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篮球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03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篮球架,其前框架上半部的篮球板的后端面具有至少一篮球框,前框架的左、右前侧杆的中段分别具有二个第一左、右关节,以让前框架向下连续弯折;一左框架的左顶杆与左底杆的后端分别连接左中侧杆,左顶杆与左底杆的前端分别连接左前侧杆;一右框架的右顶杆与右底杆的后端分别连接右中侧杆,右顶杆与右底杆的前端分别连接右前侧杆;左、右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左、右顶杆的中段与左、右前侧杆;而一后框架的上半部具有一止挡部,且后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以左、右连杆连接左、右中侧杆。右中侧杆。右中侧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篮球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篮球架,尤指一种可以快速拆装,并节省储存空间及方便搬运携带者。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式的室外用篮球架都是以一具有篮球框的篮球板及一支撑架所组成,而对于室内所使用投篮机的篮球架而言,为了可以产生足够的支撑强度,其篮球框与投篮者之间的支撑架长度更是区隔为二阶段,以在篮球投出并碰触篮球框或篮球板之后,能经由一斜坡网绳面向下滚回,让投篮者能够连续性的投篮。
[0003]然而,上述篮球架主要是以数个金属管及平板所固定组装而成,其组装的过程缓慢,且在组合后的整体体积已固定,由于不方便收折,不但不利于携带且会占用相当大的储存空间。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技术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折叠篮球架,俾能解决现有篮球架的组装及拆解速度慢,以及储存时占用大空间的问题,而可经由各支杆与各连结关节的搭配组成,以达到可以快速拆装的效果;在拆解的后能有效节省储存空间,并方便搬运携带。
[0005]为达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折叠篮球架主要包括一前框架、一左框架、一右框架以及一后框架。其中的前框架上半部具有篮球板,篮球板的后端面具有至少一篮球框,前框架的一左前侧杆的中段具有上下间隔的二个第一左关节,前框架的一右前侧杆的中段具有左右对称二个第一左关节的二个第一右关节;左框架包括一左顶杆、一左底杆及一左中侧杆,左顶杆的中段连接一左支撑杆的一端,左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左前侧杆,左顶杆的后端与左底杆的后端分别连接左中侧杆;左顶杆的前端连接左前侧杆,左底杆的前端连接左前侧杆;右框架包括一右顶杆、一右底杆及一右中侧杆,右顶杆的中段连接一右支撑杆的一端,右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右前侧杆,右顶杆的后端与右底杆的后端分别连接右中侧杆;右顶杆的前端连接右前侧杆,右底杆的前端连接右前侧杆;而后框架的上半部具有一止挡部,后框架的一左后侧杆连接一左连杆的后端,左连杆的前端连接左中侧杆,后框架的一右后侧杆连接一右连杆的后端,右连杆的前端连接右中侧杆。
[0006]实施时,该前框架向后再向下连续弯折,该左顶杆的前端经由一第一左转接件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该左前侧杆,该左底杆的前端经由一第二左转接件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该左前侧杆,以让该左框架相对于该左前侧杆水平转动弯折;该右顶杆的前端经由一第一右转接件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该右前侧杆,该右底杆的前端经由一第二右转接件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该右前侧杆,以让该右框架相对于该右前侧杆水平转动弯折。
[0007]实施时,本技术更包括一中间连杆,中间连杆的左端经由左三通接头以可拆
装的方式连接左中侧杆的底端,中间连杆的右端经由一右三通接头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右中侧杆的底端。
[0008]实施时,后框架的上半部更设有相互平行的上顶杆及下顶杆,上顶杆的左端与下顶杆的左端连接左后侧杆,上顶杆的右端与下顶杆的右端连接右后侧杆。
[0009]实施时,本技术更包括一支撑杆,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以可拆装方式连接中间连杆与下顶杆。
[0010]实施时,本技术更包括一网绳,网绳连结于折叠篮球架的外侧周缘,并在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形成一斜坡网绳面。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不仅能经由各支杆与各连结关节的搭配组成以达到快速拆装的效果,且能在拆解的后有效节省储存空间并方便搬运携带的折叠篮球架。
