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134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包括墙体框架、板材和灌浆套筒,所述板材通过螺栓装配在不锈钢骨架上,所述墙体框架上侧与预留插筋固定连接,且墙体框架左侧与钢筋圈固定连接,同时墙体框架内部左侧开设有左空洞,并且墙体框架内部右侧右空洞,墙体框架背部下侧依次开设有出浆口和注浆口,所述灌浆套筒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且底板下侧铺设有密封橡胶圈,同时底板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在左空洞内部,并且灌浆套筒上端安装有螺纹钢筋。该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更换一个灌浆套筒的时间很短;而相比于传统的实体构件实训不能更换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效率,大大节约了成本。约了成本。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在2016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筑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近年来,装配式建筑项目正大量新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需求量巨大;目前装配式建筑中套筒灌浆是竖向钢筋连接的主要方式,而套筒灌浆工艺对建筑质量起关键作用;根据市场调查,目前装配式产业工人严重缺乏,特别是套筒灌浆工严重不足,为了满足市场的劳动力和技术需求,提升工人劳动素质,工人实操训练有着重要意义;国家规定了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工应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0003]目前,各建筑企业和培训机构采用实体构件进行灌浆工的培训,这种实体构件笨重而不安全,训练时容易堵塞,重复使用次数有限,不能检验灌浆饱满度;从而造成培训效果不理想,设备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实训装置的培训效果不理想,设备维护成本高缺陷。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包括墙体框架、板材和灌浆套筒,所述板材通过螺栓装配在不锈钢骨架上,所述墙体框架上侧与预留插筋固定连接,且墙体框架左侧与钢筋圈固定连接,同时墙体框架内部左侧开设有左空洞,并且墙体框架内部右侧右空洞,墙体框架背部下侧依次开设有出浆口和注浆口,所述灌浆套筒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且底板下侧铺设有密封橡胶圈,同时底板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在左空洞内部,并且灌浆套筒上端安装有螺纹钢筋,所述螺纹钢筋上端穿过钢条与固定螺母螺接固定,且灌浆套筒上侧安装有出浆管,同时灌浆套筒下侧安装有注浆管。
[0008]上述的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所述墙体框架是由板材、不锈钢骨架组合固定连接而成,且墙体框架内部的左空洞、右空洞的容积一致。
[0009]上述的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所述左空洞、右空洞内部的安装结构一致,且左空洞、右空洞内部均设置有六组灌浆套筒,灌浆套筒是由球墨铸铁材质做成的圆柱形结构。
[0010]上述的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所述预留插筋与灌浆套筒的安装数量一致,且预留插筋与灌浆套筒相对设置,同时预留插筋与灌浆套筒设置在同一竖直方向上。
[0011]上述的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所述螺纹钢筋的长度为 150mm,且钢条上
开设有三组凹槽,凹槽为“U”形设置,同时螺纹钢筋的上端设置在凹槽的内部。
[0012]上述的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所述灌浆套筒在墙体框架内部共设置十二组,且每一组灌浆套筒上均安装有出浆管、注浆管,同时出浆管、注浆管分别与墙体框架背部设置的出浆口和注浆口连通设置。
[0013]上述的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所述钢条是由金属材质做成的其剖面为“L”形的结构,且钢条上通过固定螺母安装在三组螺纹钢筋,钢条在左空洞、右空洞内部均设置为两组。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的实训装置更换一个灌浆套筒的时间很短;而相比于传统的实体构件实训不能更换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效率,大大节约了成本;
