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超宽谱红外信号探测器
[0001]本技术属于信号探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超宽谱红外信号探测器。
技术介绍
[0002]红外探测在安检监控系统、材料检测、空间信号探测、航天航空和工农业生产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
[0003]常见的红外探测器主要包括温度探测器、高温超导探测器以及由硅或砷化镓制成的半导体探测器,这几类探测器原理成熟,已经实用化;但是在要求高速、高灵敏、小微型化信号探测的场合下,现有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存在不足。首先,现有的红外探测器常配备制冷装置,且其谱成像装置仍需配置复杂精密的驱动机构,体积和质量较大;其次,现有的红外探测器的阵列规模较小,像元较少,可探测波段范围较窄(如1~3微米、3~8微米等),且由于没有有效的电磁波感应单元,在不同波段的适应性区别较大,不能均匀覆盖超宽谱段,响应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超宽谱红外信号探测器,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超宽谱红外信号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掺杂层、二氧化硅层、超表面光学天线层、欧姆电极、肖特基电极和普通电极;所述掺杂层位于所述衬底的上表面;所述二氧化硅层位于所述掺杂层的上表面;所述超表面光学天线层和所述欧姆电极均制作于所述掺杂层之上,所述超表面光学天线层与所述掺杂层形成肖特基接触,其内部缝隙由所述二氧化硅层填充,所述欧姆电极与所述掺杂层形成欧姆接触;所述肖特基电极和所述普通电极均位于所述二氧化硅层的上表面,且均与所述超表面光学天线层相连;所述超表面光学天线层由一个宽度为0.5~5mm的金属纳尖阵列构成,对于入射的红外电磁波具有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特性,用于探测波段为1~70um的红外信号;所述金属纳尖阵列为具有周期性纳尖结构的金属层;其中,所述纳尖结构为纳米尺度的尖型结构,由金属纳尖构成;所述金属纳尖与所述掺杂层平行时,所述金属纳尖阵列为平面结构,所述金属纳尖为平面金属纳尖,所述平面金属纳尖的宽度为20~80nm,高度为80~300nm,尖角角度为10~60度;所述金属纳尖与所述掺杂层垂直时,所述金属纳尖阵列为立体结构,所述金属纳尖为直立金属纳尖,所述直立金属纳尖为直立棱台结构,其棱边的数目N≥6;各棱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尖角角度为10~40度;下底面边长为30~200nm,上底面边长为10~100nm,斜高为80~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