[0012]为便于对本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结合网绳时的立体外观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弯折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4是图3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折叠后的立体外观图。
[0018]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19]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在弯折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折叠篮球架1;前框架2;顶杆21;底杆22;中间横杆23;左前侧杆24;第一左关节241、242;右前侧杆25;第一右关节251、252;篮球板26;篮球框261;左框架3;左顶杆31;左底杆32;左中侧杆33;左三通接头34;第一左转接件35;第二左转接件36;右框架4;右顶杆41;右底杆 42;右中侧杆43;右三通接头44;第一右转接件45;第二右转接件46;中间连杆5;左支撑杆6;右支撑杆61;后框架7;左后侧杆71;右后侧杆72;上顶杆73;下顶杆74;左连杆8;右连杆81;支撑杆82;网绳83;斜坡网绳面 83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折叠篮球架1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包括一前框架2、一左框架3、一右框架4、一中间连杆5、一左支撑杆6、一右支撑杆61、一后框架7、一左连杆8、一右连杆81、一支撑杆82以及一网绳83。其中,具有篮球板26的一端界定为折叠篮球架1的前端,远离篮球板26的投篮者站立位置界定为折叠篮球架1的后端,并以投篮者面对篮球板26的方向分别界定为折叠篮球架1的左侧端及右侧端。
[0022]前框架2是直立的四边形框,包括一顶杆21、一底杆22、一中间横杆23、一左前侧杆24及一右前侧杆25,前框架2上半部设有一篮球板26,篮球板26 的后端面具有一篮球框261,实施时,篮球框261也可设为二个以上,并以间隔并列方式安装于篮球板26的后端面上;左前侧杆24具有一上段、一中段及一下段,上段、中段之间与中段、下段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一左关节241、242;右前侧杆25同样具有一上段、一中段及一下段,上段、中段之间与中
段、下段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一右关节251、252,二个第一左关节241、242与二个第一右关节251、252左右相对称,以让前框架2的上半部先向后弯折之后,再向下连续弯折。
[0023]左框架3是直立的长方形框,包括一左顶杆31、一左底杆32及一左中侧杆 33,左顶杆31的后端连接左中侧杆33的顶端,左底杆32的后端经由一个左三通接头34连接左中侧杆33的底端,左顶杆31的前端经由一关节以连结左前侧杆24的中段位置,并位于二个第一左关节241、242的下方,该关节做为第一左转接件35,实施时,第一左转接件35也可为套接在左前侧杆24上的T字形套环;左底杆32的前端经由另一关节以连结左前侧杆24的底端,该另一关节做为第二左转接件36,实施时,第二左转接件36也可为套接在左前侧杆24底部的T字形套环,以让左框架3可以相对于左前侧杆24水平转动弯折。而左支撑杆6是斜方向设置的连杆,左支撑杆6的底端与顶端分别为C字形套环,左支撑杆6的底端套接左顶杆31的中段位置,左支撑杆6的顶端套接在左前侧杆 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篮球架,其具有篮球板的一端界定为该折叠篮球架的前端,远离该篮球板的投篮者站立位置界定为该折叠篮球架的后端,并以投篮者面对该篮球板的方向分别界定为该折叠篮球架的左侧端及右侧端,其特征在于,该折叠篮球架包括:一前框架,其上半部具有该篮球板,该篮球板的后端面具有至少一篮球框,该前框架的一左前侧杆的中段具有上下间隔的二个第一左关节,该前框架的一右前侧杆的中段具有左右对称该二个第一左关节的二个第一右关节,以让该前框架的上半部向下连续弯折;一左框架,其包括一左顶杆、一左底杆及一左中侧杆,该左顶杆的中段连接一左支撑杆的一端,该左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该左前侧杆,该左顶杆的后端与该左底杆的后端分别连接该左中侧杆;该左顶杆的前端连接该左前侧杆,该左底杆的前端连接该左前侧杆;一右框架,其包括一右顶杆、一右底杆及一右中侧杆,该右顶杆的中段连接一右支撑杆的一端,该右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该右前侧杆,该右顶杆的后端与该右底杆的后端分别连接该右中侧杆;该右顶杆的前端连接该右前侧杆,该右底杆的前端连接该右前侧杆;以及一后框架,其上半部具有一止挡部,该后框架的一左后侧杆连接一左连杆的后端,该左连杆的前端连接该左中侧杆,该后框架的一右后侧杆连接一右连杆的后端,该右连杆的前端连接该右中侧杆。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荏弘
申请(专利权)人:锐铭运动用品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