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99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辊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包括底板,底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底板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的另一端向左弯折成型形成顶板,顶板在离第一侧板预定距离处向外弯折成型,形成第一翼片;第一翼片的底面沿顶板预定距离处向外弯折成型,形成第二翼片;第二翼片顶面的一端与第二侧板的顶端一体成型连接。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板材结构的设计,可降低板材受外力作用时的冲击,加工过程中,控制不同截面弯曲时弯曲角的顺序和大小来避免弯曲截面产生的质量缺陷,降低弯角处型材的减薄量,保证型材整体受力均匀和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型材整体受力均匀和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型材整体受力均匀和具有足够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


[0001]本技术属于辊弯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辊弯型钢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经济性型材,采用辊式冷弯成型工艺,可以生产多种规格、不同断面的冷弯型钢产品,其产品表面光洁、尺寸精度高,并且具有节材和节能的优点,人们经常把利用辊弯成型的加工方式生产的型材应用到电梯导轨、汽车防撞梁等工业中,这些场合应用的型材需要具有受力均匀、可靠性高、抗拉强度好等特点。
[0003]使用过程中,对于截面比较复杂,需要有折弯的型材,折弯处型材的厚度易受到变形减薄,材质厚度不均匀,弯角处易出现角部皱褶等质量缺陷,导致型材易出现受力不均、拉伸断裂以及局部强度不足的现象,缩短了型材的使用寿命,更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000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通过板材结构的设计,可降低板材受外力作用时的冲击,加工过程中,控制不同截面弯曲时弯曲角的顺序和大小来避免弯曲截面产生的质量缺陷,降低弯角处型材的减薄量,保证型材整体受力均匀和具有足够的强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底板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向左弯折成型形成顶板,所述顶板在离第一侧板预定距离处向外弯折成型,形成第一翼片;
[0007]所述第一翼片的底面沿顶板预定距离处向外弯折成型,形成第二翼片;所述第二翼片顶面的一端与第二侧板的顶端一体成型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所述第一翼片与第二翼片的高度相同。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所述顶板与第一翼片、第二翼片的侧面分别形成一顶板弯曲角α;所述第一翼片与第二翼片的顶面分别与对应的侧面形成一侧边弯曲角β。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所述顶板弯曲角α大于侧边弯曲角β。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所述型材的材质为冷轧镀锌板,且板厚为1.5mm。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所述型材的底板为开口结构。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所述底板总长为88mm,底板上开口
两端面的间距为17mm。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所述第一翼片与第二翼片的间距为23mm。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所述型材通过成型主机一次性弯折成型。
[0016]本技术通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通过板材结构的设计,可降低板材受外力作用时的冲击,加工过程中,控制不同截面弯曲时弯曲角的顺序和大小来避免弯曲截面产生的质量缺陷,降低弯角处型材的减薄量,保证型材整体受力均匀和具有足够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的区域放大图;
[0019]图中:1

底板,2

顶板,3

第一侧板,4

第二侧板,5

第一翼片,6

第二翼片,7

安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说明书提到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更好的描述技术方案,以便读者理解,实际实施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此描述。
[0021]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包括底板1,底板 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底板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第一侧板3的另一端向左弯折成型形成顶板2,顶板在离第一侧板3预定距离处向外弯折成型,形成第一翼片5。
[0022]第一翼片的底面沿顶板2预定距离处向外弯折成型,形成第二翼片6;第二翼片顶面的一端与第二侧板4的顶端一体成型连接。
[0023]工作时,外部连接件作用在顶板2的内表面,若顶板2的内表面为无任何结构的平面型材,在外力作用下顶板2易产生扭曲变形,本技术在顶板2 上设有第一翼片5和第二翼片6,并且结构上经过一体成型加工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当顶板2受到外力作用时,翼片可分散冲击力,降低对型材的冲击,稳定性好,加强了顶板的强度和刚度。
[0024]更好的,如图1所示,第一翼片与第二翼片的间距为23mm,第一翼片5 与第二翼片6的高度相同,为11mm;便于型材的加工制作及使用,当该型材安装在支架或固定件上之后,两翼片可以很好的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
[0025]更好的,如图2所示,顶板2与第一翼片5、第二翼片6的侧面分别形成一顶板弯曲角α;第一翼片5与第二翼片6的顶面分别与对应的侧面形成一侧边弯曲角β;进一步的,顶板弯曲角α大于侧边弯曲角β。
[0026]折弯生产时,顶板弯曲角α先弯曲一个道次,然后顶板弯曲角α与侧边弯曲角β再同时进行弯曲,并保证顶板弯曲角α大于侧边弯曲角β,可有效的避免角部厚度减薄的问题。保证折弯处型材厚度不便,受力均匀,提高连接件的可靠性。
[002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型材的材质为冷轧镀锌板,使型材具有较高的美观性和防锈性,提高型材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中,型材的厚度为1.5mm。
[0028]本技术中,型材的中间为空心结构,在保证型材抗压性和导向性的条件下,空心结构能够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0029]更好的,如图1所示,底板总长为88mm,底板上开口两端面的间距为17mm,形成一安装空间,底板上右侧开口的端面与第一翼片在一个水平面上,安装空间的大小和位置略小于两翼片的间距,便于与外部连接件的配合使用。
[0030]更好的,型材通过成型主机一次性弯折成型,利用成型主机对板材进行一次性加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弯折角度及弯折距离,降低弯角处的减薄量。
[0031]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利用放料机对板材进行放料,使其经过导向装置移动至整平装置上,利用五辊整平装置对其进行整平,保证板材的平整性,然后利用成型主机对其形状进行一次性挤压弯曲成型,形成包围结构,在弯曲过程中,顶板弯曲角α先弯曲一个道次,然后顶板弯曲角α与侧边弯曲角β再同时进行弯曲,并保证顶板弯曲角α大于侧边弯曲角β,可有效的避免角部厚度减薄的问题。保证折弯处板材厚度不变,受力均匀,提高连接件的可靠性。
[0032]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通过板材结构的设计,可降低板材受外力作用时的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底板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向左弯折成型形成顶板,所述顶板在离第一侧板预定距离处向外弯折成型,形成第一翼片;所述第一翼片的底面沿顶板预定距离处向外弯折成型,形成第二翼片;所述第二侧板的顶端与第二翼片的一端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片与第二翼片的高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辊弯成型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第一翼片、第二翼片的侧面分别形成一顶板弯曲角α;所述第一翼片与第二翼片的顶面分别与对应的侧面形成一侧边弯曲角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思诺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