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抗滑桩,涉及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包括所述桩体俯视图呈长方形,所述骨架包括环绕于桩体中心轴设置的主筋骨网,所述主筋骨网包括若干根竖向沿桩体的侧壁面排布设置的纵筋、横向设置于桩体内的横筋以及加固筋,所述加固筋设置于桩体的宽度边所在面,所述桩体朝向滑坡土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固定于靠近滑坡土层的加固筋且平行于纵筋。本申请具有保证抗滑效果的同时减少材料浪费的效果。料浪费的效果。料浪费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滑桩
[0001]本申请涉及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滑桩。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高发,由于我国夏季降雨集中,山坡的土壤含水量骤然增大,使山坡的土壤松动并且具有流动性,进而导致山体滑坡,山体滑坡的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并且发生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当前,滑坡的防治有选择使用抗滑桩来对坡体进行巩固。
[0003]公开号为CN203701081U的专利公布了注浆式抗滑桩,其包括抗滑桩,抗滑桩由注浆桩体和周围的复合地基组成,在坡体竖直方向按环形排布设置钻孔,钻孔中设置有并排捆扎在一起的抗滑桩体主筋、一次封孔注浆PVC管和二次高压劈裂注浆钢管,通过一次封孔注浆PVC管向钻孔中注浆形成注浆桩体,通过二次高压劈裂注浆钢管进行高压劈裂注浆形成复合地基。二次高压劈裂注浆钢管最下端1.5m范围内管壁上设置有注浆孔,注浆孔外设置有两层工程胶布。抗滑桩的顶部设置有联系梁,联系梁与抗滑桩体主筋连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其桩体各部分结构强度基本相同,在保证优良的抗滑效果时,会不可避免的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保证抗滑效果的同时减少材料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滑桩。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滑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所述桩体俯视图呈长方形,所述骨架包括环绕于桩体中心轴设置的主筋骨网,所述主筋骨网包括若干根竖向沿桩体的侧壁面排布设置的纵筋、横向设置于桩体内的横筋以及加固筋,所述加固筋设置于桩体的宽度边所在面,所述桩体朝向滑坡土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固定于靠近滑坡土层的加固筋并且平行于纵筋。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桩体朝向滑坡土层的一侧设置的第一加强筋使桩体朝向滑坡土层的一面的结构强度相对更加稳定,承受滑坡土层的推力相对更高。
[0009]优选的,多根第一加强筋分为多组且固定于加固筋,三根第一加强筋为一组形成有一级加强机构,所述一级加强机构的俯视图呈三角形堆叠;在桩体内部靠近一级加强机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固筋,所述第一加固筋平行于加固筋,第一加固筋上固定有若干组二级加强机构,所述二级加强机构为两根第一加强筋组成。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加强机构的第一加强筋数量多于二级加强机构,在加强桩体面对滑坡土层一面的结构强度,同样节省了材料的成本。
[0011]优选的,所述桩体背离滑坡土层的宽度边所在面铺设的纵筋数量多于桩体两侧边所在面铺设的纵筋数量。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桩体两侧边的受力小于背离滑坡土层宽度边,所以在保证桩体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节省材料的使用。
[0013]优选的,所述在桩体靠近滑坡土层底部的位置设有若干根横向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固定于纵筋。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了桩体竖直方向靠近滑坡土层底部的结构,在滑坡土层沿基层岩床滑动桩体该部位施力时,桩体此时的抗滑稳定性相对更高。
[0015]优选的,环绕所述桩体的顶端侧壁设置有锁口,且锁口的上端高于地面,所述锁口的侧壁向上延伸出地面形成有挡墙。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面上的沙土和水被挡墙阻挡,在工作人员在施工时不会被干扰并且相对更佳安全。
[0017]优选的,所述挡墙平行于地面延伸形成有搭台,所述搭台底部抵接于地面。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台可用于放置用于清理基坑内的土渣的提升装置,使提升装置更稳定,在基坑内的工作人员相对更佳安全。
