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探测的灭蚊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47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探测的灭蚊帐,包括由蚊帐网格构成的蚊帐主体、导电格栅、升压模块、控制器、电源以及附属诱导装置;所述导电格栅通过升压模块连接至电源,导电格栅包括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第一线路以及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第二线路;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分别包括第一主线路、与第一主线路连接的若干第一副线路和第二主线路、与第二主线路连接的若干第二副线路;所述第一副线路和第二副线路交替设置,相邻第一副线路和第二副线路间距小于蚊子成虫腿间距,约0.8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现有蚊帐进行革新,在隔离防蚊功能的基础上使其具备诱捕、主动探测灭蚊的功能。主动探测灭蚊的功能。主动探测灭蚊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探测的灭蚊帐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灭蚊帐,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探测的灭蚊帐。

技术介绍

[0002]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每年的5

11月份是蚊子活跃的时节,蚊虫叮咬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小影响,防蚊灭蚊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现有驱蚊或灭蚊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传统引燃式蚊香、电热式蚊香液以及喷雾杀虫剂,使用时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以及消防安全都是人们需要考虑的。除此之外,现有的电蚊拍虽然能够通过物理方式灭蚊,但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发挥效果,费时费力。电蚊拍灭蚊面积小且不具备探测功能,实际灭蚊效果有限。传统的蚊帐,通过封闭帐体空间来被动防蚊,不具备灭蚊能力,当蚊子从蚊帐开口缝隙处进入后,反而增大蚊虫叮咬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灭蚊效率高、操作便捷的主动探测的灭蚊帐。
[0004]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主动探测的灭蚊帐,包裹床体及床体周围空间,包括由蚊帐网格构成的蚊帐主体、导电格栅、升压模块、控制器以及电源;所述导电格栅通过升压模块连接至电源,导电格栅包括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第一线路以及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第二线路;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分别包括第一主线路、与第一主线路连接的若干第一副线路和第二主线路、与第二主线路连接的若干第二副线路;所述第一副线路和第二副线路交替设置,相邻第一副线路和第二副线路间距小于蚊子成虫腿间距。
[0005]所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分别设于蚊帐网格的内外或左右两侧。
[0006]所述升压模块包括电流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导电格栅中是否存在电流,即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是否构成回路;控制器根据电流检测模块检测结果,控制升压模块的工作。
[0007]所述蚊帐主体包括设于床体附近的防护区,防护区设有多层蚊帐网格,网格上不设置导电格栅,防护区向外突出,隔离蚊虫贴近人体。
[0008]所述蚊帐主体设有红外感应装置,用于检测附近使用者的靠近,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源的供电。
[0009]所述蚊帐主体上还设有指示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指示导电格栅的工作状态。
[0010]所述蚊帐主体顶部通过固定装置与墙体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弯折的橡胶条。
[0011]所述蚊帐主体顶部设有紫光灯。
[0012]还包括设于蚊帐主体内或蚊帐主体外侧附近的CO2诱捕装置,该装置包括瓶体、缓释棒以及瓶盖;缓释棒一端设于瓶体内,一端伸出瓶体,遇水释放CO2。
[0013]所述瓶盖外部连接有宽度超过瓶身宽度的框架。
[0014]所述瓶体底部设有圆管,用于固定缓释棒。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0016]本技术对现有蚊帐进行革新,在防蚊功能的基础上使其具备诱捕、主动探测、物理灭蚊的功能。同时,采用直流供电,设置红外人体感应探头,并设置防护区,能够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本技术将环保节能与长效舒适相结合,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品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本技术CO2诱捕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CO2诱捕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主动探测的灭蚊帐,包裹床体6及床体周围空间,主要包括蚊帐主体1、导电格栅、升压模块4、控制器以及电源5。
