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93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定模和动模以及冷却机构和热流道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定模冷却组件和动模冷却组件;所述定模冷却组件包括布设在所述定流道板内的相互连接的若干V型定冷却通道;所述动模冷却组件包括布设在所述动流道板内的相互连接的若干V型动冷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用于成型微小型产品的多模注塑模具提供快速显著的冷却水路,缩短了流道的冷却时间,不仅减少了成型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够避免产品结晶的产生,保证了产品的品质。的品质。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微小型的注塑产品,因产品外形尺寸小,且往往具有多个注塑流道,该注塑流道较大,成型时会导致冷却不均衡,特别是流道冷却时间长,会导致产品结晶的发生,同时还会增加冷却时间,延长成型周期,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
[0004]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
[0005]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定模和动模以及冷却机构和热流道机构;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板、定垫板以及定流道板,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板、动垫板以及动流道板;所述定流道板上开设有若干定模型腔,所述动流道板上开设有若干动模型腔;若干所述定模型腔与若干所述动模型腔构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沿圆周排列;所述热流道机构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若干V型流道单元和若干进胶流道,单个所述V型流道单元的顶点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成型腔之间;所述进胶流道的一端与所述V型流道单元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成型腔连通;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定模内的定模冷却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动模内的动模冷却组件;所述定模冷却组件包括布设在所述定流道板内的定流道水路;所述动模冷却组件包括布设在所述动流道板内的动流道水路;所述定流道水路包括相互连接的若干V型定冷却通道;所述动流道水路包括相互连接的若干V型动冷却通道。
[0006]优选的,所述定模板中心开设在有定中心凹槽,所述定垫板和所述定流道板设置在所述定中心凹槽内;所述动模板中心开设有动中心凹槽,所述动垫板和所述动流道板设置在所述动中心凹槽内。
[0007]优选的,所述定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定进水口和定出水口;所述动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动进水口和动出水口;所述定进水口和所述定出水口与所述定流道水路连通;所述动进水口和动出水口与所述动流道水路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定模冷却组件还包括布设在所述定模板内的定主冷却通道和第一定主连接通道、第二定主连接通道;冷却水经所述定进水口、所述定主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定主连接通道、所述定模流道水路和所述第二定主连接通道后,由所述定出水口流出;
[0009]所述动模冷却组件还包括布设在所述动模板内的动主冷却通道和第一动主连接通道、第二动主连接通道;冷却水经所述动进水口、所述动主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动主连接通道、所述动模流道水路和所述第二动主连接通道后,由所述动出水口流出。
[0010]优选的,所述定模流道水路还包括定连接通道,所述定连接通道呈圆弧状,所述定连接通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定主连接通道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V型定冷却通道连通;
[0011]所述动模流道水路还包括动连接通道,所述动连接通道呈圆弧状,所述动连接通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动主连接通道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V型动冷却通道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动模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动过渡通道和第二动过渡通道,所述第一动过渡通道和第二动多过渡通道布设在所述动垫板内,所述第一动过渡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动连接通道的进水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主连接通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动过渡通道的一端与所述V型动冷却通道的出水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动主连接通道的进水端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热流道机构还包括若干分流道和主流道,若干所述分流道的进胶口与主流道连通,其出胶口与所述V型流道单元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定流道板上还设置有定流道凹槽,所述动流道板上还设置有动流道凹槽;所述定流道凹槽和所述动流道凹槽配合形成所述V型流道单元和所述分流道。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能够为用于成型微小型产品的多模注塑模具提供快速显著的冷却水路,缩短了流道的冷却时间,不仅减少了成型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够避免产品结晶的产生,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定模与动流道板配合后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定模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定模的侧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动模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动模的侧视图;
[0021]附图说明:1

冷却机构;10

定模板;100

定中心凹槽;101

定进水口;102

定出水口;
[0022]11

定垫板;110

定主冷却通道;12

定流道板;120

第一定主连接通道;121

定流道凹槽;13

定模型腔;130

第二定主连接通道;14

定流道水路;140

V型定冷却通道;
[0023]141

定连接通道;
[0024]2‑
热流道机构;20

动模板;200

动中心凹槽;201

动进水口;202

动出水口;21

动垫板;210

动主冷却通道;22

动流道板;220

第一动主连接通道;221

动流道凹槽;23
‑ꢀ
动模型腔;230

第二动主连接通道;24

动流道水路;240

V型动冷却通道;241

动连接通道;242

第一动过渡通道;243

第二动过渡通道;
[0025]3‑
成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0027]请结合图1至图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定模和动模以及冷却机构1和热流道机构2;其中,所述热流道机构2用于注塑胶体以在定模和动模内成型产品,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中均设置有所述冷却机构1,用于冷却流道以及成型后的产品。
[0028]具体地,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板10、定垫板11以及定流道板12,所述定模板10中心开设在有定中心凹槽100,所述定垫板11和所述定流道板12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定中心凹槽内100;所述定流道板12上开设有若干定模型腔13,且若干所述定模型腔13沿圆周排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模型腔13的数量为8个,同时,在所述定流道板12上还开设有定流道凹槽121,所述定流道凹槽121包括呈米字型的定分流道槽以及V型的定流道单元槽,同时在所述V型定流道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定模和动模以及冷却机构和热流道机构;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板、定垫板以及定流道板,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板、动垫板以及动流道板;所述定流道板上开设有若干定模型腔,所述动流道板上开设有若干动模型腔;若干所述定模型腔与若干所述动模型腔构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沿圆周排列;所述热流道机构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若干V型流道单元和若干进胶流道,单个所述V型流道单元的顶点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成型腔之间;所述进胶流道的一端与所述V型流道单元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成型腔连通;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定模内的定模冷却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动模内的动模冷却组件;所述定模冷却组件包括布设在所述定流道板内的定流道水路;所述动模冷却组件包括布设在所述动流道板内的动流道水路;所述定流道水路包括相互连接的若干V型定冷却通道;所述动流道水路包括相互连接的若干V型动冷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中心开设有定中心凹槽,所述定垫板和所述定流道板设置在所述定中心凹槽内;所述动模板中心开设有动中心凹槽,所述动垫板和所述动流道板设置在所述动中心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定进水口和定出水口;所述动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动进水口和动出水口;所述定进水口和所述定出水口与所述定流道水路连通;所述动进水口和动出水口与所述动流道水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冷却微小型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冷却组件还包括布设在所述定模板内的定主冷却通道和第一定主连接通道、第二定主连接通道;冷却水经所述定进水口、所述定主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寿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旋机电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