,立柱或曲柱与支柱钢夹板通过对拉螺杆相连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会对原竹造成损坏,并且连接强度高、稳定性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束原竹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属于原竹建筑施工
,特别的涉及一种集束原竹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竹建筑结构已经从传统的竹木搭接、缠绕、榫卯咬合等方式发展到竹结构与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膜结构、砖石结构相互结合的一种混合式结构类型,甚至可以将竹材进行粉碎胶合,对其物理特性进行改良和加强,成为新型的竹集成材,可以按照现代建筑结构的计算方式进行数据计算。竹材参与到现代建筑结构体系当中,可以使原本只能搭建小建筑的竹材应用到大空间建筑、多层甚至高层建筑中,大大扩展了竹结构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范围。
[0003]但是,现有的竹建筑中,主梁和支承柱之间的连接不太方便,目前主要通过螺栓、粘接剂以及绑带等直接将主梁和支承柱相连,但这样不仅连接强度低,且容易造成原竹建筑的原竹损坏,使整个建筑的稳定性降低,在外部环境变化时容易损坏,存在竹建筑崩塌的风险。
[0004]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稳定性好的一种集束原竹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会对原竹造成损坏,且强度高,稳定性好的集束原竹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集束原竹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包括主梁和设于主梁下方并用于支撑主梁的支承柱,所述支承柱包括立柱和曲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立柱以及曲柱均为由若干呈阵列式分布且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原竹集束柱;
[0008]所述主梁与立柱的上端之间以及主梁与曲柱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连接板,在中间连接板的上侧竖向设有数块相互平行的主梁钢夹板,在中间连接板的下侧设有数块相互平行的支柱钢夹板,其中,相邻两主梁钢夹板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支柱钢夹板之间的间距均与原竹的直径一致;所述中间连接板对应位于主梁与立柱或主梁与曲柱之间,并对应位于主梁与立柱或主梁与曲柱之间的连接处;所述主梁钢夹板向上延伸并伸入主梁的相邻两行原竹的间隙,主梁的每一列原竹均通过贯穿原竹及主梁钢夹板的对拉螺杆相连在一起;所述支柱钢夹板向下延伸并对应伸入立柱或曲柱的相邻两行或两列的间隙,立柱或曲柱的每一行或列原竹均通过贯穿原竹及支柱钢夹板的对拉螺杆相连在一起。
[0009]进一步地,在主梁钢夹板上,对应主梁的每一列原竹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预制孔,且
各主梁钢夹板上的预制孔的位置相对应;在主梁的每一列原竹上,对应预制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对拉螺杆穿过通孔和预制孔后将主梁与主梁钢夹板相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柱钢夹板所在平面与主梁钢夹板所在平面垂直。
[0011]进一步地,在支柱钢夹板上,对应立柱或曲柱的每一行或列原竹也开设有至少两个预制孔,且各支柱钢夹板上的预制孔的位置相对应;在立柱或曲柱的每一列或行原竹上,对应预制孔的位置也开设有通孔,所述对拉螺杆穿过通孔和预制孔后将立柱或曲柱与主梁钢夹板相连。
[0012]进一步地,将主梁与曲柱相连的连接件的支柱钢夹板呈弧形,且其弧度与曲柱上端的弧度一致,该支柱钢夹板伸入曲柱的相邻两列原竹的缝隙,曲柱通过竖向设置的对拉螺杆将曲柱与支柱钢夹板相连。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4](1)本方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大范围地推广。
[0015](2)通过连接件将主梁与支承柱相连,从而避免将主梁与曲柱直接相连,使安装施工更加方便,并能使支承柱和主梁快速、稳定地连接在一起,能有效提高梁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强度。
