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95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包括滚筒、版夹、连杆运动机构、配重块和驱动组件,版夹设在滚筒的表面,驱动组件设在滚筒的一端,连杆运动机构和配重块均设置在滚筒内;第一构件包括铰接孔C、D、G和滑动槽,滑动槽及三个铰接孔不在一条直线上,连杆驱动轴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设有插销,插销设在滑动槽内,铰接孔C与机架铰接,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铰接孔D以及第二构件底端铰接,第二构件顶端穿过机架滚筒并与版夹连接,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铰接孔G以及第三构件顶端铰接,第三构件贯穿机架并与配重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配重块抵消版夹的离心力,避免版材脱离导致飞版现象的发生,利用了滚筒内部空间,减少了设备的体积。减少了设备的体积。减少了设备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外鼓式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印版夹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是使用激光技术,直接在单张数字柔性版材上记录点阵位图信息的设备。其中,外鼓式直接制版机成像是将版材包紧在滚筒表面上,当滚筒以每分钟几百转的速度沿圆周方向旋转时,版材会随着滚筒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与此同时激光照射在印版上,完成对印版的扫描。
[000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版材固定方式是通过滚筒内真空与版材头尾夹持机构,为囊括现代印刷印版尺寸规格的多样性,版头夹在滚筒上采用位置固定形式,版尾夹设置为可变位置,比如专利号为专利号为CN208888581U公开的一种电脑直接制版机的滚筒组件,包括滚筒本体,滚筒本体上安装有版头夹持机构和版尾夹持机构,版头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偏摆轴和若干个固定支座,滚筒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环形安装槽,该环形安装槽的截面为楔形,每个环形安装槽上设置有安装入口,固定支座从安装入口一一对应安装于环形安装槽内且固定,版尾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偏摆轴和若干个活动支座,活动支座从安装入口安装于环形安装槽内,第二偏摆轴转动安装于活动支座上,第二偏摆轴上安装有版尾夹板,第二偏摆轴的两端安装有第二驱动臂,该第二驱动臂和版尾夹板位于第二偏摆轴的两侧,第二偏摆轴和活动支座之间安装有扭簧。
[0004]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无论版夹是固定式还是活动式,都需要通过外部操纵机构工作来带动版夹的转动与锁定从而达到版材的压紧状态,外部操纵机构由于尺寸的限制,往往造成设备体积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间占比小的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解决传统版夹机构存在的版夹的转动与锁定需要通过外部操纵机构工作实现,造成版夹机构体积过大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包括滚筒、版夹、连杆运动机构、配重块和用于驱动滚筒及连杆运动机构的驱动组件,所述的版夹设在滚筒的表面,驱动组件设在滚筒的一端,连杆运动机构和配重块均设置在滚筒内;所述的连杆运动机构包括机架、连杆驱动轴、第一构件、第一连杆、第二构件、第二连杆和第三构件,机架与滚筒的内壁固定,第一构件包括三个铰接孔C、D、G和一个滑动槽,滑动槽及三个铰接孔C、D、G不在一条直线上,连杆驱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设有插销,插销设置在滑动槽内,第一构件的铰接孔C与机架铰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构件的铰接孔D以及第二构件的底端铰接,第二构件的顶端穿过机架滚筒并与版夹连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
别与第一构件的铰接孔G以及第三构件的顶端铰接,第三构件贯穿机架并与配重块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气缸传动连接板和驱动机构安装板,驱动机构安装板设置在滚筒内,气缸传动连接板和气缸之间通过球形面连接器连接,气缸传动连接板靠近滚筒的一侧设有若干传动连接轴,传动连接轴贯穿滚筒的端板并在滚筒内侧与驱动机构安装板刚性连接,所述的连杆驱动轴的右端固定在驱动机构安装板上;所述的机架贯穿驱动机构安装板并固定在滚筒的端板上。
[0009]优选地,所述滚筒的端部对应传动连接轴的位置设有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减小了零件运动的摩擦力,并获得灵敏度高、精度高的平稳直线运动。
[0010]优选地,所述传动连接轴以滚筒的轴心为圆心按照圆周均匀布置。该结构保证驱动机构安装板受力均匀,能沿着轴线方向平稳工作。
[0011]优选地,所述的版夹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不同厚度版材的弹片。针对不同厚度的版材,通过弹片的形变来压紧版材,保证转鼓高速运转时,版材不会落下。
[0012]优选地,所述的连杆运动机构沿滚筒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布置多个。
[0013]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涉及的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在滚筒内设置了连杆运动机构和配重块,连杆运动机构分别与驱动组件、夹板和配重块连接,当滚筒滚动时,配重块形成了相切于运动轨迹反向的离心力,进而牢牢地拉住版夹,避免了转鼓高速运动时,版材脱离导致飞版现象的发生。
[0015]2.本技术涉及的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的连杆运动机构和配重块均设置在滚筒的内部,充分利用滚筒内部空间,减少了设备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版夹压紧状态下连杆运动机构的结构简图;
[0018]图3是版夹打开状态下连杆运动机构的结构简图。
[0019]图中:1

滚筒;21

气缸安装板;22

气缸;23

球面连接器;24

气缸传动连接板;25

传动连接轴;26

直线轴承;27

驱动机构安装板;3

连杆运动机构;31

机架;32

连杆驱动轴;33

第一构件;34

第一连杆;35

第二构件;36

第二连杆;37

第三构件;38

插销;41

版夹;42

弹片;5

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1]参照附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CTP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包括滚筒1、版夹41、连杆运动机构、配重块5和用于驱动滚筒及连杆运动机构的驱动组件,所述的版夹41设在滚筒的表面,版夹41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不同厚度版材的弹片42,针对不同厚度的版材,通过弹片42的形变来压紧版材,保证转鼓高速运转时,版材不会落下。所述的驱动组件设在滚筒的一端,驱动组件包括气缸22、气缸传动连接板24和驱动机构安装板27,气缸22安装于一块气缸安装板21上,气缸传动连接板24和气缸22之间通过球形面连接器23连接,
可以补偿由气缸轴旋转造成的杆件扭转,同时也能补偿气缸轴中心轴线与气缸传动板上的安装孔中心轴线的偏差;气缸传动连接板25靠近滚筒的一侧设有若干传动连接轴25,传动连接轴25贯穿滚筒1的端板,驱动机构安装板27设置在滚筒1内并与传动连接轴25连接。本实施例中,传动连接轴25以滚筒的轴心为圆心按照圆周均匀布置,保证了驱动机构安装板27受力均匀,能沿着轴线方向平稳工作;滚筒1的端部对应传动连接轴25的位置设有直线轴承26,直线轴承26减小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滚筒、版夹、连杆运动机构、配重块和用于驱动滚筒及连杆运动机构的驱动组件,所述的版夹设在滚筒的表面,驱动组件设在滚筒的一端,连杆运动机构和配重块均设置在滚筒内;所述的连杆运动机构包括机架、连杆驱动轴、第一构件、第一连杆、第二构件、第二连杆和第三构件,机架与滚筒的内壁固定,第一构件包括三个铰接孔C、D、G和一个滑动槽,滑动槽及三个铰接孔C、D、G不在一条直线上,连杆驱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设有插销,插销设置在滑动槽内,第一构件的铰接孔C与机架铰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构件的铰接孔D以及第二构件的底端铰接,第二构件的顶端穿过机架滚筒并与版夹连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构件的铰接孔G以及第三构件的顶端铰接,第三构件贯穿机架并与配重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自动升降版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晖董行行唐圣洁张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数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