[0023]蚊帐主体1由蚊帐网格构成,灭蚊帐主体1的中部设有导电格栅,灭蚊帐主体1的下部,靠近床体6的上、下一定区域设为防护区7,蚊帐主体1的的下部,位于床体6的下方为不带有导电格栅的正常蚊帐材质。
[0024]如图2所示,导电格栅包括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第一线路2以及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第二线路3,第一线路2和第二线路3分别包括第一主线路21、与第一主线路连接的若干第一副线路22和第二主线路31、与第二主线路连接的若干第二副线路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线路21从电源正极出来后,沿蚊帐主体向上延伸,并在蚊帐主体1的上部沿水平方向绕蚊帐主体一周,第一副线路22为第一主线路21的分支,沿竖直方向分布,其第一副线路22的末端不与任何线路连接。第二主线路31与第一主线路21相似,其从蚊帐主体1的中下部沿水平方向绕蚊帐主体1一周,第二副线路32为第二主线路31的分支,向上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二副线路32的末端不与任何线路连接,第二副线路32分布在相邻第一副线路22之间,相邻第一、第二副线路之间的间距小于蚊子成虫腿间距。第一副线路22和第二副线路32的末端均靠近主线路,但不与主线路连接,保证能覆盖蚊帐主体1。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分别设于蚊帐网格的内外或左右两侧,与蚊帐网格形成一体,采用不锈钢纤维导线。蚊虫落在蚊帐上时,线路导通,形成回路。
[0025]防护区7的防护区内不设置导电格栅,防护区7的蚊帐网格在外侧设置附加蚊帐网格,即设有多层网格,防护区向外突出,起到隔离蚊虫贴近人体的作用,并防止使用者触电。附加蚊帐网格内可以添加硬质的材料,使其保持向外的状态。
[0026]升压模块4通过线路连接至电源5,电源5可以为蓄电池、移动电源等。升压模块4根据控制器的控制,在合适状态下对输出的电压升压,以达到灭蚊的功能。升压模块4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导电格栅中是否存在电流,控制器根据电流检测模块检测结果,控制升压模块4的工作。
[0027]灭蚊帐主体1设有帐门8,帐门两侧设有磁性装置。灭蚊帐主体1上设有红外感应装置9,用于检测附近使用者的靠近,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源的供电,感应装置的感应范围约
为30cm。灭蚊帐主体1上还设有指示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指示导电格栅的工作状态。控制器可以设于蚊帐主体上,通过线路连接红外感应装置、电流检测模块、指示灯以及升压模块等。也可以为远程控制的遥控器,或设于移动设备上的软件,此时蚊帐主体上还设有通信模块。
[0028]蚊帐主体1顶部通过固定装置与墙体连接。固定装置包括弯折的橡胶条10,多段弯折的橡胶条具有塑性和一定弹力,能够依据房屋室内净高,通过弯折橡胶条灵活调节灭蚊帐悬挂高度。
[0029]蚊帐主体1顶部设有紫光灯13,用于吸引蚊虫靠近,也可以根据灭蚊帐的间歇工作模式而间歇开启。蚊帐主体1内还设有CO2诱捕装置14,本装置可以模拟人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用以诱导蚊子靠近灭蚊帐,进而击杀蚊子。CO2诱捕装置14由瓶身17、瓶盖16以及缓释棒15构成。使用时需在瓶内注入少量清水,并将二氧化碳缓释棒15从瓶口插入。瓶身17为圆锥形,底部呈圆形,向上部逐渐缩小。瓶底中部有一圆管18,圆管壁上有孔洞,圆管18壁上孔洞使瓶内清水能流入圆管,与二氧化碳缓释棒接触。圆管18用来固定插入的缓释棒15的一端。瓶盖16与瓶口尺寸相适应,采用螺纹连接,瓶盖中部有圆孔,直径略大于缓释棒15,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探测的灭蚊帐,包裹床体及床体周围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蚊帐网格构成的蚊帐主体、导电格栅、升压模块、控制器以及电源;所述导电格栅通过升压模块连接至电源,导电格栅包括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第一线路以及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第二线路;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分别包括第一主线路、与第一主线路连接的若干第一副线路和第二主线路、与第二主线路连接的若干第二副线路;所述第一副线路和第二副线路交替设置,相邻第一副线路和第二副线路间距小于蚊子成虫腿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探测的灭蚊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分别设于蚊帐网格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探测的灭蚊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包括电流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导电格栅中是否存在电流;控制器根据电流检测模块检测结果,控制升压模块的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探测的灭蚊帐,其特征在于,所述蚊帐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雯静田菁胡叶娟程浩苏运柱沈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