[0016](3)在主梁、支承柱的原竹以及主梁钢夹板、支柱钢夹板上预先开设通孔和预制孔,从而避免现场安装过程中对原竹造成损坏,能够有效提高主梁和支承柱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能够大大提高安装施工的速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采用本技术的原竹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主梁与曲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号说明:主梁1,立柱2,曲柱3,中间连接板4,主梁钢夹板5,支柱钢夹板6,对拉螺杆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集束原竹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包括主梁1和设于主梁1下方并用于支撑主梁1的支承柱,所述支承柱包括立柱2和曲柱3;所述主梁1、立柱2以及曲柱3均为由若干呈阵列式分布,且通过若干间隔分布并贯穿各行、各列的对拉螺杆7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原竹集束柱。
[0023]所述主梁1与立柱2的上端之间以及主梁1与曲柱3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连接板4,在中间连接板4的上侧竖向设有数块相互平行的主梁1钢夹板,在中间连接板4的下侧设有数块相互平行的支柱钢夹板6,其中,相邻两主梁1钢夹板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支柱钢夹板6之间的间距均与原竹的直径一致。
[0024]所述中间连接板4对应位于主梁1与立柱2或主梁1与曲柱3之间,并对应位于主梁1与立柱2或主梁1与曲柱3之间的连接处;即将主梁1与立柱2相连的连接件的中间连接板4位于主梁1与立柱2之间,并位于主梁1与立柱2的连接处;同理,将主梁1与曲柱3相连的连接件
的中间连接板4位于主梁1与曲柱3之间,并位于主梁1与曲柱3的连接处。
[0025]所述主梁1钢夹板向上延伸并伸入主梁1的相邻两行原竹的间隙,主梁1的每一列原竹均通过贯穿原竹及主梁1钢夹板的对拉螺杆7相连在一起;具体实施时,在主梁1钢夹板上,对应主梁1的每一列原竹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预制孔,且各主梁1钢夹板上的预制孔的位置相对应;在主梁1的每一列原竹上,对应预制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对拉螺杆7穿过通孔和预制孔后将主梁1与主梁1钢夹板相连。这样,能够避免现场安装过程中对原竹造成损坏,并有效提高主梁1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能够大大提高安装施工的速度和效率。
[0026]所述支柱钢夹板6向下延伸并对应伸入立柱2或曲柱3的相邻两行或两列的间隙,立柱2或曲柱3的每一行或列原竹均通过贯穿原竹及支柱钢夹板6的对拉螺杆7相连在一起。具体实施时,所述支柱钢夹板6所在平面与主梁1钢夹板所在平面垂直;这样,将主梁1与主梁1钢夹板相连的对拉螺杆7与将立柱2或曲柱3与支柱钢夹板6相连的对拉螺杆7呈十字型分布,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主梁1与支承柱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在实施过程中,在支柱钢夹板6上,对应立柱2或曲柱3的每一行或列原竹也开设有至少两个预制孔,且各支柱钢夹板6上的预制孔的位置相对应;在立柱2或曲柱3的每一列或行原竹上,对应预制孔的位置也开设有通孔,所述对拉螺杆7穿过通孔和预制孔后将立柱2或曲柱3与主梁1钢夹板相连。从而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原竹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包括主梁和设于主梁下方并用于支撑主梁的支承柱,所述支承柱包括立柱和曲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立柱以及曲柱均为由若干呈阵列式分布且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原竹集束柱;所述主梁与立柱的上端之间以及主梁与曲柱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连接板,在中间连接板的上侧竖向设有数块相互平行的主梁钢夹板,在中间连接板的下侧设有数块相互平行的支柱钢夹板,其中,相邻两主梁钢夹板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支柱钢夹板之间的间距均与原竹的直径一致;所述中间连接板对应位于主梁与立柱或主梁与曲柱之间,并对应位于主梁与立柱或主梁与曲柱之间的连接处;所述主梁钢夹板向上延伸并伸入主梁的相邻两行原竹的间隙,主梁的每一列原竹均通过贯穿原竹及主梁钢夹板的对拉螺杆相连在一起;所述支柱钢夹板向下延伸并对应伸入立柱或曲柱的相邻两行或两列的间隙,立柱或曲柱的每一行或列原竹均通过贯穿原竹及支柱钢夹板的对拉螺杆相连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束原竹建筑的梁柱连接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诗东钟树生苟基佐周茜张义雄颜强程睿王军龙魏奇科廖袖锋王维说江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