[0016](2)本技术的实训装置做完一次灌浆实训后可拆除灌浆套筒,将灌浆套筒中的灌浆料取出,从而可检验其中的灌浆效果,观察灌浆的密实程度和灌浆料的形状;对比于传统的实体构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功能,实现了一种质量检测的手段;
[0017](3)本技术的实训装置轻便、安全,方便运输,仅需两人就可搬运此装置;对比于传统实体构件用机械吊装,能保证操作过程中学员的安全,同时能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结构钢条俯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结构左空洞与右空洞的剖面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1的后视图。
[0022]图中标号:1、墙体框架;2、左空洞;3、预留插筋;4、板材; 5、不锈钢骨架;6、右空洞;7、螺纹钢筋;8、密封橡胶圈;9、底板;10、灌浆套筒;11、出浆管;12、注浆管;13、固定螺母; 14、钢条;15、钢筋圈;16、凹槽;17、注浆口;18、出浆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包括墙体框架1、板材4和灌浆套筒10,板材4通过螺栓装配在不锈钢骨架5上,墙体框架1 上侧与预留插筋3固定连接,且墙体框架1左侧与钢筋圈15固定连接,同时墙体框架1内部左侧开设有左空洞2,并且墙体框架1 内部右侧右空洞6,左空洞2、右空洞6内部的安装结构一致,且左空洞2、右空洞6内部均设置有六组灌浆套筒10,灌浆套筒10 是由球墨铸铁材质做成的圆柱形结构;墙体框架1背部下侧依次开设有出浆口18和注浆口17,灌浆套筒10底部与底板9固定连接,且底板9下侧铺设有密封橡胶圈8,同时底板9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在左空洞2内部,并且灌浆套筒10上端安装有螺纹钢筋7,螺纹钢筋7的长度为150mm,且钢条14上开设有三组凹槽16,凹槽16为“U”形设置,同时螺纹钢筋7的上端设置在
凹槽16的内部;螺纹钢筋7上端穿过钢条14与固定螺母13螺接固定,且灌浆套筒 10上侧安装有出浆管11,同时灌浆套筒10下侧安装有注浆管12;墙体框架1是由板材4、不锈钢骨架5组合固定连接而成,且墙体框架1内部的左空洞2、右空洞6的容积一致;预留插筋3与灌浆套筒10的安装数量一致,且预留插筋3与灌浆套筒10相对设置,同时预留插筋3与灌浆套筒10设置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灌浆套筒 10在墙体框架1内部共设置十二组,且每一组灌浆套筒10上均安装有出浆管11、注浆管12,同时出浆管11、注浆管12分别与墙体框架1背部设置的出浆口18和注浆口17连通设置;钢条14是由金属材质做成的其剖面为“L”形的结构,且钢条14上通过固定螺母13安装在三组螺纹钢筋7,钢条14在左空洞2、右空洞6内部均设置为两组。
[0025]如图1和图4所示:墙体框架1内部共安装12个套筒;每个套筒上均安装有出浆管11、注浆管12,混合好的水泥浆料从注浆口17打入到注浆管12的内部,随之进入到灌浆套筒10内部,并随之压入到出浆管11中,并从出浆口18中出来,完成整套实训操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包括墙体框架(1)、板材(4)和灌浆套筒(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4)通过螺栓装配在不锈钢骨架(5)上,所述墙体框架(1)上侧与预留插筋(3)固定连接,且墙体框架(1)左侧与钢筋圈(15)固定连接,同时墙体框架(1)内部左侧开设有左空洞(2),并且墙体框架(1)内部右侧右空洞(6),墙体框架(1)背部下侧依次开设有出浆口(18)和注浆口(17),所述灌浆套筒(10)底部与底板(9)固定连接,且底板(9)下侧铺设有密封橡胶圈(8),同时底板(9)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在左空洞(2)内部,并且灌浆套筒(10)上端安装有螺纹钢筋(7),所述螺纹钢筋(7)上端穿过钢条(14)与固定螺母(13)螺接固定,且灌浆套筒(10)上侧安装有出浆管(11),同时灌浆套筒(10)下侧安装有注浆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框架(1)是由板材(4)、不锈钢骨架(5)组合固定连接而成,且墙体框架(1)内部的左空洞(2)、右空洞(6)的容积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空洞(2)、右空洞(6)内部的安装结构一致,且左空洞(2)、右空洞(6)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克锞何翊廷洪晨阳黄昆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