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蛸类养殖循环装置,包括养殖水箱、养殖网桶、过滤机构以及水循环机构,所述养殖水箱内中部水平安装有一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上均布间隔安装有多个进水通槽管,所述水平隔板将养殖水箱分成养殖区和过滤区,所述养殖区内均布间隔插装有多个养殖网桶,每个所述养殖网桶底部均同轴插装在所述进水通槽管内上部,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区通过水循环机构实现水回用于养殖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每个蛸类可以单独养殖,避免相互亲本之间的残杀,从而大大提高了亲本的存活率,通过将过滤机构与水循环机构结合,提高蛸类的养殖环境,使得蛸类优质生长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优质生长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优质生长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蛸类养殖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涉及蛸类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蛸类养殖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蛸类(Octopusminor)隶属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俗称马蛸、大蛸或八爪鱼,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日本海域。蛸类一年生,在北方其繁殖高峰期在4~7月份。蛸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大量出口日本、韩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创汇海珍品。由于黄渤海捕捞力度加大造成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人工养殖要求日益迫切。由于蛸类产卵量较低,只有70
‑
100粒左右/只,苗种繁育亲本量比较大,残留饵料环境污染造成缺氧等问题,另外蛸类有护卵特性,若是全部集中开敞式饲养会导致争斗损伤,导致养殖成活了降低。
[0003]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与本申请相关的专利文献,具体内容如下:
[0004]1、一种蛸类育苗室(CN209914764U),包括育苗室本体,所述育苗室本体顶部设置有透明遮挡棚,所述育苗室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育苗室本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槽,第一槽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螺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两个第一槽中的一个第一槽内并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延伸至另一个第一槽内,育苗室本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转动安装有遮阳板,两个遮阳板对称设置。本技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对育苗室本体内的光照强度进行调节,防止因育苗室本体内的光照强度太高或者太低影响章鱼的繁殖,满足了人员的使用需求。
[0005]2、一种蛸类养殖繁育装置(CN206101287U),设有带有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养殖池,养殖池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陶罐,陶罐之间前后左右间隔均不小于50cm;陶罐开口端陶口均朝向养殖池进水口;陶罐开口端陶口内直径为10cm,陶罐内腔最大直径为15cm,陶罐高为20cm;陶罐开口端陶口上固定设置第一网布,第一网布网孔直径不大于1cm;陶罐底部设置漏水孔,漏水孔直径为2cm,可广泛应用于蛸类水产养殖。
[0006]3、一种章鱼养殖附卵一体化装置(CN103493772B),包括若干组在竖直方向相互连接的箱体,所述每组箱体包括一个公箱体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与公箱体连接的母箱体,所述母箱体中设置有集卵器。本专利技术为章鱼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可避免章鱼互残,同时不影响章鱼交配,提高章鱼存活率和出卵率,可以诱导章鱼将受精卵附着在相对集中的位置,提高受精卵的成活率。
[0007]通过技术特征的对比,上述公开专利文献与本技术的技术结构不相同,不会影响本技术申请的创造性及新颖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蛸类养殖循环装置,
该装置结构简单、养殖效率高,而且大大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劳动力。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一种蛸类养殖循环装置,包括养殖水箱、养殖网桶、过滤机构以及水循环机构,所述养殖水箱内中部水平安装有一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上均布间隔安装有多个进水通槽管,所述水平隔板将养殖水箱分成养殖区和过滤区,所述养殖区内均布间隔插装有多个养殖网桶,每个所述养殖网桶底部均同轴插装在所述进水通槽管内上部,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区通过水循环机构实现水回用于养殖区。
