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灵活的自行走轨道升降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车间物料转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移动灵活的自行走轨道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生产车间为了提高面积利用率采用双层设计,因此就需要升降平台对货物进行转运,目前现有的升降平台其升降台面只能竖向移动,而升降台面的四周都会有固定的支撑柱、导轨及牵引装置,车间一层的行车无法移动到升降台面的上方,因此用户在车间一层无法通过行车直接向升降平台装卸,制约了物料转运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灵活的自行走轨道升降平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移动灵活的自行走轨道升降平台,包括第一底坑和楼板开口,楼板开口位于第一底坑上方且开口面积略小于第一底坑的坑口面积,第一底坑内腔中分别设有两块横向的升降板,两块升降板之间通过数块纵板固定连接,升降板外侧分别设有齿条,齿条的下端均插入第一底坑中并与其底面固定连接,齿条的上端则与上层楼板底面固定连接,升降板底面上分别固定安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灵活的自行走轨道升降平台,包括第一底坑(1)和楼板开口(2),楼板开口(2)位于第一底坑(1)上方且开口面积略小于第一底坑(1)的坑口面积,其特征为:第一底坑(1)内腔中分别设有两块横向的升降板(3),两块升降板(3)之间通过数块纵板(35)固定连接,升降板(3)外侧分别设有齿条(4),齿条(4)的下端均插入第一底坑(1)中并与其底面固定连接,齿条(4)的上端则与上层楼板底面固定连接,升降板(3)底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齿轮(32),齿轮(32)均与对应的齿条(4)相啮合,第一底坑(1)内腔周围还设有用于引导升降板(3)运动的限位结构,升降板(3)顶面上放置有平台车(5),升降板(3)顶面上分别横向开设有导轨槽(33),导轨槽(33)的其中一端与升降板(3)对应侧面相通,平台车(5)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导轨槽(33)中并与其滚动配合,导轨槽(33)槽内底面分别开设有数个矩形通孔(34),矩形通孔(34)中分别设有支撑块(6),支撑块(6)的四周侧边均与对应矩形通孔(34)的内壁间隙配合,支撑块(6)的顶面则与导轨槽(33)槽内底面齐平,支撑块(6)的底面分别通过支撑杆(61)固定安装于第一底坑(1)的坑内底面上,第一底坑(1)靠近导轨槽(33)端部开口一侧开设有第二底坑(7),第二底坑(7)与第一底坑(1)的相对一侧相通,第二底坑(7)的坑内底面固定安装有两根导轨(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灵活的自行走轨道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1)均为带自锁功能的正反转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灵活的自行走轨道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L型板(8),第一底坑(1)远离第二底坑(7)一侧坑内底面固定安装有两根L型板(8),L型板(8)分别位于第一底坑(1)前后两侧且与其对应拐角相贴合,L型板(8)的上端则均与上层楼板底面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四山,姜海滨,朱光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安大重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