[0019]优选的,所述锁口的位于地面下的侧壁靠近滑坡土层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卡墩,所述卡墩分为两列,同一列卡墩竖向设置且用于卡接用于配合挡土的挡板。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根抗滑桩的锁口侧壁设置的卡墩可以用来卡接适配的挡板,使相邻的两根抗滑桩的联系加强,对滑坡土层的限制相对更好。
[0021]优选的,在所述桩体的侧壁环绕形成有护壁,所述护壁位于地面内且顶端固定于锁口的侧壁下端,护壁内环绕于桩体形成有环状的护壁筋,所述护壁筋有两个且两个护壁筋之间固定有若干根二级护壁筋。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的护壁筋对护壁的整体结构进行巩固,护壁的结构强度相对更高,在基坑内的工作人员安全性相对更加。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在桩体内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加强筋,靠近滑坡土层的加强筋数量增加,巩固了桩体的整体结构,在对易滑坡的坡体治理时,抗滑桩的稳定性相对更高,结构强度相对更佳;
[0025]2.桩体内侧边的纵筋数量少于背离滑坡土层宽度边的纵筋数量,在保证抗滑桩的桩体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在材料成本的上相对更加节省。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的主筋骨网的主视图;
[0028]图3是本申请的主筋骨网的俯视图;
[0029]图4是本申请的护壁筋的主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桩体;2、护壁;3、锁口;4、主筋骨网;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21、护壁筋;33、卡墩;51、一级加强机构;52、二级加强机构;31、挡墙;311、搭台;41、纵筋;42、横筋;43、加固筋;44、第一加固筋;211、二级护壁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抗滑桩。参照图1,一种抗滑桩包括设桩体1,桩体1俯视图
呈矩形并且在桩体1内设置有骨架,环绕桩体1顶端侧壁的设置有锁口3,同时,在锁口3的底部并且环绕于桩体1侧壁形成有护壁2。
[0033]参照图2和图3,骨架包括环绕于桩体1中心轴设置的主筋骨网4,主筋骨网4包括若干根竖向设置在桩体1内的纵筋41、横向设置于桩体1内的横筋42以及桩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加固筋43,所述桩体1朝向滑坡土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加强筋5。
[0034]实施原理,在桩体1内设置的第一加强筋5使桩体1朝向滑坡土层的一面结构稳定性更强,承受滑坡土层的推力相对更高。
[0035]多根第一加强筋5分为多组且固定于加固筋43,三根第一加强筋5为一组形成有一级加强机构51,一级加强机构51的俯视图呈三角形堆叠;在桩体1内部靠近一级加强机构5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固筋44,第一加固筋44平行于加固筋43,第一加固筋44上固定有若干组二级加强机构52,二级加强机构52为两根第一加强筋5组成。实施原理,一级加强机构51和二级加强机构52不仅加强了桩体1面对滑坡土层的稳定性还相对减少了施工的材料成本。
[0036]其中,在桩体1背离滑坡土层的宽度边所在面铺设的纵筋41数量多于桩体1两侧边所在面铺设的纵筋41数量。
[0037]实施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滑桩,包括桩体(1)以及设置于桩体(1)内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俯视图呈长方形,所述骨架包括环绕于桩体(1)中心轴设置的主筋骨网(4),所述主筋骨网(4)包括若干根竖向沿桩体(1)的侧壁面排布设置的纵筋(41)、横向设置于桩体(1)内的横筋(42)以及加固筋(43),所述加固筋(43)设置于桩体(1)的宽度边所在面,所述桩体(1)朝向滑坡土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固定于靠近滑坡土层的加固筋(43)且平行于纵筋(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滑桩,其特征在于:三根第一加强筋(5)为一组形成有一级加强机构(51),所述一级加强机构(51)的俯视图呈三角形堆叠且固定于加固筋(43);在桩体(1)内部靠近一级加强机构(5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固筋(44),所述第一加固筋(44)平行于加固筋(43),第一加固筋(44)上固定有若干组二级加强机构(52),所述二级加强机构(52)为两根第一加强筋(5)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背离滑坡土层的宽度边所在面铺设的纵筋(41)数量多于桩体(1)两侧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继斌,黄方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