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落管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167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落管定位装置,包括储料箱和限位滑道,所述限位滑道设置于储料箱的一侧,所述限位滑道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且升降板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升降板上的两侧均设置有滚筒,且滚筒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轴,所述滚筒上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且第二电动推杆远离限位滑道竖直中心线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缠绕管,所述限位滑道上的一端连接有下料平台,且下料平台上的一侧设置有收料箱。该自动落管定位装置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能够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如此升降板能够对下料的缠绕管进行限位,第二电动推杆能够对缠绕管进行夹持,起到对其定位的作用。起到对其定位的作用。起到对其定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落管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缠绕管生产
,具体为一种自动落管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引入自动化加工已经逐步渗人到各种产业生产中传统作业模式已经逐渐演变成现代化工厂化生产模式,因此,自动化的发展是标志着产业领域发展,无纺布又称不织布,目前大多数无纺布都是即将其缠绕在包装管上对无纺布定量包装,因此需要用到一种对缠绕管的自动落管定位装置,从而提高落管定位的效率。
[0003]现有技术中缠绕管,无纺布缠绕完下料时需要通过人工对每一块缠绕管手动下料,重复操作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升,且下料过程中无法对缠绕管进行定位,导致下料后的缠绕管杂乱,后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收拾摆放,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自动落管定位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落管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缠绕管下料时需要通过人工对每一块缠绕管手动下料,重复操作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升,且下料过程中无法对缠绕管进行定位,导致下料后的缠绕管杂乱,后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收拾摆放,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落管定位装置,包括储料箱和限位滑道,所述储料箱的内部安装有推板,且推板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推板上的一侧安装有挡板,且挡板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挡板上的一侧设置有下料口,所述限位滑道设置于储料箱的一侧,所述限位滑道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且升降板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升降板上的两侧均设置有滚筒,且滚筒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轴,所述滚筒上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且第二电动推杆远离限位滑道竖直中心线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缠绕管,所述限位滑道上的一端连接有下料平台,且下料平台上的一侧设置有收料箱,所述收料箱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槽。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伸缩杆与挡板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挡板与下料口之间相互平行。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通过第一伸缩杆与推板之间构成伸缩结构,所述限位滑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0008]优选的,所述滚筒与固定轴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所述下料平台与收料箱之间相互平行。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升降板之间构成拉伸结构,且第二电动推杆关于缠绕管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通过限位滑槽与限位滑道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所述定位槽沿收料箱的内部均匀分布。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设置有第二气缸能够通过第二伸缩杆带动挡板进行升降,如此挡板能够与下料口错开位置,留出下料口的位置为下料提供条件,第一气缸能够通过第一伸缩杆带动推板进行左右移动,右移的推板能够将缠绕管推出储料箱外,限位滑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能够保证缠绕管的自由下落,通过滚筒的转动提高了下料效率,通过下料平台能够将下料后的缠绕管送入收料箱内,如此即可对缠绕管进行自动下料,解决了现有的缠绕管下料时需要通过人工对每一块缠绕管手动下料,重复操作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升的问题;
[0013]2、本技术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能够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如此升降板能够对下料的缠绕管进行限位,第二电动推杆能够对缠绕管进行夹持,起到对其定位的作用,避免了下料过程中无法对缠绕管进行定位,导致下料后的缠绕管杂乱,后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收拾摆放的问题;
[0014]3、本技术设置有限位滑槽能够对第二电动推杆的下滑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下滑过程中第二电动推杆偏离,造成缠绕管的损坏,定位槽便于对下料后的缠绕管进行收纳,大大增加了该种自动落管定位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限位滑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二电动推杆与缠绕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收料箱与定位槽的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储料箱;2、第一气缸;3、第一伸缩杆;4、推板;5、第二气缸;6、第二伸缩杆;7、挡板;8、下料口;9、升降板;10、第一电动推杆;11、限位滑道;12、滚筒;13、固定轴;14、下料平台;15、收料箱;16、定位槽;17、第二电动推杆;18、限位滑槽;19、缠绕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落管定位装置,包括储料箱1和限位滑道11,储料箱1的内部安装有推板4,且推板4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第一伸缩杆3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气缸2,推板4上的一侧安装有挡板7,且挡板7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6,第二伸缩杆6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缸5,挡板7上的一侧设置有下料口8,限位滑道11设置于储料箱1的一侧,限位滑道1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9,且升降板9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0,升降板9上的两侧均设置有滚筒12,且滚筒12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轴13,滚筒12上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7,且第二电动推杆17远离限位滑道11竖直中
心线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滑槽18,第二电动推杆1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缠绕管19,限位滑道11上的一端连接有下料平台14,且下料平台14上的一侧设置有收料箱15,收料箱1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槽16。
[0022]本技术中:第二气缸5通过第二伸缩杆6与挡板7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挡板7与下料口8之间相互平行;第二气缸5能够通过第二伸缩杆6带动挡板7进行升降,如此挡板7能够与下料口8错开位置,留出下料口8的位置为下料提供条件。
[0023]本技术中:第一气缸2通过第一伸缩杆3与推板4之间构成伸缩结构,限位滑道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第一气缸2能够通过第一伸缩杆3带动推板4进行左右移动,右移的推板4能够将缠绕管19推出储料箱1外。
[0024]本技术中:滚筒12与固定轴13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下料平台14与收料箱15之间相互平行;限位滑道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能够保证缠绕管19的自由下落,通过滚筒12的转动提高了下料效率,通过下料平台14能够将下料后的缠绕管19送入收料箱15内,如此即可对缠绕管19进行自动下料,解决了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落管定位装置,包括储料箱(1)和限位滑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1)的内部安装有推板(4),且推板(4)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所述第一伸缩杆(3)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气缸(2),所述推板(4)上的一侧安装有挡板(7),且挡板(7)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6),所述第二伸缩杆(6)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缸(5),所述挡板(7)上的一侧设置有下料口(8),所述限位滑道(11)设置于储料箱(1)的一侧,所述限位滑道(1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9),且升降板(9)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0),所述升降板(9)上的两侧均设置有滚筒(12),且滚筒(12)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轴(13),所述滚筒(12)上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7),且第二电动推杆(17)远离限位滑道(11)竖直中心线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滑槽(18),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缠绕管(19),所述限位滑道(11)上的一端连接有下料平台(14),且下料平台(14)上的一侧设置有收料箱(15),所述收料箱(15)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和欢新材料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