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泵自然冷却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489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4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氟泵自然冷却单元,包括置于框架上的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上下依次设置的电控箱、卧式的储液器和卧式的氟泵;储液器的出口和氟泵的入口采用竖直的短管连接,储液器的输入管采用与储液器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管和以及与储液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竖直管,管路连接得到简化,给安装带来了方便,管路不用交错叠放。不用交错叠放。不用交错叠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泵自然冷却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制冷
,特别是指一种氟泵自然冷却单元。

技术介绍

[0002]机房空调在冬天时因为机房服务器不断散热,需要对机房内的温度进行控温。采用压缩机制冷时,压缩机需要消耗的电能较大,而且冬天时,可以采用动力热管原理充分利用室外冷源通过自然冷却来给室内散热。采用动力热管时,利用压缩机制冷空调原有的蒸发器、冷凝器,只增加氟泵单元作为冷媒强制循环的动力,可以减少压缩机运行时间,用氟泵代替压缩机节省能源。
[0003]氟泵自然冷却单元一般包括氟泵、储液器、单向阀和电气控制元件,但是现在氟泵自然冷却单元内部布置比较复杂,目前市面上有以下几种布置方案:
[0004]1、储液器布置在氟泵的上方,且两者高度差较大,中间需要较长的管路连接,且连接管路弯曲设置,给安装和管路生产带来了困难;
[0005]2、储液器和氟泵都竖直放置,管路连接交错叠加,不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简单的氟泵自然冷却单元,从而使安装方便,节省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泵自然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框架(5)上的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上下设置的卧式的储液器(1)和卧式的氟泵(2);所述储液器(1)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储液器(1)底部,所述氟泵(2)的入口位于所述氟泵(2)的端部且靠近所述储液器(1)的出口,以及,所述储液器(1)的出口和所述氟泵(2)的入口通过竖直的第三支管(46)相连;所述储液器(1)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储液器(1)底部且远离所述储液器(1)的出口设置,所述储液器(1)的入口与竖直的第二支管(41)的上端相连;沿着所述储液器(1)的长度方向于所述储液器(1)下部设置的第一支管(4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管(41)的下端垂直连通,穿过所述框架(5)的所述第一支管(42)的输入端于所述输出端的下部与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管(42)从其输入端开始折弯竖直向上延伸到所述储液器(1)的下部并沿着所述储液器(1)的长度方向再次折弯后水平延伸到其输出端,所述第一支管(42)的输入端靠近与所述氟泵(2)的入口端相对的端部设置;所述氟泵(2)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氟泵(2)的顶部且远离所述氟泵(2)的入口设置,所述氟泵(2)的出口与第四支管(4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支管(44)的输出端于所述第一支管(42)的输入端下部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水陈凤坡尹洪秋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