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卡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57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卡箍,包括卡箍本体、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组合固定销;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位于卡箍本体的两端,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端,通过组合固定销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实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接触与啮和;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达到的固定效果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达到的限位效果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的精度更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的精度更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的精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卡箍


[0001]本技术涉及设备调节宽松度并限位的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卡箍。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发展,卡箍因其具有造型美观,使用方便,紧箍力强、密封性能好等特点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用于车辆、船舶、柴油机、汽油机、机床、消防、制氧机等各种机械设备;但是当前市面上的卡箍的限位存在问题,或是只是单纯的通过螺纹连接使其限位效果不够容易脱落,或是卡箍上设置的限位部件之间间隔太大导致其装配精度不高导致其过度收紧对设备造成损坏或是收紧不足造成卡箍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装配精度高的一种新型卡箍。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新型卡箍,包括卡箍本体、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组合固定销;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位于卡箍本体的两端,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端,通过组合固定销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实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接触与啮和。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卡箍本体呈长条状,并将其弯曲使其两端接触,形成为圈状;在卡箍本体朝外的表面上设有凹槽;在卡箍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部设置于卡箍本体的一端,在其朝内的表面设置有一处凹陷,并在凹陷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上的齿呈直角梯形柱状,直角梯形柱状的下底面与卡箍本体连接,直角梯形柱状的斜边面朝向第二固定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呈椭圆柱状,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的上端,第一连接部的外壁与卡箍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间设有一处通孔为第一通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固定部设置于卡箍本体的另一端,在其朝内的表面设置有一处朝向第一固定部的板状延伸,所述板状延伸,其宽度与卡箍本体一致;在板状延伸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上的齿呈直角梯形柱状,直角梯形柱状的下底面与板状延伸连接,直角梯形柱状的斜边面朝向第一固定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连接部呈椭圆柱状,设置于第二固定部的上端,第二连接部的外壁与卡箍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设有一处通孔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远离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其通孔形状设置呈六边形,为固定螺母放置空间;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的长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通过合固定销连接固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组合固定销包括固定销本体和固定螺母,所述的固定销本体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固定销本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六边形的旋紧槽,固定销本体的上端部尺寸大于第一固定部通孔的尺寸,固定销本体的下端部穿过第一通孔并进入第二通孔与固定螺母啮合,所述的固定销本体的下端部整体呈圆柱状,其直径小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内径,与固定螺母啮合处设有螺纹;所述的固定螺母为六边形设置于固定螺母放置空间内并将其固定。
[0013]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
[0014]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达到的固定效果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达到的限位效果使本技术整体的精度更高;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采用直角梯形柱状的齿使其不仅可依靠两个直角梯形柱状的直角边面产生限位的力,两个直角梯形柱状的上底面之间贴合避免了滑齿此类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制氧圆盘放松卡箍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组合固定销整体结构图。
[0017]图3为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结构图。
[0018]图4为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结构图。
[0019]图中标号:
[0020]1. 卡箍本体;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第一固定部;5.第二固定部;6. 固定销本体;7.齿;8. 组合固定销;11. 凹槽;21.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3. 固定螺母放置空间;41.第一齿条;42.凹陷;51.第二齿条;52.板状延伸;61.固定销本体的上端部;62. 固定销本体的下端部;63. 旋紧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2]实施例:
[0023]本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卡箍,包括卡箍本体1、第一固定部4、第二固定部5、第一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3和组合固定销8;所述的第一固定部4和第二固定部5位于卡箍本体1的两端,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和第二固定部5上端,通过组合固定销8使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固定连接,并实现第一固定部4和第二固定部5的接触与啮和;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达到的固定效果与第一固定部4和第二固定部5达到的限位效果使本技术整体的精度更高。
[0024]进一步的,所述的卡箍本体1呈长条状,并将其弯曲使其两端接触,形成为圈状;在卡箍本体1朝外的表面上设有凹槽11,该凹槽11可放置手指指腹,并通过该凹槽11搬动制氧圆盘;在卡箍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部4和第二固定部5。
[0025]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部4设置于卡箍本体1的一端,在其朝内的表面设置有
一处凹陷42,并在凹陷4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条41,所述第一齿条41上的齿7呈直角梯形柱状,直角梯形柱状的下底面与卡箍本体1连接,直角梯形柱状的斜边面朝向第二固定部5。
[0026]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呈椭圆柱状,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的上端,第一连接部2的外壁与卡箍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的中间设有一处通孔为第一通孔21。
[002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固定部5设置于卡箍本体1的另一端,在其朝内的表面设置有一处朝向第一固定部4的板状延伸52,所述板状延伸52,其宽度与卡箍本体1一致;在板状延伸5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齿条51,所述第二齿条51上的齿7呈直角梯形柱状,直角梯形柱状的下底面与板状延伸52连接,直角梯形柱状的斜边面朝向第一固定部4。
[002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连接部3呈椭圆柱状,设置于第二固定部5的上端,第二连接部3的外壁与卡箍本体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的中间设有一处通孔为第二通孔31,所述第二通孔31远离第一固定部4的一端其通孔形状设置呈六边形,为固定螺母放置空间33;第二连接部3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2的长度。
[002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31通过合固定销连接固定。
[0030]进一步的,所述的组合固定销8包括固定销本体6和固定螺母,所述的固定销本体6贯穿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固定销本体的上端部61设置有六边形的旋紧槽63,固定销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箍本体、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组合固定销;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位于卡箍本体的两端,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端,通过组合固定销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实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接触与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箍本体呈长条状,并将其弯曲使其两端接触,形成为圈状;在卡箍本体朝外的表面上设有凹槽;在卡箍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设置于卡箍本体的一端,在其朝内的表面设置有一处凹陷,并在凹陷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上的齿呈直角梯形柱状,直角梯形柱状的下底面与卡箍本体连接,直角梯形柱状的斜边面朝向第二固定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呈椭圆柱状,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的上端,第一连接部的外壁与卡箍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间设有一处通孔为第一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部设置于卡箍本体的另一端,在其朝内的表面设置有一处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东刘芝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太中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