[0011]而且,所述养殖水箱顶部安装有箱盖,所述箱盖上表面均布间隔一体制有多个圆形插口,每个圆形插口位置的箱盖上同轴固装有环状安装台,所述养殖网桶通过该环状安装台穿过圆形插口固定安装在养殖水箱的上层养殖区内。
[0012]而且,每个所述进水通槽管内下部均设置有阀球,且成排进水通槽管内的阀球共同安装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伸出养殖水箱通过轴承安装有阀门杆,旋转阀门杆实现进水通槽管的开闭。
[0013]而且,所述养殖网桶包括网桶本体、透明可开启观察盖、悬挂环钩以及出水漏斗,所述网桶本体由塑料制成的网格板围合而成的圆桶,其顶部同轴铰装有透明可开启观察盖,顶部边缘同轴固装有悬挂环钩,所述网桶本体下部还同轴安装有出水漏斗。
[0014]而且,所述出水漏斗包括倒圆锥形聚拢口以及出水颈。
[0015]而且,所述透明可开启观察盖上表面一侧还固装有一提拉扭头。
[0016]而且,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密封塞、第一过滤网抽屉、第二过滤网抽屉,所述第一过滤网抽屉与第二过滤网抽屉从上之下依次安装在过滤区内,所述第一过滤网抽屉和第二过滤网抽屉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塞,所述第一过滤网抽屉的滤网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抽屉的滤网孔径。
[0017]而且,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水泵、抽水管、水平横管以及分洒头,所述水泵安装在养殖水箱下层的过滤区内底部,所述水平横管安装在养殖水箱上层的养殖区内的箱盖下表面,所述水平横管下表面间隔连通设置有多个分洒头,所述水平横管一端通过抽水管与水泵相通。
[0018]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9]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每个蛸类可以单独养殖,避免相互亲本之间的残杀,从而大大提高了亲本的存活率,并且本技术将过滤机构与水循环机构结合,提高蛸类的养殖环境,使得蛸类更好更快的生长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劳动力,使得养殖人员无需多次换水,从而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立体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爆炸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养殖网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一种蛸类养殖循环装置,包括养殖水箱1、养殖网桶6、过滤机构以及水循环机构,所述养殖水箱内中部水平安装有一水平隔板11,所述水平隔板将养殖水箱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养殖区8;下层为过滤区2,所述养殖水箱顶部安装有箱盖7,所述箱盖上表面均布间隔一体制有多个圆形插口17,每个圆形插口位置的箱盖上同轴固装有环状安装台18,所述养殖网桶通过该环状安装台穿过圆形插口固定安装在养殖水箱的上层养殖区内,所述水平隔板上同轴向下一体制有多个进水通槽管5,所述进水通槽管与养殖网桶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进水通槽管内下部均设置有阀球12,且每排进水通槽管内的阀球均共同安装有一转轴13,所述转轴一端伸出养殖水箱通过轴承安装有阀门杆14,旋转阀门杆即可实现进水通槽管的开闭,所述过滤区内还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将过滤区过滤完的水通过水循环机构回用于养殖区实现水循环。
[0026]所述养殖网桶包括网桶本体6
‑
4、透明可开启观察盖6
‑
1、悬挂环钩6
‑
3以及出水漏斗,所述网桶本体为一由塑料制成的网格板围合而成的圆桶,其顶部同轴铰装有一透明可开启观察盖,且顶部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蛸类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水箱、养殖网桶、过滤机构以及水循环机构,所述养殖水箱内中部水平安装有一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上均布间隔安装有多个进水通槽管,所述水平隔板将养殖水箱分成养殖区和过滤区,所述养殖区内均布间隔插装有多个养殖网桶,每个所述养殖网桶底部均同轴插装在所述进水通槽管内上部,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区通过水循环机构实现水回用于养殖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蛸类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水箱顶部安装有箱盖,所述箱盖上表面均布间隔一体制有多个圆形插口,每个圆形插口位置的箱盖上同轴固装有环状安装台,所述养殖网桶通过该环状安装台穿过圆形插口固定安装在养殖水箱的上层养殖区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蛸类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水通槽管内下部均设置有阀球,且成排进水通槽管内的阀球共同安装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伸出养殖水箱通过轴承安装有阀门杆,旋转阀门杆实现进水通槽管的开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蛸类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网桶包括网桶本体、透明可开启观察盖、悬挂环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侯纯强,马超,郭彪,王硕,张博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