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38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包括管体、气缸、拉杆、连杆、短杆以及铲斗,所述管体的顶部安装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固定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轴向延伸至管体的底部,且拉杆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杆,且两个连杆的底部分别延伸至管体外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管体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轴向固定有短杆,且短杆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铲斗,且连杆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铲斗中部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通过对拉杆进行密封隔水、线性限位,而且改良了铲斗的结构,提高了收拢强度,从而增强了打捞效率。增强了打捞效率。增强了打捞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打捞设备
,具体是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地质勘察是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例如在水域的勘察工作中,经常需要对水底的淤泥、杂物进行打捞采样。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CN210049311U的公开专利,该专利技术中采用液压缸实现槽斗的自动开合,实现自动抓取。但是对液压缸的输出区域缺少一定的限位和密封结构,容易受到污水侵蚀或发生偏移;同时半圆形的铲斗在闭合时,其接缝处往往不够严密,导致淤泥样本掉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包括管体、气缸、拉杆、连杆、短杆以及铲斗,所述管体的顶部安装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固定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轴向延伸至管体的底部,且拉杆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杆,且两个连杆的底部分别延伸至管体外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管体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轴向固定有短杆,且短杆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铲斗,且连杆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铲斗中部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体顶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皆水平固定有握柄,且握柄的外侧壁上皆包裹有防滑套。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体中部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橡胶圈,且橡胶圈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轴向镶嵌有直线轴承,并且拉杆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直线轴承、橡胶圈。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圈下方的管体外侧壁上等角度开设有四个通槽,且相邻通槽之间的夹角皆为90
°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销轴的前后两端、左右两个连杆分别穿过前后、左右两个通槽并构成限位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铲斗关于短杆呈对称分布,且铲斗的底部皆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梳齿,并且两组梳齿之间呈错位分布。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通槽上方的管体内部固定橡胶圈和直线轴承,使得拉杆自下而上依次穿过
橡胶圈、直线轴承,分别用于密封隔水、线性限位,从而避免污水上涌对设备内部造成侵蚀;
[0014]2、通过改良铲斗的结构,利用连杆上下拉动两个铲斗进行开合,并通过错位分布的两组梳齿进行咬合,用于提高收拢强度,从而增强打捞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的局部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中铲斗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管体;2、握柄;3、防滑套;4、气缸;5、拉杆;6、第一销轴;7、橡胶圈;8、直线轴承;9、通槽;10、连杆;11、短杆;12、第二销轴;13、铲斗;14、梳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包括管体1、气缸4、拉杆5、连杆10、短杆11以及铲斗13,管体1的顶部安装有气缸4,该气缸4的型号可为YNT

03,且气缸4的输出端固定有拉杆5,拉杆5的底部轴向延伸至管体1的底部,且拉杆5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第一销轴6,第一销轴6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杆10,且两个连杆10的底部分别延伸至管体1外部的左右两侧,管体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轴向固定有短杆11,且短杆11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第二销轴12,第二销轴12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铲斗13,且连杆10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铲斗13中部转动连接。
[0020]在图1和图2中:管体1顶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皆水平固定有握柄2,且握柄2的外侧壁上皆包裹有防滑套3,便于稳定持握;管体1中部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橡胶圈7,且橡胶圈7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轴向镶嵌有直线轴承8,并且拉杆5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直线轴承8、橡胶圈7,用于密封防水并确保拉杆5保持线性升降;橡胶圈7下方的管体1外侧壁上等角度开设有四个通槽9,且相邻通槽9之间的夹角皆为90
°
,用于与第一销轴6、连杆10相互适配;第一销轴6的前后两端、左右两个连杆10分别穿过前后、左右两个通槽9并构成限位结构,用于双重限位,避免发生错位;
[0021]在图1和图3中:铲斗13关于短杆11呈对称分布,且铲斗13的底部皆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梳齿14,并且两组梳齿14之间呈错位分布,用于提高铲斗13的收拢强度并方便漏出水分。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双手持握在握柄2的防滑套3上,将该打捞设备垂直放入待打捞的水域中,然后启动气缸4进行收缩,使其输出端拉动拉杆5沿着直线轴承8线性上升,与此同时,第一销轴6的前后两端、左右两个连杆10分别在前后、左右两个通槽9的限定下做出滑动、摆动动作,直至气缸4完全收缩,则两个铲斗13在连杆10的牵引下,通过第二销轴12关于短杆11反向旋转张开;
[0023]随后,将该打捞设备垂直下压至触碰到水底时,启动气缸4进行伸长,使得两个铲斗13趋于闭合,将水底的淤泥直接挖出,又由于铲斗13的底部皆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梳齿14,且两组梳齿14之间呈错位分布,则铲斗13之间可进一步错位合拢,即可避免淤泥掉出,又可渗出多余的水分;此外,通过在通槽9上方的管体1内部固定橡胶圈7,而拉杆5自下而上地穿过橡胶圈7,用于密封隔水,避免污水从通槽9处上涌至气缸4处并造成侵蚀性损伤。
[0024]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包括管体(1)、气缸(4)、拉杆(5)、连杆(10)、短杆(11)以及铲斗(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顶部安装有气缸(4),且气缸(4)的输出端固定有拉杆(5),所述拉杆(5)的底部轴向延伸至管体(1)的底部,且拉杆(5)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第一销轴(6),所述第一销轴(6)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杆(10),且两个连杆(10)的底部分别延伸至管体(1)外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管体(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轴向固定有短杆(11),且短杆(11)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第二销轴(12),所述第二销轴(12)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铲斗(13),且连杆(10)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铲斗(13)中部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察用的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顶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皆水平固定有握柄(2),且握柄(2)的外侧壁上皆包裹有防滑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广科成中才范俊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地科精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