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12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包括内胆和设于所述内胆外侧的外胆,所述内胆的胆壁与所述外胆的胆壁之间围成有热媒腔,所述热媒腔内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内胆内设有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与所述热媒腔连接,形成热媒循环回路,所述热媒循环回路上设有动力输送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热能损耗低、集成性高、占地面积小、易于运输,使用安装方便。使用安装方便。使用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加热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热能存储是能源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分支,相变潜热能技术是以相变材料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其具有蓄热密度大,输出温度和能量稳定等优点,在能量转换和利用过程中,能克服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的间隙性,电力负荷的峰谷差,工、农业及诸多领域的热能利用间断运行等的能量供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匹配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源的循环与再生利用的有效手段。因此,利用相变潜热储能技术的蓄能设备,如蓄热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现有的电加热式的蓄热库(参照图1),包括热媒箱1、热交换器2和相变材料蓄热箱3,热媒箱1内设置电加热装置4,热媒箱1中的热媒通过热交换器2与相变材料蓄热箱3连接,有的还需要设置独立的储热水罐。现有的这种蓄热库,与往往放置在相变材料蓄热箱3的外部,其与用热装置连接需要通过独立设置的热交换装置连接。需要设置单独的热媒箱和热交换器,需要的部件单体多,还需要现场连接安装,占地面积大,不易运输,使用安装麻烦,另外,热媒箱的热量通过独立设置的热媒箱对热媒加热,独立设置的热交换装置与相变材料蓄热箱交换,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较大,热能损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能损耗低、集成性高、占地面积小、易于运输,使用安装方便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包括内胆和设于所述内胆外侧的外胆,所述内胆的胆壁与所述外胆的胆壁之间围成有热媒腔,所述热媒腔内设有电加热装置;
[0006]所述内胆内设有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与所述热媒腔连接,形成热媒循环回路,所述热媒循环回路上设有动力输送元件。
[0007]优选的,所述动力输送元件为热循环泵。
[0008]优选的,所述热交换装置为迂回或者螺旋设置的通路。
[0009]优选的,所述内胆的材料和所述外胆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材料。
[0010]优选的,所述外胆的外围设有保温层。
[0011]优选的,所述内胆的侧壁与所述外胆的侧壁之间,以及所述内胆的底壁与所述外胆的底壁之间均留有形成所述热媒腔的间隙。
[0012]优选的,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进口端的所述热媒循环回路上连接有热媒进管。
[0013]优选的,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出口端的所述热媒循环回路上连接有热媒出管。
[0014]优选的,所述热媒腔内、所述内胆的内腔内以及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出口端的所述热媒循环回路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媒进管处、所述热媒出管处均设有阀门。
[0015]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动力输送元件、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设置内胆和外胆,内胆内腔用于充填相变材料,内胆的胆壁与外胆的胆壁之间留有间隙,围成热媒腔,将电加热装置直接放置在热媒腔内,热交换装置放置在内胆的内腔内,集成为一体化的箱体结构,集成性高、占地面积小、易于运输,使用安装方便。另外,将热交换装置放置于内胆内,置于相变材料中,与热媒腔连接,形成内部的热媒循环回路,在内部完成循环热交换,内胆内的相变材料可通过与热媒腔内的热媒直接热传导,以及通过与内部的热交换装置热传导的方式吸收热媒的热量,均在集成化的箱体内热交换,大大降低了与外界的接触性热损耗,提高了热效率。
[0018]本技术中,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进口端的所述热媒循环回路上连接有热媒进管。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出口端的所述热媒循环回路上连接有热媒出管。热媒出管可直接引出热媒供热使用。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现有的蓄热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的控制原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连接备用保温蓄热筒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中:1

热媒箱;2

热交换器;3

相变材料蓄热箱;4

电加热装置;5

外胆;6

内胆;7

热媒腔;8

热媒进管;9

热循环泵;10

阀门;11

热交换装置;12

二位三通阀;13

温度传感器;14

热媒出管;15

电加热装置;16

控制器;17

显示屏;18

保温层;19

热媒循环回路;20

主机;21

保温蓄热筒;22

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参照附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包括内胆6和设于内胆6外侧的外胆5,内胆6的胆壁与外胆5的胆壁之间围成有热媒腔7,本实施例中,内胆6的侧壁与外胆5的侧壁之间,以及内胆6的底壁与外胆5的底壁之间均留有间隙,周围和底部的间隙连通形成热媒腔7。热媒腔7内设有电加热装置15,电加热装置15可采用电加热管。
[0027]内胆6内设有热交换装置11,热交换装置11与热媒腔7连接,其中热媒腔7的一侧底部与热交换装置11的进口连接,热媒腔7的另一侧的顶部与热交换装置11的出口连接,形成热媒循环回路19,热媒循环回路上设有动力输送元件9,动力输送元件9可采用热循环泵,设置在热媒腔7的一侧底部与热交换装置11的进口的连接管路上。
[0028]热交换装置11可采用迂回或者螺旋设置的通路,也可采用多散热片式的热交换装置。
[0029]内胆6和外胆5的材料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外胆5的外围设有保温层。
[0030]本实施例的这种结构,使用时热媒腔填充热媒,热媒可采用水等种类的热媒,内胆6内腔用于充填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可采用各种类型的相变材料,在此对相变材料不做限定。内胆6的胆壁与外胆5的胆壁之间留有间隙,围成热媒腔7,将电加热装置11直接放置在热媒腔7内,热交换装置11放置在内胆6的内腔内,集成为一体化的箱体结构,集成性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运输,使用安装方便,设备设置灵活方便,可移动,也可固定安置,以满足各种场合的蓄热储能、供热的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和设于所述内胆外侧的外胆,所述内胆的胆壁与所述外胆的胆壁之间围成有热媒腔,所述热媒腔内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内胆内设有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与所述热媒腔连接,形成热媒循环回路,所述热媒循环回路上设有动力输送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送元件为热循环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为迂回或者螺旋设置的通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材料和所述外胆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胆的外围设有保温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相变蓄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云静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