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用防积液反流引流装置,包括密闭式瓶体,瓶体的内腔分为两个气密性互相独立的积液腔和水封腔;积液腔的顶部连接有引流管;瓶体顶部设置有连通积液腔与水封腔的连通管,水封腔内设置有水封管,水封管的顶部与连通管连接;水封管上设置有扩径段,水封腔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引流过程中积液不会通过引流管反流至胸膜腔内,而且水封管上位于液面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扩径段,当胸膜腔内的负压过大时,水封管的扩径段可储存部分吸入的盐水形成缓冲效果,盐水不易进入积液腔中造成盐水损失,规避了盐水损失后出现盐水液面低于水封管底部的问题,进一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进一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进一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用防积液反流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胸外科用防积液反流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的胸腔密闭引流装置多采用单腔引流装置,其原理是利用重力及胸膜腔内压力随呼吸变化进行引流,对病情较重的患者不利于彻底排尽胸腔积液和积气;对严重肺不张的患者还会引起反流的现象,造成胸腔感染。很多医院采用两个或三个独立的引流装置,并采用水封管进行水封,但是现有的水封管较细,水封液容易直接进入积液内造成水封液损失,容易出现胸膜腔内重新进入气体,造成引流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心胸外科用防积液反流引流装置,胸膜腔引流过程中积液不会通过引流管反流至胸膜腔内,水封腔内的液体被吸入至水封管内形成负压水柱,阻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而且水封管上位于液面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扩径段,当胸膜腔内的负压过大时,水封管的扩径段可储存部分吸入的盐水,形成缓冲效果,盐水不易随着水封管及连通管进入积液腔中造成盐水损失,规避了盐水损失后出现盐水液面低于水封管底部的问题,进一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心胸外科用防积液反流引流装置,包括密闭式瓶体,瓶体的内设置有将瓶体内腔划分为两个气密性互相独腔体的隔板,两个气密性互相独立的腔体分别为积液腔和水封腔;积液腔的顶部连接有引流管,引流管一端端头伸入积液腔内并位于积液腔内靠近顶部的位置,引流管的另一端用于插入人体胸膜腔;瓶体顶部设置有连通积液腔与水封腔的连通管,水封腔内设置有水封管,水封管的底部位于靠近水封腔底部位置,水封管的顶部与位于水封腔顶部的连通管端头连接;水封管在水封腔内液面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扩径段,水封腔的顶部设置有与水封腔内腔连通的排气口。
[0006]进一步地,扩径段位于水封管上靠近水封腔顶部的位置。
[0007]进一步地,引流管插入人体胸膜腔的端头为圆形钝头,引流管上靠近圆形钝头的侧壁位置至少开设有一个与引流管内腔连通的侧孔。
[0008]进一步地,靠近瓶体底部的侧壁位置设置有带有阀门的排液管,排液管的进口端与积液腔的内腔连通。
[0009]进一步地,积液腔对应的瓶体侧壁设置有刻度。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引流过程中积液不会通过引流管反流至胸膜腔内,水封腔内的液体被吸入至水封管内形成负压水柱,阻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而且水封管上位于液面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扩径段,当胸膜腔内的负压过大时,水封管的扩径段可储存部分吸入的盐水,形成缓冲效果,盐水不易随着水封管及连通管进入积液腔中造成盐水损失,规避了盐水损失后出现盐水液面低于水封管底部的问题,进
一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施例中心胸外科用防积液反流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瓶体;2、隔板;3、积液腔;4、水封腔;5、引流管;6、连通管;7、水封管;8、扩径段;9、排气口;10、圆形钝头;11、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4]实施例:
[0015]参见图1,一种心胸外科用防积液反流引流装置,包括密闭式瓶体1,瓶体1的内设置有将瓶体1内腔划分为两个气密性互相独腔体的隔板2,两个气密性互相独立的腔体分别为积液腔3和水封腔4;积液腔3的顶部连接有引流管5,引流管5一端端头伸入积液腔3内并位于积液腔3内靠近顶部的位置,引流管5的另一端用于插入人体胸膜腔;瓶体1顶部设置有连通积液腔3与水封腔4的连通管6,水封腔4内设置有水封管7,水封管7的底部位于靠近水封腔4底部位置,水封管7的顶部与位于水封腔4顶部的连通管6端头连接;水封管7在水封腔4内液面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扩径段8,水封腔4的顶部设置有与水封腔4内腔连通的排气口9。
[0016]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胸膜腔积液或积气引流时,预先将盐水通过排气口9注入水封腔4内,使水封腔4内的液面浸没水封管7的底部端头一端距离;然后将引流管5前端插入患者胸膜腔内,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者气体可通过引流管5进入积液腔3内,液体则在积液腔3内,气体则被压入顶部的连通管6中,通过连通管6、水封管7排出至水封腔4内,最后经排气口9排出;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因引流管5的与积液腔3连接处的端头位于积液腔3靠近积液腔3顶部位置,积液不会通过引流管5反流至胸膜腔内,水封腔4内的液体被吸入至水封管7内形成负压水柱,阻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而且水封管7上位于液面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扩径段8,当胸膜腔内的负压过大时,水封管7的扩径段8可储存部分吸入的盐水,形成缓冲效果,盐水不易随着水封管7及连通管6进入积液腔3中造成盐水损失,规避了盐水损失后出现盐水液面低于水封管7底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
[0017]扩径段8位于水封管7上靠近水封腔4顶部的位置,可以保证盐水液面基本上位于扩径段8下方,不会因盐水加入过多而浸没扩径段8导致扩径段8无法储存过多盐水而失去缓冲作用。
[0018]引流管5插入人体胸膜腔的端头为圆形钝头10,引流管5上靠近圆形钝头10的侧壁位置至少开设有一个与引流管5内腔连通的侧孔。引流管5前端为圆形钝头10并在侧壁开孔,保证积液或积气能通过侧壁的侧孔排出的同时,引流管5端头不容易戳伤患者胸膜,保证引流过程的安全进行。
[0019]靠近瓶体1底部的侧壁位置设置有带有阀门的排液管11,排液管11的进口端与积
液腔3的内腔连通,引流完毕需要倒掉积液时,只需打开排液管11的阀门将积液从积液腔3内倒出即可,操作方便。
[0020]积液腔3对应的瓶体1侧壁设置有刻度,可以对引流出的积液进行计量,便于医护人员记录引流出的积液量。
[0021]如上即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技术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用防积液反流引流装置,包括密闭式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内设置有将瓶体(1)内腔划分为两个气密性互相独腔体的隔板(2),两个气密性互相独立的腔体分别为积液腔(3)和水封腔(4);所述积液腔(3)的顶部连接有引流管(5),所述引流管(5)一端端头伸入积液腔(3)内并位于积液腔(3)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引流管(5)的另一端用于插入人体胸膜腔;所述瓶体(1)顶部设置有连通积液腔(3)与水封腔(4)的连通管(6),所述水封腔(4)内设置有水封管(7),所述水封管(7)的底部位于靠近水封腔(4)底部位置,所述水封管(7)的顶部与位于水封腔(4)顶部的连通管(6)端头连接;所述水封管(7)在水封腔(4)内液面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扩径段(8),所述水封腔(4)的顶部设置有与水封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学艺,罗慧琴,赵霞,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