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固定装置,包括带有筒体的底座,筒体内插设有支撑杆,支撑杆顶部固定有盒体;盒体顶部开口边缘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沿盒体竖直方向向下开设;盒体底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下方设置有蓄电池和温度控制器,隔板上方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将盒体隔板以上的盒体内腔分割为降温室和加热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盒体上的开口槽将体外循环管道的一部分管段收纳固定在盒体内,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对盒体内的体外循环管道的管段进行加热或制冷,使体外循环管道内的血液可以保持体外循环管道的血液温度与管式变温器内血液温度相近,不会因管道过长而使血液温度变化过大,满足手术过程的相关要求。足手术过程的相关要求。足手术过程的相关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膜式氧合器是心脏停跳代替肺的医疗器械,具有调节血液内O2和CO2含量的功能,是心血管手术的必须的医疗设备,也是治疗急性呼吸疾病和等待肺移植阶段必须的医疗设备。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膜式氧合器变温系统后进行内O2和CO2交换变成动脉血,再回输病人动脉系统,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的供应,在手术过程中暂时替代肺作用,同时为医生提供安静、无血、清晰的手术环境,以便于实施手术。
[0003]现有的膜式氧合器包括贮血罐、膜式氧合腔、管式变温器以及体外循环管道组成,贮血罐为一个用于储存血液的腔体;变温室用于对血液的温度进行调节,例如当手术时,可将温度降低,当手术完成后,再将血液温度调高。其采用的是水冷方式,及通过循环的水对流经的血液温度进行调节;氧合室的功能就是将非氧合血氧合成氧合血。
[0004]但是体外循环管道一般较长,随意堆放在手术台附近会干扰医生手术操作过程,而且经管式变温器流出的血液在过长的体外循环管道内流动过程中会与外界产生热交换,无法保证输入血液的温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固定装置,通过盒体上的开口槽将体外循环管道的一部分管段收纳固定在盒体内,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对盒体内的体外循环管道的管段进行加热或制冷,使体外循环管道内的血液可以保持体外循环管道的血液温度与管式变温器内血液温度相近,不会因管道过长而使血液温度变化过大,满足手术过程的相关要求。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竖直安装有筒体,筒体内插设有支撑杆,筒体外壁设置有可对支撑杆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支撑杆的顶部由筒体顶部伸出筒体上方,支撑杆顶部固定有固定盒,固定盒包括底部固定于支撑杆上的盒体,盒体顶部开口的一个边缘铰接有可对盒体进行盖合的顶盖;盒体顶部开口处与顶盖铰接边缘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沿盒体竖直方向向下开设;盒体底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与盒体底部合围的内腔中设置有蓄电池和温度控制器,带有开口槽的两个盒体侧壁之间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将盒体隔板以上的盒体内腔分割为两个独立腔室的降温室和加热室;半导体制冷片的顶部与盒体顶部平齐,且半导体制冷片与温度控制器及蓄电池串联。
[0008]进一步地,降温室和加热室内均设置有热电偶,热电偶的输出端与温度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地,开口槽数量为多个,多个开口槽均匀分布在降温室和加热室对应的两
个相对的侧壁。
[0010]进一步地,每个开口槽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垫层。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盒体上的开口槽将体外循环管道的一部分管段收纳固定在盒体内,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对盒体内的体外循环管道的管段进行加热或制冷,使体外循环管道内的血液可以保持体外循环管道的血液温度与管式变温器内血液温度相近,不会因管道过长而使血液温度变化过大,满足手术过程的相关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施例中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实施例中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固定装置立体结构图;
[0014]其中:1、底座;2、筒体;3、支撑杆;4、紧固螺栓;5、盒体;6、顶盖;7、开口槽;8、隔板;9、蓄电池;10、半导体制冷片;11、降温室;12、加热室;13、热电偶;14、温度控制器;15、体外循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6]实施例:
[0017]参见图1和图2,一种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竖直安装有筒体2,筒体2内插设有支撑杆3,筒体2外壁设置有可对支撑杆3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4;支撑杆3的顶部由筒体2顶部伸出筒体2上方,支撑杆3顶部固定有固定盒,固定盒包括底部固定于支撑杆3上的盒体5,盒体5顶部开口的一个边缘铰接有可对盒体5进行盖合的顶盖6;盒体5顶部开口处与顶盖6铰接边缘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开口槽7,开口槽7沿盒体5竖直方向向下开设;盒体5底部设置有隔板8,隔板8与盒体5底部合围的内腔中设置有蓄电池9和温度控制器14,带有开口槽7的两个盒体5侧壁之间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10;半导体制冷片10将盒体5隔板8以上的盒体5内腔分割为两个独立腔室的降温室11和加热室12;半导体制冷片10的顶部与盒体5顶部平齐,且半导体制冷片10与温度控制器14及蓄电池9串联。
[0018]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胸外科手术时,需要通过膜式氧合器替代患者肺脏功能进行血液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以满足术中患者的需要。膜式氧合器原理是通过体外循环管道15将引流出来的机体静脉血,在膜式氧合器中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从而变成动脉血,再回输患者体内,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的供应。特别是在开心手术过程中它可以暂时替代肺的作用,为医生提供相对清晰的手术视野,便于实施手术。
[0019]在实施心胸外科手术过程中,将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安置在手术台上,通过紧固螺栓4调节支撑杆3在筒体2内的插入深度,实现固定装置的升降调节,保证能够对体外循环管道15进行收纳固定。体外循环管道15外露部分的管段卡在开口槽7内,将多余的管段收纳固定在固定盒中,防止过多过长的体外循环管道15分散在手术台附近影响医生手术操作;同时盒体5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10,半导体制冷片10一端为制冷端,另一端为制热端,
制冷端对应的为降温室11,制热端对应的是加热室12,温度控制器14将蓄电池9与半导体制冷片10接通后,可以对固定盒内降温室11的空气进行制冷,并对加热室1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体外循环管道15一部分位于盒体5内,医生根据需要选择对体外循环管道15内的血液进行加热或降温,需要降温时将体外循环管道15卡在降温室11对应的开口槽7内,需要加热时将体外循环管道15卡在加热室12对应的开口槽7内,即可实现体外循环管道15内的血液温度的加热或制冷,体外循环管道15内的血液可以保持体外循环管道15的血液温度与管式变温器内血液温度相近,不会因管道过长而使血液温度变化过大,满足手术过程的相关要求。
[0020]降温室11和加热室12内均设置有热电偶13,热电偶13的输出端与温度控制器14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热电偶13实时监控盒体5内的温度值,然后将检测到的温度值传递值温度控制器14,本实施例中的温度控制器14的温度控制范围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需求设定,使体外循环管道15内的血液温度与患者体温相适应,保证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竖直安装有筒体(2),所述筒体(2)内插设有支撑杆(3),所述筒体(2)外壁设置有可对支撑杆(3)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4);所述支撑杆(3)的顶部由筒体(2)顶部伸出筒体(2)上方,所述支撑杆(3)顶部固定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包括底部固定于支撑杆(3)上的盒体(5),所述盒体(5)顶部开口的一个边缘铰接有可对盒体(5)进行盖合的顶盖(6);所述盒体(5)顶部开口处与顶盖(6)铰接边缘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开口槽(7),所述开口槽(7)沿盒体(5)竖直方向向下开设;所述盒体(5)底部设置有隔板(8),所述隔板(8)与盒体(5)底部合围的内腔中设置有蓄电池(9)和温度控制器(14),带有开口槽(7)的两个盒体(5)侧壁之间设置有半导体制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慧琴,赵霞,费学艺,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