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式采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06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肩背式采茶设备,涉及采茶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包括外壳、一号电机、卷板、切刀、背架、收茶箱、二号电机、转杆,所述外壳内空腔为收茶腔,所述外壳的侧壁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一号电机固定在收茶腔右侧壁的凹槽内,所述一号电机左端固定有动力轴,所述卷板有若干分别均匀固定在动力轴上,所述切刀有若干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卷板之间,所述背架右上角防止有收茶箱,所述收茶箱顶端入料口通过伸缩管与出口连通,所述二号电机固定在外壳壁上,所述二号电机右端固定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定有一根转杆一端,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伸缩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且伸缩管中的茶叶可自动进入收茶箱。收茶箱。收茶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肩背式采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采茶设备
,特别是涉及肩背式采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采茶机是从茶树顶梢采收新嫩茶叶的作物收获机械。按采摘方法不同分选择性采茶机和非选择性采茶机两类。选择性采茶机有折断式和摩擦式等类型。前者是利用弯曲折断原理,采下鲜嫩茶叶而保留粗老枝条;后者是用一对弹性摘指夹住茶叶,依靠摘指与茶叶间的静摩擦力,摘下新叶而保留老叶和幼芽。现有技术的采茶机采摘的茶叶需要收集在一起,所以采茶机后一般配备一个布袋或直接手持一个篮子,故一个人使用很艰难,两个人使用又浪费劳动力。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采茶机采摘的茶叶需要收集在一起,所以采茶机后一般配备一个布袋或直接手持一个篮子,故一个人使用很艰难,两个人使用又浪费劳动力。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肩背式采茶设备,包括,
[0006]采茶机,采茶机结构包括,外壳,外壳呈类长方体壳体结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肩背式采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茶机,采茶机结构包括,外壳(20),外壳(20)呈类长方体壳体结构,所述外壳(20)内空腔为收茶腔(22),所述外壳(20)的前侧壁上设置有长方形通孔为入口(21),所述外壳(20)后侧壁的通孔中设置有长方形管道为出口(23),所述收茶腔(22)中安装有动力轴(26)和卷板(27);一号电机(25),一号电机(25)固定在收茶腔(22)右侧壁的凹槽内,所述一号电机(25)的转子左端通过连轴器连接一根动力轴(26),所述一号电机(25)驱动动力轴(26)转动;卷板(27),卷板(27)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卷板(27)有若干分别均匀固定在动力轴(26)上,所述卷板(27)随着动力轴(26)转动,将入口(21)处的茶叶卷入收茶腔(22);切刀(28),切刀(28)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切刀(28)有若干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卷板(27)之间,所述切刀(28)固定在动力轴(26)上,所述切刀(28)随着动力轴(26)转动,将卷板(27)卷入入口(21)中的茶叶的茶梗切断,卷板(27)再将茶叶尖卷入收茶腔(22);肩背装置,肩背装置结构包括,背架(10),背架(10)呈类P型框架结构,所述背架(10)的左侧壁上固定有背带(11),所述背架(10)右上角防止有收茶箱(12),所述背带(11)挎在使用者肩膀处,所述背架(10)起到支撑收茶箱(12)的作用;收茶箱(12),收茶箱(12)呈长方体壳体结构,所述收茶箱(12)固定在背架(10)的右上角处,所述收茶箱(12)的顶端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通过伸缩管(13)与出口(23)连通,所述收茶腔(22)中的茶叶从伸缩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彪李园丁应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茗浪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